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加晓昕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7(5):94-98
“NP1像……一样”句式,是比喻句的常用格式,根据其成句的结构类型,大体可分为三类:NP1像NP2一样(VPIAP)、NP1(VP)像NP2一样(AP)、NP1像VP\AP一样(VP\AP),前两类是典型的比喻句,而第三类情况复杂。根据比喻辞格成活必备三元素的特征,对NP1像VP\AP一样(VP\AP)的本体、喻体进行探寻并在此基础上,从表层形式、中层语义、深层理论三个角度考察了该句式比喻辞格的规约性,为判定比喻辞格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张友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17-121
复标比喻结构“X像Y似的(Z)”是比喻句式中的一种典型结构。本文从动词类、副词类和介词类三种标记形式来考察其结构层次,通过对核心复标结构“像Y似的”的分析发现,在三种情况下都分析为助词结构比较合适。同样,复标比喻结构“像Y似的Z”应是偏正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歧义谬误”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评述了黄展骥教授关于“歧义”和“歧义谬误”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报载简阳发现神秘石像的消息,网友就石像是不是张飞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馆业务人员经过实地勘察和研究,认为石像无论从外形还是气质都不符合张飞造型特征,反而具有明显的唐代佛像雕刻特征。史实记载的张飞行踪及民国文献上才出现的龙泉山脉上有张飞营的记载,否认了三国时期,张飞曾在龙泉山脉驻兵保卫成都的传说。 相似文献
5.
赵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4):102-105
对Wisniewiski的二元处理概念合成理论进行了介绍并运用,分析了"N1+N2"偏正式结构的认知机制,阐释了关系联结和特征映射处理机制是作用于该结构概念重新整合的重要机制。同时,进一步地从概念合成的角度阐释了汉语"N1+N2"偏正结构的相关歧义理解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7.
“N_1 V得 N_2 VP”句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现代汉语的述补结构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其复杂性表现在“结构类型的多样性”,“结构上的缩略性质”,“补语语义指向的多样性”,“结构分析上的困惑”等。①“N1+V得+N2+VP”句式则充分体现了述补结构的这种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金宝翠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7):105-107
根据出现在格式中的能产生歧义的名词小类和两个名词在格式中不同的深层语义关系,对"N1+的+N2"组合的几类歧义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一类是N1、N2都是表示人物或身份范畴的名词;一类是N1是表示人物或动物的名词,N2是表示具体事物或抽象事物的名词;还有一类是N1为表示地区、单位的名词,N2为表示人或物的名词。从语义关系角度指出这种歧义类别产生的条件及形成的原因,并给出分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殷燕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246-248
首先探究了学生歧义容忍度的高低会影响学生英语成绩、课堂表现及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学生歧义容忍度的高低与学生英语水平高低基本上成正比。针对此现状,在提出比较可行的解决措施和方法外,还详尽列举出英语教师对歧义容忍度低的学生的一些具体补偿技巧,旨在提高课堂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论“NP_1 A VP NP_2”格式中A的语义指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力军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
0.1本文旨在探讨“NP_1 A VP NP_2”格式中A的语义指向及其规律。“NP_1 A VP NP_2”格式(以下简称“格式”)中的NP_1是指位于VP前面充任主语的名词性成分,A是指充任状语的状态形容词,VP是指动词性成分,NP_2是指VP后充任宾语的名词性成分。 我们认为,A的语义指向有三大类五种: Ⅰ. A→VP,例如: 1.你再慢慢地还他 2.老李顺顺当当地通过了考试 Ⅱ.A→NP。具体又可分三种情况: Ⅱa.A→NP_1,例如: 3.女售货员笑盈盈地看着于观 4.散乱的头发水淋淋地粘在头上 相似文献
11.
蒋澄生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51-54,57
歧义、模糊、多义是语言学里三个不同性质的概念。文章拟就这三个概念的特性、差别、相互关系及其积极的语用功能等方面作简要的比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高慎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4
洛阳新出唐《樊骧墓志》,详细记载了志主生卒、籍贯、科弟、历官、交游等情况,可补《全唐诗》诗人生平不详之遗憾。志文中樊骧及第事,涉及到长庆至会昌间科举士庶之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汉日歧义式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黎今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22(4):87-92
本文通过对汉语和日语在语音、语义、句法、语用四个平面上的歧义现象的对比分析 ,阐述了汉日语歧义式的种种差异和关联 ,为语言歧义式的机器编码和翻译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章新传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2):67-70
汉至清含“比”的平比句主要表示比喻、比拟、比照、等同等平比关系 ,各有其丰富的结构方式及其特点 ,据此可确定“比”为等比动词。含“比”的平比句分别在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 3个时期出现的频率大致勾勒出这一句式的盛衰轨迹 相似文献
16.
歧义与模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1):68-69
歧义和模糊是语言的两个重要属性.歧义是一种语义不确定现象,模糊是指语言所指称的概念外延不明确,两者可以从根源、范围和发生机制等加以区别.语言中歧义与模糊普遍存在,交际中,听话者不得不借助物理语境和认知语境并按照关联原则进行推理,来解读说话者的真正意图,因此语境对语言的歧义性与模糊性起重要的化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语用学的视角对语用歧义进行动态研究.语用歧义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一种间接言语行为,它是指某个词或话语有两个及其以上的释义.语用歧义的产生与语境有很密切的关系,它产生于交际双方所依赖的具体环境.语境可分为显性语境和隐性语境.在大多数情况下,语境有助于化解歧义,并提供合理的语用解释. 相似文献
18.
王虎林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4):54-57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本身具有多种语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是从多个语义的角度使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马克思使用多语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六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尚爱雪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
《现代汉语词典》对"给予"动词的涵义作了详尽的解释。从语义上可以将给予动词具体分为"给"类、"通知"类。给予动词具有生命度、空间度、定向度等特征。我们采用现代汉语研究的新方法——描写、分析、穷尽等,对给予动词的语义性质、分类范围、语义特征、语义选择、句法选择、句型构成的规律等进行探索,以揭示给予动词在基本层面上具有普通意义的体系性知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