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济的市场机制必然带来用人机制的市场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的由国家统一分配和安排职业的就业模式已被打破,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求职择业和用人单位根据需要择优招工跨才的“双向选择”模式已逐步形成。近年来人们自由求职择业的实践表明,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必须善于“推销自己”,而影响自我“推销”效果的因素中既有学业后历、专业知识技能、身体相貌等客观条件,也有个性方面的原因。一项调查显示,在求职面谈后,个性外向的求职者被用人单位录用的比率高于性格内向者。在求职中有时其他条件皆占优势的个性内向者知竞争不过…  相似文献   

2.
沉石 《现代交际》2002,(4):45-45
一家文化实业公司招聘文字编辑。曾在杂志社做 过编辑的我便带着作品和求职书,到这家公司 报了名。两天后,这家公司通知我去面试。给我 面试的考官是一位四十几岁的男人。 “你是学经济管理专业的?”考官看了看登记表格问我。 “是,我不是学中文或新闻专业的。”我如实作答。 “以前有没有做过编辑工作?”很显然他没有看求职登记表第二面中的“工作简历”一栏,否则不会如此问。 “我在杂志社做过两年时间的文字编辑。”我答道。 “你现在没有工作?”又是不痛不痒的问题,求职表里也能找到答案。 “你自己能解决住房问题?” “一个星…  相似文献   

3.
“我在3次面试中都被问到:唐僧师徒四人谁最适合做销售。太无语了!”应届毕业生韦瑞婷在总结了自己半年来的求职经历后,把自己网络的昵称改为“雷人面霸”。  相似文献   

4.
橙之信 《职业》2010,(8):58-60
抛开社会原因不论,影响求职成功的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简历不够精彩,还是自我介绍不够出色?学历太低因而求职屡屡被拒,还是因为学历太高反而被目标雇主直接回绝?在所谓“求职宝典”、“择业圣经”大行其道,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网络的当下,该如何找到解决困扰自己求职问题的途径呢?  相似文献   

5.
“有跨国公司管理工作经验”、“曾经在某知名外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三年”……你打开报纸的人才求职专栏,或登录某个人才求职网站,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自传材料。它说明,时下的求职者非常注重展示自己的职业经历,而曾经服务过的知名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成为人才自我贴金的一种资本了。 “我大学毕业时,有意识地选择到外企工作,虽然我也知道外企对中方员工的提拔是有限度的,但我还是决定先到外企干上几年,先给自己镀镀金,以后再到国内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求职,就  相似文献   

6.
咏枞 《职业》2002,(5):25
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在忙于找工作的同时,你是否走入了择业误区?在此,我结合自身的求职经历,给求职大学生四个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建议一:别求职心切误了求知目前,不少大三大四学生忙于“求职”,以致严重影响了学业课程的全面完成。须知,大学一二年级所学的是基础课,真正的专业课、专业研究、毕业设计等重要课程要在大三、大四完成,尤其是大四是专业知识形成、深化、巩固的关键一年,如果这一年不很好地学习,进行专业研究,而把“求知”的重心转移到“求职”上,必然要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即使勉强毕业,也难以达…  相似文献   

7.
求职,大幅度是个关键环节,而对求职来说,主考官掌握着决定取舍的“生杀大权”,因此,求职在短暂的面试过程中,必须尽快观察、了解主考官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以及性格特征,以便“看人兑汤”,巧妙地应对各类问题,切不可稀里糊涂、“对牛弹琴”。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社会中,求职择业竞争激烈。在一些大学中甚至专门为学生开设一门求职技巧课。求职择业和招工聘才的“市场化”和“自由化”将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开始认识到在决定求职成败的诸因素中,求职自荐的知识和技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为了在自荐求职的市场竞争中能脱颖而出,如愿以偿,必须设法补上这一课。为此笔者将国外学者多年来在此领域实践和研究的宝贵成果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自荐求职的部分经验总结介绍于此,以飨读者。经验表明,被录用的人并不一定就是那些“最有资格”的人,而是那些能让人相信他是“最有资…  相似文献   

9.
如今海外留学生归国创业成为热潮,但也有一批莘莘学子“读书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选择在海外寻求工作发展。国外求职涉及的不仅仅是你的学历文凭、毕业学校和你的天生资质,更重要的是了解海外的就业政策以及一段时间来的就业大盘走势,求职过程中还要注意这个国家独特的求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杨莉 《职业》2009,(6):61-61
求职简历是招聘单位了解应聘者的第一扇窗口是毕业生自我宣传、自我推销的有效媒介,也是求职者与招聘单位沟通的第一通道。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求职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写出一份既符合自己风格、反映自己能力,又能在成百上千份简历中脱颖而出的求职简历成了很多毕业生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洪枚 《金色年华》2007,(4):34-34
90%求职电话是家长打来的 “我的儿子人比较胖,职校毕业两年多了还没找到工作。你们能帮他介绍一个吗?”在不久前上海电视台的一次“就业之友”节目中,讨论的是青年求职的问题,但90%的电话是父母为子女打来的,还有一位70多岁的金姓老爷爷,说自己的孙女是医科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应聘了好几家单位,但都没有回应,他非常着急,  相似文献   

12.
《金色年华》2010,(10):28-28
为在千军万马的求职大潮中脱颖而出,不少应届生纷纷出奇招。记者在近日几场大型高校招聘会上看到,许多大学生选择使用视频光盘、求职博客等新媒介代替传统简历,甚至干脆在现场卖起白编《求职攻略》吸引用人单位注意。“即便有人调侃应届生卖出白菜价,我也要做白菜堆中最显眼的一个。”一位大学生这样说。  相似文献   

13.
求职定位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人们的就业观念在变,就业方式在变,求职的技巧也在变。您想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吗?那么不妨掌握今日用人单位招聘职员的原则是尽征避免在众多不相关的求职者身上浪费时问,尽快发现那些潜在的、有用的人才。而求职者也不想浪费自己的精力,期望尽快物色到一个好的“婆家”、口而.促求双方都在力求“定位”。如今有企业形象定位、广告宣传定位、……而求职定位的技巧又是什么呢?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哪些单位有空缺有经验的求职者常提醒道,你的就*机会不一定是在那些声名赫赫、历史悠久的老牌大公司卫,而很可能是在那些…  相似文献   

14.
又到一年毕业时,当一些苦苦奔波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恨爸不成刚”,埋怨“父亲就业时代”的种种不公时,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却出人意料地表示,他最感激的是“父母什么也没给我留下”。  相似文献   

15.
王益华  单国胜 《职业》2008,(6):34-34
眼下,既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也是跳槽热季,求职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定要弄清试用期的“门道”,多加注意,以防上当。  相似文献   

16.
老肖 《职业》2013,(31):56-57
上帝关闭一扇门时,还会开启一扇窗。职场求职应聘也不例外。当考官对你说“NO”时,不要立即放弃,赶紧调动脑细胞想出补救之策,或许还能起死回生。在这方面,熊邦欣、吕丽萍、李雪健、董路等明星颇有心得,值得求职的人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初次求职还是再就业应聘,许多人总要带些挑剔的眼光审视自己所要求取的岗位。主要原因倒不是对薪水高低要讨价还价,而是对眼前的岗位是否适合自己今后长期工作以及是否会提升或贬低自己的身份顾虑重重。说穿了,就是不肯“低就”。  相似文献   

18.
对大部分毕业生来说,网上求职并不陌生,然而实际运作中,苦于“没有渠道”,缺少方法。其实,网上求职是要讲究一点技巧的,其“笔技”可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职业》2008,(4):38-38
“身高160米以上”“限招男生”“非名牌大学者免谈”“35岁以下”……求职中的你是否遭遇过这些已司空见惯的歧视性条款?《2007年零点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调查结果显示12.8%的城镇居民表示在就业时遇到过就业歧视,对于就业歧视,公众反对的主要是将一些与生俱来的、自己无法改变的“先赋条件”设定为招聘门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企改革中的大量下岗职工不得不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也使得工作的变换频率日益频繁;教育体制及企事业单位用人体制的深刻改革,各类大专院校的毕业生逐年增加,使得求职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尤其是大学生求职,已成为每年冬春季节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怎样求职,除了组织安排、父母亲朋尽力外,自己又该做些什么?注意哪方面的技巧与礼仪、礼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