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松冀 《社科纵横》2007,24(4):96-98
李后主词,大致可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诗词主要描写奢华安逸的宫廷生活,但也还是只有隐性的悲剧色彩;后期诗词主要抒发亡国之恨,具有明显的悲剧色彩。如果从审美角度来欣赏他的诗词义可以发现他前期和后期的诗词是具有审美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王斯敏 《社科纵横》2005,20(4):155-156
选取贾宝玉和哈姆雷特这两个中西文艺史上著名的悲剧形象,从其家族使命、矛盾性格、被毁爱情、最终结局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寻找异同,从而揭示出悲剧美在文艺美学中的应用与魅力。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与张贤亮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都以饱蘸深情的笔触刻画了在特殊社会历史时期落入生活困境的两位具有魅力、引人深思并富有诗性特质的女性形象。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苔丝形象仍然摇曳于世界文学画廊之中;尽管时空变换,黄香久独具风姿的形象仍然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熠熠生辉。她们在和谐、美丽、宁静的自然环境中,内心充盈着女性的浪漫情怀与欲望表达;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她们的性格发生了扭曲与异化;在经历了生活的挫折与不幸后,她们仍然追求真挚爱情与灵魂的高贵。作者在作品中也将自己内心的苦闷进行了悲剧性的宣泄,体现了对女性命运的"了解之同情",突出了中西方文学中女性苦难命运的主题。作者在演绎女性悲剧人生的同时,从女性立场出发,对女性情感中的浪漫与感伤及女性生活的现实作了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阐述,从而印证了中西方作家共同的诗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霍尔顿:一位震撼人心的悲剧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宏 《学术交流》2006,6(2):178-181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形象,在学术界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形象。这位十六岁的少年以其真诚、善良、勇敢等审美特质,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为此,他身上体现出的失败、寂寞、无助乃至死亡等因素,就闪现出悲剧美的光彩,这一形象也就具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5.
张新民 《学术交流》2007,(1):171-173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典范。从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雷雨》在借鉴古希腊的悲剧命运观念和审美模式并与我国的悲剧艺术相结合以表现人物的悲剧,成功地塑造以命运悲剧为主要类型的侍萍的悲剧形象和以性格悲剧类型为主要类型的蘩漪的悲剧形象,揭示其对中西方悲剧艺术的吸收、融合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并探讨形成人物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贾玉峰 《唐都学刊》2005,21(2):65-70
关于苏格拉底之死,有维护贵族统治说、拥护民主说、悲剧说与顽固保守和不见容于希腊说等几种主流的死因分析.但苏格拉底在命运、选择方面对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的认同,以及阿喀琉斯之死,笔者以为苏格拉底之死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的,应从"阿喀琉斯之死"所昭示的希腊精神入手,在希腊文化层面上对苏格拉底之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论曹植的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植诗文成就都很突出。在曹植诗歌形象中那些隐括着的思想感情 ,在他的“表”中则清楚地表达出来。读他的表文 ,他那当时的处境 ,他那些应对 ,他的识见 ,他一生的悲剧都会在眼前“逸”出来。刘勰说曹植“诗丽而表逸” ,用一个“逸”字来评价曹植的表 ,无论就其文思情感的飞涌充沛 ,还是就其语言修辞的舒卷自如 ,也都是恰切的  相似文献   

8.
"无知之幕"与悲剧的伦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知之幕"的意象是罗尔斯为了解决"分配正义"而提出的一个理论思考模型.但是这一模型也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展开为艺术化的生活经历比如悲剧,从而帮助人们对于"司法正义"进行具象的思索与选择.悲剧的效应显出一种"道义论"伦理学的特征,让人们意识到没有任何一方的利益可以轻易被放弃或压制.悲剧这么做,不是通过论证"兼顾各方"的道义论哲学理论,而是具体而微地描述和渲染各种人的痛苦和悲伤,尤其是弱势者和边缘者如妇女、失败者的痛苦和悲伤.进一步,虽然悲剧提示人们应当兼顾各方,但是悲剧又提醒人们这是极为困难的.所以,悲剧作为"无知之幕"之后的思考不具有罗尔斯的无知之幕之后的思考的乐观精神.  相似文献   

9.
张军 《学术交流》2004,(8):160-162
奥尼尔的悲剧创作意识既源于他的悲剧人生观,同时也极具时代气息。他认为,悲剧这种艺术形式带给人们的不是悲观,而是对生活、对人的尊严及存在价值的肯定。因此,他的悲剧在揭露人生、反映疾苦的同时,总能给人奋进的力量,激励人们正视人生、感悟人生,从而慰藉心灵、净化灵魂。这正是奥尼尔悲剧所蕴涵的独特的情感效果与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西方最早的悲剧理论体系,可以溯源到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在这部著作中,他根据当时的悲剧创作,提出了一整套有关悲剧的理论,并为西方后来的悲剧研究奠定了基础。 读他的《诗学》,我们发现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他虽然涉及到了古希腊十余名悲剧诗人的作品,但在三大悲剧家中间,他却很少提到被恩格斯誉为“悲’剧之父”、“有强烈倾向的诗人”——一埃斯库罗斯及其作品。确切点说,他除了肯定“埃斯库罗斯首先把演员的数目由一个增至两个,并减削了合唱歌,使对话成为主要部分”①之外,其它即使触及到埃斯库罗斯的作品,或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他…  相似文献   

11.
论悲剧情感的三维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是不应该和生活中的“悲惨事件”和“悲观主义”相混们的。首先,舞台悲剧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生活悲剧却是突如其来的惨绝人寰;灯光帷幕下的悲剧是生活中散乱的自然形态的集中和观察者的集中,剧场外的悲剧却是随时随地发生的。其次,悲剧感并不等于悲观或悲观主义。悲剧的开端是优美欢悦的,结尾的丑恶可怖也不给人以悲观绝望的感觉。实际上,悲剧作家在悲剧中蕴藏了比喜剧更丰富的乐观主义,悲剧的最后效果加强着观众对人类光明美好前途的信念。对悲剧的这种看法,正是现代许多悲剧作家的看法。阿瑟·赛勒强调:“在悲剧中应该…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表达了自主的婚姻观念,但是很多作品也表达了维护"名教"的思想,因此才子佳人有风流大胆的一面,也常常处于"情理冲突"之中.才子佳人小说没有真正解决才子佳人的"情理冲突",而是通过种种方式遮蔽了这一矛盾.而<红楼梦>中的"情理冲突"无法调和,并最终演化为人物命运的悲剧.曹雪芹以人物的命运悲剧更为深刻地阐释了"情理冲突"的实质,表现出了自由爱情和婚姻与社会礼教规范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在俄国剧作家A.H.奥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的作品中,历史题材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创作的早期阶段,奥斯特洛夫斯基对历史就有浓厚的兴趣.他认为,创作历史剧是剧作家最好的写作功底之一,历史剧能启发人们的自我认识和培养人们自觉地热爱祖国.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历史剧中所塑造的一个个独特的人物,反映出他对历史题材和人民题材的观点.历史剧中体现人民优秀品质的主人公在历史上全都确有其人.舞台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段都具有古代的特征,各种与民间习俗和民间文化有关的历史生活的渊源通过戏剧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些方面首先取决于奥斯特洛夫斯基对表现人民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主题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王文丽 《社科纵横》2007,22(5):173-174
哈代在其小说,尤其是悲剧小说中塑造了大批角色各异,性格迥然的女性形象。结合哈代悲剧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们,论述其与女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其创作中的影响以及女性悲剧具有的深刻内涵,以便对哈代悲剧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宋洁 《社科纵横》2006,21(9):122-123
本文对魏连殳悲剧命运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人情物理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把他与魏晋时期的大诗人阮籍相比照,试图对知识分子中先知先觉者的悲剧命运作一探讨,作者认为产生这一悲剧的原因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尚同”思想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董小平是我的挚友.在这个春天的末了,他不幸离开我们了.他的匆匆离去,使我一直不能相信,不能接受.他强壮的身躯和对生活的激情,使得他的离去就像是恶梦.但是,他真的已离开我们.5月14日,悲剧就已经发生.他驾车独行西藏,在海拔6000米的高原因缺氧车翻人亡.这一噩耗,使我的心一直流泪.  相似文献   

17.
尼采的伟大历史贡献在于,他第一次以悲剧的眼光透视哲学,把悲剧感、悲剧激情转化、提升为一种悲剧哲学,与此同时,他以哲学的语言、哲学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悲剧意识的内涵,使之达到前所未有的张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18.
“人格”是个心理学概念,指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爱好、兴趣、习惯等心理特征的总和。所谓悲剧审美人格,即是指个人在悲剧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爱好、兴趣、习惯等心理特征。 任何悲剧理论都是对一定悲剧创作实践的总结和概括;而任何悲剧创作又是受观众以及作者本人的审美人格制约的;透过某一悲剧理论,可以窥见相应时代悲剧审美人格的状况.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悲剧理论的集大成者.集中地表达了他的悲剧理论的《诗学》,被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为“第一篇是重要的美学论文”,这不仅是因为它的概念在欧洲…  相似文献   

19.
有岛武郎是鲁迅推崇的日本作家。有岛武郎的小说和文论对鲁迅产生过影响。本文针对有岛和鲁迅笔下反封建、争自我的女性形象,以及人物悲剧的个性原因与社会原因,从“渊源学”和主题学的角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史记>以其悲剧篇目之多,悲剧人物之众,悲剧类型之复杂,形成了全书浓郁的悲剧氛围.在<刺客列传>中,通篇以报知遇之恩为叙事的主线,成功地刻画了一大批知死勿让,杀身成仁的刺客形象.其中豫让这一人物形象,身上的悲剧色彩又最为浓重.作品是灵魂的回声,一部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就是作家人格的物化形式,有什么样的人格,就会有什么样的风格特色.作者司马迁所处的时代及其个人经历,对<史记>悲剧美的形成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悲剧美是<史记>中最为打动人心的地方,是<史记>文学性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