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马年赏马     
吴惟 《北京纪事》2014,(1):105-106
正癸巳年岁尾,我走进十二生肖作品收藏家白大成先生的家。他位于胡同深处的住宅犹如琳琅满目的民间玩具博物馆。已届古稀之年的白先生是个老北京,从小在胡同里长大,自幼喜欢玩具。他属兔,七八岁那年买了个兔儿爷泥饽饽模子,兔儿爷玩。每到春节跟大人赶庙会,他总会买些风车、面人儿、糖人儿之类的小玩意儿。这个爱好一直伴他到老,以至于收藏玩具成为他暮年寄情之所在。白先生的玩具收藏始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那时出现的跳蚤市场里出售的旧货、工艺品、小玩意儿等一应俱全。由于  相似文献   

2.
22岁以前,他一直是一个痞子。在胡同里晃悠,总是吊儿郎当的样子,看到美丽的女孩子吹口哨,看到不美的女孩子故意大声地叹气。胡同里谁家的小孩被欺负了,一定是他干的,谁在胡同里打架,他一定参与了。  相似文献   

3.
正他退休后无事可做,忽然想起绘图来;他用双脚丈量北京市区,记下胡同的地理风貌;数十载风风雨雨,他走遍了大街小巷,记下了胡同里每一个经典故事;他用20多个年轮,绘成了30卷北京胡同画册。如今,他已83岁高龄,他叫舒世忠。他想记下北京地理风貌,把胡同文化的历史留住舒世忠是满族后裔,1931年生于北京市宣武区陶然亭龙爪槐胡同。舒世忠在这个胡同生活着,记忆中,童年时同伴们嬉闹的场景依然清晰。在他的记忆  相似文献   

4.
孟谦 《社区》2011,(22):1-1
记得曾在北京大安澜营社区采访过一位社区书记,当时谈起胡同社区的居民情况,他说一两句说不清,你跟我“串个门儿”就清楚了,他管这叫“下户”。大安澜营社区位于北京前门地区,胡同纵横。这位书记在这附近的几个社区都任过职,对这里了如指掌。那次随他人户走访,印象很深,他边走边估计谁可能在家,情况大都被他说中了。  相似文献   

5.
初见张巍,他穿着中式麻布上衣,察蓝色裤子,87式军用布鞋。他说布鞋穿了10多年,方便又实惠。他29岁,却对北京的胡同,胡同的讲究颇有研究,他说人一生可以带走的是一个好记性和一副好肠胃。他有着浓浓的北京情怀,眷恋着老北京的胡同生活。他是老北京网的“掌柜的”,正全心全力记录  相似文献   

6.
阵雨 《北京纪事》2018,(2):63-66
那天,我只身来到魏染胡同.来此的目的,并不是非要搞清胡同名字的来龙去脉,也并不是非要探究胡同的历史沿革和潜藏了多少值得回忆的故事.我是冲着一位报界先贤而来,他的名字叫邵飘萍. 邵飘萍,生于1886年10月11日,卒于1926年4月26日.原名新成,又名镜清,后改振青,浙江东阳人氏.邵飘萍天生聪慧, 14岁考中秀才,16岁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相似文献   

7.
因感情不和,我友父母离异。他现年16岁,随母生活,由父支付抚养费,是在校学生。他问我:父亲对他支付抚养费的期限是否到18岁为止,到时如果他还在念书,他父亲仍应支付抚养费吗?我回答不了他这问题,带他咨询法院,法院作了如下解释。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7,(3)
刘大响眼瞅着奔40岁了,在京城的这条胡同里也生活了快40年了。作为土生土长的原著民,刘大响的一切都与这片老社区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从来没有动过要搬走的念头,一是因为他没能力买房,二是他也舍不得这块地方。自从他在这条胡同里开了家小餐馆后,他的生计问题更是和这条胡同分不开了,所以刘大响更是想在这里踏踏实实地过日子。  相似文献   

9.
前门邂逅     
那天我又一次约上几位老街坊,一起回北京前门西打磨厂去看看,在那里住了几十年,听说要拆掉,一条明朝的老街说没就要没了。我正在西打磨厂胡同口等人,旁边停着一辆带棚子的三轮车——在前门一带这种三轮车很多,专门拉外地客人胡同游——车夫是一位中年男人,腿有些残疾,冲着我说“:你不是要看胡同吗?我拉你看看肉市里的正阳楼,我就是在正阳楼里出生的。”起初我没有理他,因为这样拉客的三轮车车夫很多,大都这样招呼外地游客。他对着我多遍地重复着他的话,很有些锲而不舍地拉我去胡同游的意思。引起我兴趣的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他是正阳楼出…  相似文献   

10.
“我真想哭”,这是范钧宏师生前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他生前对我讯过何止千句万句,但在如今他辞世恰恰10周年之际,唯有这一句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说这话是在他原先的家里,北京东城北新胡同三间极其矮小的南房中。他在此已住了近40年,《猎虎记》、《白毛女》、《杨门女将》、《满江红》、《强项令》等杰作就杲有这里写出来的。范师有4位千金,经常是合家人陲之後,他才能独白在昏黄的灯光下熬夜。有时实在累了,他就到胡同*甚至是大街上散一散步,让夜风吹一吹他发服了的头脑。然而也奇,经夜风吹拂,他也总是能够回忆起三四十年代白已…  相似文献   

11.
相声大师侯宝林 侯宝林,1917年出生,满族人,因为小时出过天花,落下些麻子,所以外号叫小麻子.至于出生在哪儿?侯宝林在自传的第一段里说:"我可能是天津人." 至于他是几岁来的北京?怎么来的北京?可能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因为那时他才两三岁.只记得当时住在地安门织染局(胡同)路北的一个门里,是地地道道的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的他只能靠打工来维持基本的生计问题,捡过煤核,要过饭,也去过厂桥的三不老胡同粥厂打粥,后来卖过冰核儿,也当过报童.  相似文献   

12.
虞诩是东汉时期武平县(今河南鹿邑西北)人,自幼父母双亡,由祖母抚养长大。虞诩才能出众,孝敬祖母,在当地很有名气,有人推荐他去当官,他却说:“我祖母已经九十多岁了,我怎忍心弃她而去呢?”直到祖母去世,他才到太尉李修的手下做了一个小官。当时东汉王朝内忧外患,汉安帝年少,由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在砖塔胡同我妈妈在哈尔滨因病逝世后,父亲就委托他的同事钮伯伯带我们三姐妹(芬、芳、藻)到北京读书。到北京我们一开始就住在钮伯伯家,这是他们租来的房子。地址是:  相似文献   

14.
那些有关我的身世,被他隐藏在每一个相遇里面,其实若是我懂,早就能看得出来,但是缘于走得太近,所以,只看到了他的微笑与体贴,却忘记了问一个为什么。一学校离我家很近,走过胡同,穿过马路,然后往右拐就到了。那个时  相似文献   

15.
李成业,瘦高的个,是个有能耐的人——至少他自己这么认为。46岁的他在北京这条胡同里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他虽然文化不高,但善于抓住机会。李成业很幸运,上山下乡时他还小;等到他毕业时,挺顺利地被国营单位招了工;而后在单位即将倒闭的时候,他及时辞职下了海,在胡同里开了小卖部;再后来又开了家小餐馆。这都让李成  相似文献   

16.
何杲 《新天地》2017,(2):40-41
我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今年78岁,从呱呱坠地到两鬓斑白,我在菜市口住了大半辈子.我喜爱这里的风土人情,熟悉这里的一街一巷,更亲眼目睹了它几十年的沧桑变化. 最是难忘小黑猴儿 78年前,我降生在菜市口西边一个叫龙凤坑的小胡同里(现叫法源西里小区),胡同只有二十多户人家,玉器刘、爆肚宛、糨子杨这些京城有名气的手艺人,都是我的老街坊.胡同窄小破旧,但很安祥,只是偶尔会传来剃头挑子的“唤头”声和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声.  相似文献   

17.
李娟娟 《北京纪事》2013,(2):100-101
每到收获的日节,我都会想起小时候那些长在北京胡同各个院子里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枣,北京胡同里的枣,曾经伴随我度过了多彩的童年时光,在我的脑海中至今仍是一抹难以忘怀的回忆。  相似文献   

18.
“胡同开店,纯属巧合” 文锋,一位38岁的四川小伙,是丽江龙记斑鱼庄的老板。聊起在胡同里开餐馆的原因,他回答得很简单,“那实属巧合。”  相似文献   

19.
胡同情趣     
我是从小在北京东城区小细管胡同里长大的,这个胡同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南宽北窄、曲里拐弯的小胡同,胡同南接什锦花园,北通魏家胡同。我家住的9号院是胡同中间偏西的一个大杂院,  相似文献   

20.
姜蓝,你知道吗?自从你离开以后.我很少想起你。 只是今天。我看到了一个男人,他的个子高高的,腿很长。他那么像你。我跟着他走了很长很长的路,穿过了朝阳区的天桥和胡同,到了一个四合院的门前。四合院的旁边有一间小小的早点店,一正在卖卤煮火烧,路过的人们都会停下来,站在梧桐树下吸吸鼻子,闻闻香味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