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6年底农村资金互助社合法化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农村合作金融改革正处于历史性突破的前夜.为更好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文章在对农村合作金融存量与增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陷入"存量改革难"①与"增量发展受阻"②的双重困境,并揭示其深层原因;接着,对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取得的基本经验进行总结,并进行理论归纳与梳理,然后把这些经验与理论迁移至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进而提出"农村合作金融增量渐进发展论"这一崭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最后对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终极目的是构建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的金融服务体系,目前的改革进展与趋势在产权制度安排、管理体制与组织机制设计、利益分享等方面存在一系列认识和实际运作误区。农信社股份制改革模式有背离服务"三农"的倾向,中央与地方政府双层管理可能面临地方财政风险和道德风险问题,省级信用合作联合会不宜代行政府管理职能,农信社分红水平过高导致管理层与一般社员的角色冲突。农村合作金融有其内在优势,农村金融业风险未必大于城市和工业领域,在农信社机构改革中要坚持"存量"改革与"增量"发展并重,促进内生化合作金融组织的涌现。  相似文献   

3.
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政府重视。要关注股份制改革中已经暴露出的背离服务“三农”的倾向,充分确立社员在农信社管理与监督中的委托人身份与主权地位。据社会一般利润率判断,农信社分红水平过高且容易引致管理层与一般社员的角色冲突,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对地方政府的施政能力无疑是一种考验,要预先防范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和道德风险。改革会诱致一些农村地区出现金融“真空”,要及时推出相关政策促进自生自发合作金融组织的涌现。  相似文献   

4.
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代表的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经过自1996年下半年以来的改革和发展,已充分显现出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同时,农信社通过长期和广泛的支农活动,其自身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由于存在着管理体制的多次反复、经营机制的不完善和金融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村合作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是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金融效率等几个方面,对制约农村合作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西部开发中,试图以增量带动存量,通过引入股份制银行和民营银行的方式促进西部银行业的发展,不仅不能促进西部区域金融的改革与发展,而且还有可能导致区域金融的不稳定性和潜在风险。而合乎逻辑的选择应是对既有的中小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域信用社)进行存量改造,给予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以金融支持,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博弈论的视角看农村信用社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目标是建立理论模型说明我国农村信用社整体改革的正确取向.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拟用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把农信社的改革模型化,通过一个博弈模型,说明当前农信社合作化改革不可能成功,而市场化改革以及在农信社体制外创办真正意义的合作金融组织才是我国农信社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金融长期形成的低水平非均衡不但源于存量式改革导致的金融供给抑制,还源于中等农户的金融需求不足。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既需要通过增量式改革和存量式改革并举来有效增加金融供给,也需要通过促进"三农"的多元化发展来有效提高农业、农户和农村金融需求,以实现从低水平非均衡向高水平均衡的跳跃。  相似文献   

8.
对农村几种主要合作金融组织改革理论模式的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理论界提出了多种改革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理论模式。本文主要结合中国农村经济运行的现实 ,对理论界提出的各种改革模式做一评析 ;最后认为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改革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 ,而不能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农村信用社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但农信社所处金融生态环境制约了其固有职能的发挥。通过回顾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农信社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和存在的不足,认为,加强农信社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促进农信社改革的有效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法制建设,改善其法制环境;强化农村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改善其信用环境;树立服务意识,改善其经营服务环境;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改善其文化环境;加强会计审计,改善其中介服务环境;规范政府行为,改善其政策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大力推动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创新,核心是产权制度创新,改革现行不合理的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本文提出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设计了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的短期和长期模式。  相似文献   

11.
尽管近年来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如火如荼,但相对于整体金融业的改革步伐,农村金融改革仍显滞后,金融制度的安排并没有深刻的变化。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形成有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已成为各方的共识。本文从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及合作金融等方面,对形成竞争性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了一定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关于合作金融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合作金融理论发展与制度创新,给了我们以有益的启示。我国合作金融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进行体制创新,走合作制与商业性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建立公司法人制度,完善经济法人治理结构,对原有信用合作社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及其他配套改革,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金融空洞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金融空洞化现象的出现,严重制约了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防范金融空洞化,金融机构应转变观念,支持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加快民间金融进入农村地区;开放资本证券市场,加快直接融资步伐;加快合作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创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业优惠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制度受到小农经济和村社文化的约束,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构架主要由产权制度、分配制度、治理结构制度以及责任制度等构成,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演进呈现经济联社→农民协会→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四个阶段,传统制度阴影、现有制度缺陷以及制度变迁成本较高成为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演进障碍。促进农村合作组织制度演进的主要措施有加大对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供给的力度、走强制性和诱致性相结合的制度道路、营造制度环境并提供政府援助,以及通过体制创新构建农村“2+1”新模式等。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农村金融存在农村信用合作社“一社独大”的局面,农信社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影响了农村金融的有效竞争,降低了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山东莘县农村金融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村金融改革的成就和问题,提出农村金融改革建议,即打破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垄断地位,建立与农村多种融资需求相匹配,政策性、商业性、社区性、普惠制、合作制和民间金融等多种金融组织并存的竞争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文章认为,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创新已经过渡到制度创新阶段。在制度创新体系中,组织创新较业务等其他创新层次更高。要进行组织创新,需要将合作金融机构做成农村金融的主体,加快民间金融的合法化进程,打通民间剩余资金的制度通道,强化监管创新,体现农村金融特色,通过制度建设保证不同监管部门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途径是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保持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所有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主要以市场化为改革方向。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该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与存在的问题,指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障碍与农户融资的困难,并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民政府基于摆脱经济困境、铲除中共革命根源和作为遗嘱执行人践诺的需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为农民提供一定数量的低息借贷,基本保证了抗战时期军民粮食供应。国民政府农村合作金融主要是通过农村信用社来实现的,并最终形成其在治理结构、业务组织和产权(资金)构成方面的内部治理特征。国民政府将合作运动奉为国策,制定一系列政策法律、成立相关管理机构、建立合作金融体系,促进合作运动的规范化发展。尽管和西方合作金融相比,国民政府时期农村合作金融存在为特权阶层所操控利用等诸多弊端,但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借贷格局,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的退出、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收缩及职能的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滞后 ,使得我国农村正式金融安排的整体功能受到削弱 ,而非正式的农村民间金融又由于自身固有的缺陷以及政府的打压而难以有所作为 ,农村金融体系呈现萎缩状态 ,不能适应“三农”发展的需要。农村金融体系的重建 ,一方面必须调整正式金融安排的结构 ,对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农村合作金融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和调整 ,建立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 ;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 ,引导和发展民间金融 ,使非正式的金融安排能够有效发挥补充和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