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出土了战国时期秦国的两篇祝祷辞,《诅楚文》与《秦曾孙骃告华大山明神文》。《诅楚文》作于秦楚蓝田之战前夕(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是秦国欲发动鬼神的力量以战胜楚国,在神灵面前数说楚王罪状、诅咒楚王的文字。《秦曾孙骃告华大山明神文》的作时在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至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之间,是秦骃因自己病重而向华大山祈祷自己能够康复的文字。两篇都属于祝祷辞中的策祝一类,前者祷战,后者祷病。两篇都对前代祝祷辞有一定继承,但同时又有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诅楚文》刻石的历史背景 《诅楚文》就是公元前312年(楚怀王十七年、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的秋天,秦楚大战于兰田(今陕西兰田县),秦惠文王诅咒楚怀王的文字。因为文章的目的是诅咒楚国,是希望神灵降祸于楚师,所以世人通称它为《诅楚文》。  相似文献   

3.
诅楚文辨疑     
秦诅楚文是战国晚期一种重要的古文字资料,从古到今,为历代文人学士所看重。关于原石的发现,散记于多种文献当中。容庚先生撰《诅楚文考释》,曾就此进行梳理,其言甚为明晰。诅楚文问世以后,苏轼首先为之赋诗并作序,其后宋元明清各朝以至近现代,都有文人学者为之题咏、著录、注释、考订。但是几乎在诅楚文发现的同时,就有人对它提出怀疑。最早向诅楚文献疑的是苏轼。接着,元代的吾丘衍、明代的都穆、清代的欧阳  相似文献   

4.
《庄子》散文不仅在艺术形式(包括文学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上明显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点,而且还从理论上对此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从而构成了其浪漫主义创作方法论的又一重要内容。 《天下》篇曰:“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庄语”,陆德明《释文》曰:“一云,‘庄,端正也’”,王先谦《集解》曰“犹正论也”。“不可与庄语”即不能以端正的、写实笔墨去反映和表现现实。那么应怎样去反映和表现呢?《天下》篇指出:“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成玄英疏曰:“谬,虚也;悠,远也;”陆德明《释文》曰:“谬悠,谓若忘于情实者也”,指的  相似文献   

5.
一、《战国策》“割挈马兔”订误 《战国策·赵策一·谓赵王曰三晋合章》:(谓赵王,劝坚三晋而勿攻燕,以移祸入楚)“(秦)以燕饵赵,而离三晋。今王美秦之言而欲攻燕,攻燕,食未饱而祸已及矣。楚王入秦,秦、楚为一,东面而攻韩。韩南无楚,北无赵,韩不待伐,割挈马兔而西走,秦与韩为上交,秦祸安(案)移于梁矣。以秦之强,有楚、韩之用,梁不待伐矣,割挈马兔而西走,秦与梁为上交,秦祸案攘于赵矣……及楚王之未入也,三晋相亲、相坚,出锐师以戍韩、梁西边,楚王闻之,必不入秦,秦必怒而循攻楚,是秦祸不离楚也,便于三晋。”对此段中的“割挈马兔”的训释,历来是一大难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均无以服人而不得其解。例如,鲍彪注:“割地挈而走秦,疾于马兔。”这“挈而走秦”谓何意?实难解。金正炜《战国策补释》云:“‘挈马’与‘提马’义同。‘兔’当从曾(指姚宏所见曾巩本)  相似文献   

6.
答马似丧其耦《释文》:"耦本亦作偶,"《文选.北山移文》,卢湛《赠刘琨诗》注,《一切经音义》二八又八八,《衍义手抄》一五,《御览》七一○,《玉篇》人部,引并作偶.《释文》引司焉曰:"耦,身也,身与神为耦."《疏》曰:"身与神为匹,物与我为耦也,……离形去智,答马堕体,身心俱遣,物我两忘,故若丧其匹耦也".俞樾曰:"'丧其耦'即下文所谓'吾丧我'也,郭注曰'若失其配匹',未合丧我之义.司马云'耦、身也',此说得之,然云'身与神为耦',则非也.耦当读为寓.寓,奇也,神奇于身故谓身为寓."案偶像之偶,本即寓字.《汉书·郊祀志》"木寓龙一驷,木寓车马一驷",  相似文献   

7.
物伦犹事类,齐物伦犹齐事类.一南郭子綦隐几而坐,事又见《徐无鬼篇》.隐,凭也.仰天而嘘,向云:"息也."《玉篇》引《声类》:"出气暖曰嘘."答(塌)焉似丧其耦(偶).塌、圯毁貌.偶,偶像也.《释文》本又作偶,《文选·北山移文》注、卢谌《赠刘琨诗》注、《玉篇、人部》引并同.偶寓本同字,抟土刻木为像,所以寄寓神之精气,故谓之寓.神与像为二,对神言之,则像为神之偶,故又谓之偶,似丧其偶者,谓形躯委顿,如神之土木形骸,将就圯毁,而失其所寓也.子綦全于神者,故以神拟之,而方其形骸为偶像.此以精神为实体,形骸为象征实体之偶像,犹后世言精神为真我,形骸为假我也.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居乎犹哉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  相似文献   

8.
谶纬是历史上久已有之的古老迷信,是一种“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的隐言,主要是政治性的内容,以预示国家兴亡和君主祸福为主旨。《史记·赵世家》记曰:“在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孙支与子与曰: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适有学也。帝告我:‘晋国将大乱,五世不安;其后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公孙支书而藏之,秦谶于是出矣。”秦以降,谶语大量出现。在反秦的浪潮中,谶语成为重要的精神武器。《史记·秦始皇末记》中所录有数条,诸如“亡秦者胡也”、“始皇帝死而地分”、“今年祖龙死”等,都是预言秦的灭亡的;而反秦首事的陈胜吴广起义更是借助了谶语的力量以威  相似文献   

9.
丕卷一、第二页秦诅楚文:“亲仰不显”。案古无丕字。金文中凡“丕显”字皆作“不显”。《诗·周颂·清庙》“不显不承”,《维天之命》“于乎不显”,以及其它的“不显”皆应读为丕;郑玄笺谓“读如字”,如果他见到汉刘熊碑中的“相继不显”则当作何解邪?不字在古文字有于书写时注其中笔作(?),如金文筥侯少子簋及古匋文之例,后人隶作(?),如日本唐写本《书·盘庚上》“(?)乃敢大言”之例,再变而为丕矣。  相似文献   

10.
一、“前人”者何? 《后汉书,陈宠传》:“帝敬纳宠言……除文致之请讞五十馀事。”李贤注:“文致,谓前人无罪,文饰致于法中也。”黄山《后汉书校补》引柳从辰说,谓“前”字疑“其”字之误。今按“前”字不误。“前人”一词,律文之常语,犹今云被告、当事人之谓。《唐律疏议》中多见此语,如卷二四斗讼:“诸告人罪,皆须明注年月。”疏议曰:“告人罪,皆  相似文献   

11.
王子野《槐下居丛稿》最后一篇《名文未必无讹》,不满王安石《读孟尝君传》。笔者读后颇有同感, 因作此篇,以助张目。这里仅论以下三点。 一、安石原文说:“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非也。 《史记·孟尝君传》:“文(孟尝君)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父]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三王  相似文献   

12.
(一) 跋孔广森《诗声类》卷一页一营、还实双声,《释文》还音旋。至于睘,《释文》本亦作茕,求营反。则当在清韵,而不在寒韵矣。页三清、真本别而令流动于其间,犹敖之流动于萧。昏于《诗》在魂,民声,在先韵。又犹裘、求一字。《诗》之裘在咍韵,求在萧韵,皆谓其字如是,未可牵引他字也。论《诗》韵当以《诗》为主,不可牵引其他韵文,以其时异地异也。 (鼓兆)鼓渊渊,顾宁人《诗本音》不以为韵。  相似文献   

13.
我感到,刘勰的公文写作理论,至今还基本上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这实在有负这位古代最伟大的写作学者的苦心。 在我国,刘勰是真正以公文与公文写作作为学术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的第一人。他费时三、四载,著《文心雕龙》五十篇,其中有二十篇专论文体三十余种,属公文或准公文的有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无韵之“笔”十三种,还有稍带公文性质的颂、赞、祝、盟等有韵之“文”约十种,堪称蔚为大观。更重要的是,刘勰  相似文献   

14.
邓析是一位理论严密的逻辑学者,是先秦逻辑史的第一人,以“两可”之辞著称。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指责邓析操“两可之说”,“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吕览·离谓篇》)直至今日仍有不少逻辑工作者认为邓析的思想属相对主义诡辩论。那么邓析何以落得操“两可之说”之名呢?从《吕览·离谓篇》中所记载的一则故事来分析,我们不难窥探到邓析这一逻辑思想的基本义蕴。 故事说:“郑之富人有溺者,人得其尸者;富人请赎之,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邓析,邓析曰:‘安之,人必莫之卖者。’得尸者患之,以告邓析,邓析又答之曰:‘安之,此必无  相似文献   

15.
何谓大赦? 《辞海》谓“迪(?)指国家对所有犯罪者赦免或减轻其刑罚的措施”:《辞源》谓“对已判罪犯免刑或减刑”。二者行文稍别,大旨则一。今按《辞海》之说,犹可说也,而作为古汉语词典的《辞源》则有当别论。窃以为《辞源》之“或减刑”三字实属蛇足。令缕叙数家之说以记之。《唐律疏议》后附元王元亮《释文》:“今之赦也,罪恶之重已下,笞十之轻,率皆原宥,即名为赦。”又云:“赦则罪无轻重,降则减重就轻”。《玉海》卷六七:“大赦者,不以罪大小皆原。”《通鉴》  相似文献   

16.
《诗经·卫风·氓》,弃妇之辞也。末章曰: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誓,即上文所言之“及尔偕老”,谓“总角之宴”时新婚夫妇白头相守之约誓也。“二三其德”之夫将此抛却脑后,弃旧迎新,故诗人述旧而为此刺心之论也。“旦旦,”曰”言其恳恻款诚”。准诸上下文义,郑说不误,然旦字向无“恳恻款诚”之义。释文曰:“旦,《说文》作悬。”《说文·心部》曰:“怛,也。从心,旦产。或从心,在旦下。《诗》曰:信誓悬悬。”悬为怛字别体,其义与诗辞之“旦旦”大不相类。今案“旦旦”应读作“沓沓”。上古沓读透母益…  相似文献   

17.
齐宣王②问曰:“齐桓、晋文之事③可得闻乎?”孟子④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⑤,【注释】①这篇文章节选自《孟子·梁惠王草句上》。《孟子》这部书是由孟轲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一起编订的,书中记载、反映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和政治观点。《齐桓、晋文之事》篇是孟轲的一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大招》的写作时代和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国恩先生曾据《大招》中的“青色直眉”句,谓其至早为秦末之作。本文在此说的基础上,考证《大招》作于秦亡前夕。其时战国楚怀王之孙被立为楚怀王,并至少在名义上成为反秦军队的领袖;《大招》之作,既以招战国时楚怀王之魂,更对楚的复兴满怀希望与信心。  相似文献   

19.
顷读史记,疑义尚多。浅陋寡闻,深惧无当。兹录有关于训诂者数则,就正大雅。 一:有状 《殷本纪》:“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乃弗予,有状。”《索隐》曰:“帝,天也。谓蚩尤作乱,上天乃不佑之,是为弗与。有状,言其罪大而有形状,故黄帝灭之。” 案:《索隐》释“有状”之义殊未谛。 《说文》犬部:“状犬形也。从犬爿声。”又犬乃“狗之有悬蹄者”。饶炯谓犬以足力为名,并据周代铭器诸例,谓此是象犬之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一书系南朝刘宋时代之作品,素为学林所推重。此书以洗炼的笔墨摹写人间之言动,尔雅有韵,生动传神,故历代之骚人墨客无不宝之,几于人手一编。《世说》乃笔记之文,其遣词用语不拘一格,俗言习语,随篇可见,不愧为中古语言之渊薮。杨伯峻先生称《世说》“冶古今词汇与句法于一炉而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的语言情况”,评骘极为中肯。但是,自北宋晏殊以来,《世说》数罹删削之难,鲁鱼亥豕,舛漏实多。魏晋习语本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