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10月1日,天气晴朗,古老的京城第一次披上节日的盛装。参加开国大典的30万群众从四面八方涌到天安门广场。由1100多名队员组成的开国大典军乐团威严地站立在天安门前,手中的各种铜管乐器擦得明光闪亮,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等待着激动人心的时刻。下午三时整,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100个台阶,准时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广播员通过广播兴奋地告诉天安门广场上的30万群众:“毛泽东主席  相似文献   

2.
听老红军陈靖讲故事是一种享受。这位82岁的老人,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谈笑风生。在他的那间不大的客厅里,随手拿一样东西都是一件革命文物,都有一段生动的故事。他是生于贵州的苗族人,16岁那年参加先期长征进入贵州的红六军团。从此全身心地献给了军旅生涯。除参加了万里长征外,他这一生另一个惊人举措就是1986年重走长征路,前后三年,途经17个省、区的400多个  相似文献   

3.
孙心和 《山西老年》2009,(10):14-14
能够参加新中国开国大典,是我此生非常值得庆幸和自豪的一件事情。开国大典的具体筹办,由当时的华北军区负责。聂荣臻司令员亲自挂帅,司、政两部多位首长参加。那时我在军区机关负责行政工作,大典前的每一次演练,机关都组织人员前去参观,共演练了几次,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自己是一次不落地参观。  相似文献   

4.
梁明 《山西老年》2009,(9):17-17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第十九兵团从山西河津县禹门口渡黄河西进大西北,受到当地人民热烈的欢迎和接待。河津县成立由2000名水手、民工组成的船工大队,调集200只木船,用10天时间把10万将士和20吨军用物资安全运送到黄河对岸。  相似文献   

5.
6.
李亚 《新天地》2013,(10):20-2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关于开国大典的种种历史碎片,已载入共和国的史册。九架飞机两飞天安门开国大典上,年轻的解放军空军部队举行了受阅飞行,参加行动的飞机共有17架。空中编队总指挥邢海帆,194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作为国民党空军飞行员赴美训练,参加了抗日战争和后来的抗美援朝,并立下赫赫战功。起初,检阅部队只准备用9架P-51战斗机飞过天安门。开国大典总  相似文献   

7.
《老友》2002,(10)
提到开国大典,人们自然会想起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的那个最为庄严的场景,然而却很少知道,就在新中国的这个开国大典之先,我国还有一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相似文献   

8.
张书剑 《北京纪事》2009,(10):18-20
1949年,我在距天安门广场咫尺之遥的前门内西顺城街13号的中大附中(建国后改名为北京市第29中学)念书。翻身得解放的中华各族儿女欢天喜地,笑逐颜开,等待10月1日开国大典。我们学校的师生争先恐后报名学习  相似文献   

9.
林玉华 《北京纪事》2009,(10):10-17
60年前的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基立业的盛典。为了那庄严神圣的时刻,从开国元勋到无数平凡的人物,用心血、智慧和汗水,托出了盛典之日的辉煌。让我们翻开历史的册页,回顾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1949年7月,我所在部队奉命调往北平参加开国大典受阅任务。按照受阅要求,选定我们参阅人员数十人,重新编班,我从十班调入一班。我们全副武装,带着三天生熟给养,由副团长带领从河北霸县的驻地步行前往北平受命,并接受"战前"训练。为期两个多月的军训,以姿势队列训练为主,阅兵式、分列式为重点内容,采用分解动作与连贯动作相结合,方队操练与现场预演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克服腰痛腿肿脚伤的重重困难,不达目标不罢休。尤其我们一班被称作标兵班,首长亲自抓,要求严格强化训练、超常训练。第二次预演,我们按计划从北苑整队前往天安门广场,行到安定门外,突然接到命令,预演改到西郊机场。我们边问路边赶路,幸好同路的骑兵师领先直奔西郊机场,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我们跑步前进数十里赶到时,已没有多少准备时间,立即入列肃立待阅。聂司令员陪朱总司令乘敞篷车从我们方队检阅后还没有回到主席台,我突然感到一阵头晕、耳鸣、眼黑,不知不觉竟晕倒了。瞬间,我又感到清醒,心想我在方队前排,可不能就此倒下,否则影响太大了,随即我立即自动站起。旁边的战友问我行不行,我说好多了。分列式开始了,我们通过临时搭起的主席台,接受总司令的检阅,圆满完成了任务。  相似文献   

11.
1949年9月30日晚间,林治远、梁昌寿为了保证第二天升旗仪式万无一失,准备再做最后一次试验。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直运行正常的升降开关,在这关键时刻出了故障。 他们以一块布代旗,安装好后,按动升降开关按钮,这块红布徐徐地向上升起,但红布升到旗杆顶部后,马达却没有按规定停止运行,把这块大红布绞到旗杆顶的滑轮里了,马达不能转动,旗子也退不下来。此时,安装旗杆的脚手架已全部拆除,人上不去,无法修理。林治远、梁昌寿感到事关重大,心急如焚。建设局局长曹言行、副局长赵鹏飞闻讯后马上赶  相似文献   

12.
王华蒸 《老友》2009,(10):24-24
新中国的第一个国庆节,我是在湖南醴陵度过的。当时,刘邓率领的二野部队沿着浙赣线前进,肩负着解放"云、贵、川、康、藏"大西南的艰巨任务。我所在的挺进支队(我是团部通讯连一名战士),正途经湖南省醴陵县。那天,在县城明月山山顶上一个学校操场上,部队举行了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庆典大会,既没有搞游行,  相似文献   

13.
《新天地》2007,(10)
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开国大典留下的影像资料十分有限。曾亲历那一幕的原《人民日报》老记者金凤的追忆弥足珍贵……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我作为《人民日报》记者,有幸躬逢盛典,参加了开国大典的采访和报道,我被上级领导安排到天安门城楼下金水桥畔。  相似文献   

14.
王若坤 《老友》2009,(10):23-23
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后,我所在的师奉命进驻北平,当时我在师文工团军乐队打大鼓。记得8月中旬的一天上午,上级通知我师军乐队参加开国大典的演奏。全队听到这一喜讯后,个个欢呼雀跃,都为能参加开国大典演奏而欢欣鼓舞。受领任务后的第二天,我们军乐队到建国筹备处报到,住进北平市黄寺附近的  相似文献   

15.
庞荣峰  钱国宏 《老友》2010,(10):22-22
1949年10月1日,古老的北京城内举行了盛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开国大典上,天安门南侧防空高炮阵地上的四门高炮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一位24岁的战士高度警惕地守候在其中一门大炮的旁边,目光炯炯地瞭望着天空。他暗下决心:敌机胆敢来破坏,我就坚决把它打下来!誓死保卫开国大典!——这位青年战士就是庞荣峰。  相似文献   

16.
丽英 《山西老年》2009,(9):11-11
大典在即,毛泽东主席丢了代表证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55分,一支车队从中南海东门驶出,停在一块空地上。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各位副主席和各位委员们作为新中国的领导人一个个有说有笑、相互招呼着集合起来。之后,他们沿着城楼西头的古砖道楼梯,豪迈地向天安门城楼走去。  相似文献   

17.
原美国陆军第二步兵师5117团指挥官、上校约翰·马丁在回忆朝鲜战争时说:在朝鲜的这段时间里,我终于懂了什么是真的无法战胜! 我参加的太平洋战争中,与日本军队交手,已经不是一次的事情了.日本军队的进攻与防御,虽然表面上看似十分凶猛,实际上却是一种无助的歇斯底里的最后发作!而在朝鲜战争时期,我看到了另外一支完全不同的亚洲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  相似文献   

18.
黄阔登 《老友》2012,(8):28-28
“周上校”,姓周名恒良,1990年以空军上校军衔转业到地方工作。前些年,他从一家国企的领导岗位上退休。  相似文献   

19.
正董希文(1914-1973),浙江绍兴人,受毛主席赞誉的油画大师,是国家文物局规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师之一。其女董一沙回忆了父亲对油画《开国大典》的民族化尝试。——编者1946年,父亲和母亲完成了在莫高窟三年艰苦的临摹和研究工作后,带着两个在沙漠生活中孕育的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使我终生难忘的是,那年参加庆祝第一个国庆节隆重演出的情景。我于1948年10月参加革命,曾在学工团、京应县西河区工作,这年秋天,我在县委青训班毕业以后,就到中共应城县委工作队工作,这个工作队是县委的一支机动力量,哪里有事就往哪里去,什么支前,减租减息,清匪反霸都干过,有男女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