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区域经济调控是改变我国各大经济区域的不平衡发展状况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区域经济是一种有别于宏观经济的中观经济形式,这就决定了区域经济的调控主体不同于宏观经济的调控主体.区域经济调控权的行使和区域经济调控机制的运用相对于宏观经济调控而言也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本文就我国区域经济调控的含义、性质、主体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求为我国理论界对区域经济调控的探讨和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联邦在20世纪90年代着手经济和社会政治改革,采取权力下放和地区自力更生的方式来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在社会经济关系的转换过程中,政府在经济进程的调控中所起的作用急剧下降,联邦中央和联邦主体之间发生对抗,俄罗斯内部经济关系出现松弛.其结果则导致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偏态增长.  相似文献   

3.
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龙 《学术界》2004,(3):35-49
政府在介入经济的时候,存在失灵问题.一是在纠正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的缺陷,包括反垄断、消除外部性、克服信息不对称、实行收入再分配、提供公共物品、调控宏观经济控制等过程中造成的资源配置低效率和不公平等问题.二是公共政策过程中可能的不公平和失效现象,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在投票、利益集团协商和精英决策三种决策模式中都可能存在.三是政府行为的非竞争本性所附带的非效率后果,官员的行为既无成本约束,又缺乏利润动机.四是官员行为的官僚主义难以避免,原因在于政府和立法机构的"双边垄断"关系.五是利益集团操纵政策造成的不公平现象,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倾向于"分利",而不是增进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4.
发达经济体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国家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欧美国家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协调问题上,普遍采取区域经济手段法制化的方式解决市场自身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西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法律政策本质上是公权力对现代市场经济交易的调控规则,这些规则反映着治理现代市场经济共同的客观经验法则.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城乡统筹的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新课题,加强区域经济立法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问题本身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而是一项法律与社会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法律政策的制定应当从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交易法律制度层面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经济过热,有走向通货膨胀的趋势,实施稳健财政政策,有利于抑制经济过热,强化宏观经济调控。税收政策是财政政策的一部分,加强税收法制建设,利用税收的杠杆作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是经济调节的重要选择。目前,我国的税收法制建设,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何进行改善?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税务机关不是一个孤立的机关,它与社会各阶层、各个部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加强税收法制建设,就要从其内外两个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税收效率,强化宏观经济调控。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在其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即从实物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大转折。在这个历史性的转折过程中,很有必要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定性作深入的理论探讨。 一、理论上的新突破 1.要突破商品经济在本质上具有盲目性的观点,树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有计划发展的观点。价值规律的作用,特点和后果是同社会经济条件联系在一起的。价值规律不仅在微观经济领域起调节作用,而且在宏观经济领域也起调节作用。在微观领域价值规律要求社会必要劳动决定价值,在宏观领域价值规律要求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宏观经济领域中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在分散的私人生产组织占统治的社会里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实现的,带有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时期。这一时期的宏观调控既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又不同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因此,必须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要求,弄清这一时期宏观调控的作用,明确其特点,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改善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逐步建立健全新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体制转换时期宏观调控的特别重要性 国家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各国的基本国情不同,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除了具有共性以外,还有自已显著的个性。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又处在新旧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除了要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政府必须调控解决的一般性问题外,还具有以下特殊的重要作用。 第一,促使市场充分发育、我国经过10多年的改革,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较还有距离。最关键的问题是市场发育的不充分和相互之间的进展不协调。就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相比较,商品市场发展较快,要素市场明显滞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治理整顿经济的过程中,改进和加强对宏观经济的全面管理与调节的问题也被突出地提了出来。现在已经看得比较清楚,前一段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混乱和无序现象,与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现有的宏观调控模式不能适应经济决策权相对分散、利益趋于多元化篮新情况出现一定程度的失控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税收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素嵚 《东岳论丛》2007,28(1):91-94
税收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杠杆,合理的税收体制和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促进作用,所以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的两大基本手段,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各有自己的作用范围和机制,各有优劣势;两者协调配合,宏观经济政策才能取得好的调控效果。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对外出口大幅度下降,虽然国家采取扩大投资规模等一系列措施拉动经济增长,使199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增长态势,经济增长率76%,但经济运行质量令人担忧,不容乐观。当前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制约因素,表面上看有效需求不足是总量问题,其实质上是结构问题,扩大内需必须调整结构。只有把在扩展功能方面作…  相似文献   

11.
(一)为什么宏观经济控制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有的同志从短期看待这个问题,认为其所以要强调宏观经济控制,是由于1984年底出现了投资基金、消费基金、信贷基金和外汇基金四个方面的失控.这种看法并非毫无道理,但是很不全面.应当说,宏观经济控制是发达的或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必然具有的要求,也将是我国经济从旧体制转变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的长期过程中必然具有的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的商品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控制,是以发达的市场体系(包括商品的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等等)为前提来控制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这里的总  相似文献   

12.
无论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会发生经济周期性波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周期波动发生了很大变化,波动强度减弱。其主要原因是:政府用财政、货币政策,通过市场机制,对国民经济实行了较大程度的干预和调控;战后西方国家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与深化。在计划经济国家中,经济体制转换前后经济波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经济波动表现为高增长率、高波振幅和隐性失衡。在经济体制转换时期,由于引进了市场机制,经济波动表现出市场化的趋势,波动幅度有所缩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经济机制的形成,随着市场机制的引进,不管社会制度如何,政府干预下的市场经济可能是各国宏观经济体制发展的方向,经济波动的特征也将趋于相似。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也将从以直接控制为主转换为以间接控制为主。近年来,由于我们宏观经济的某些失控,这个问题更加引起人们的关心和注意。什么是宏观经济的间接控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实行宏观经济间接控制的客观根据及其目标、手段、条件又是什么?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银企效益谈贷款利率的再调整□廖兵肖庆忠管锦兰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利率是间接调控经济的重要扛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利率对于投资和总需求的其他组成部分必定会有限制性的影响,利率的升降决定着投资者对货币需求的增加或减少;在宏观经济中被视为经济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15.
论邓小平的宏观经济调控思想戴力齐学敏邓小平宏观经济调控思想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作为一名战略家和革命家,总是从中国广阔的社会大背景出发,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战略全局着眼阐述自己的宏观调控思想。这就决定了在邓小平的宏观经济调控思想...  相似文献   

16.
我区的基本建设投资效果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一是左的指导思想,一是决策失误。在指导思想端正之后,决策就是最重要的问题了。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的决策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前途和社会竞争中能否生存的首要问题。决策正确与否,对经济发展方向和投资效果有着决定性意义,是关系全局的战略性问题。基建决策正确,能为取得最佳经济效果创造前提,反之,不仅不会有好的投资效果,而且会给基本建设带来先天性的灾难。在宏观经济效果不佳的  相似文献   

17.
储蓄是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变量,广义的储蓄概念以其工作划分,包括居民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居民储蓄在储蓄总量中已取代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上升为最大比重。这种储蓄主体的反向转换促进了金融业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资产形式的多样化。因此,宏观金融调控手段也应与变化了的居民的储蓄结构相适应,不仅要把握银行间接融资,而且要把直接融资纳入调控范围,尤其要使社会集资规范化,从而实现促进宏观金融稳定进而实现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有序。  相似文献   

18.
WTO后过渡期,我们面临着人民币升值、贸易顺差居高不下、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陡增等诸多棘手的问题.对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冲击的内外因素,以及在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的应对措施是:首先应在国际市场上更大地争取话语权;其次应借鉴日本的应对措施;第三因势利导,弱化流动性过剩所产生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一、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中的政策协调与传导体制,是强化区域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的关键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大体上有两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是宏观经济决策体系。这是指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采取重大决定的程序、方法和制度等。这些决策内容包括:经济、社会、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财政税收政策(收入和支出的预算,税率水平);金融物价政策(信贷总规模、利率及物价控制总水平);以及重大项目建设、有关发展改革全局的重大政策措施等。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决策一般都是通过综合平衡(即供求总量和结构的平衡)的方式来完成的。一般来说,供求总量平衡和供求结构协调是宏观经济决策的作用核心。就一个省区来说,由于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一  相似文献   

20.
一存在于我国宏观经济总量上的矛盾是:总需求旺盛,总供给不足,总需求与总供给长期处于非均衡状况。在我国迄今为止的总需求管理中,对偏大的总需求的短期调控往往带来经济发展的震荡和衰退,致使供求大体均衡的状况多发出在经济增长的低峰阶段。1.我国宏观经济的常态及其原因。对我国经济运行的长期分析表明,我国宏观经济的常态是总需求旺盛,总供给不足。这一点已经被很多人所认识。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由于总需求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