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录学是属于社会科学领域里的一个部门。目录学是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自从目录学产生以来,它就成为文化事业中观念形态(或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目录学服务于统治阶级;目录学即是为了满足他们阅读记载着人类知识和思想的典籍的需要而产生的。目录学一开始就为统治阶级所掌握,作为愚弄和统統治人民群众的利器。我国目录学的整个发展史,生动地证明了目录学的这一阶级性的特点。在我国商朝后期(公无前工4世纪末——公元前12世纪),也即是当奴隶制社会从兴盛到  相似文献   

2.
哲学的阶级性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难题.本文认为哲学既且有阶级性的一面,又有非阶级性的一面,这要着哲学的具体理论结构和具体的发展时间;进步的阶级决不会天然地产生或接受哲学唯物主义.落后的阶级也并不是绝对地拒绝唯物主义,哲学两大阵营与不同的阶级有着复杂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关于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的争论,大体上可分为两种意见:一是阶级性并不是法本身所具有的,因而主张把法分为两部分,即分为专政性的阶级压迫的规范和普遍性的社会生活的规范;二是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因而认为把法律规范分成阶级性和社会性两部分是不科学的。究竟如何正确认识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这是马列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出现了这样两个互相矛盾的三段式: A.凡真理都无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理,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无阶级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属性是什么?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安文同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阶级性》一文中,重新把它提出来了,并且对传统的观点进行了大胆的怀疑,读后颇受启发。但对其中主要观点却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6.
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传统杨焕章(中国人民大学)坚持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传统。在当前,无论从理论上或实践上,哲学党性问题都是一个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自从列宁制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以来,它一直有效地指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哲学原本有着不同的反思基础:欧洲是以探索知识和主客体关系为基础的求知哲学,中国早期则是以关怀道德修养和国家治理为基础的伦理哲学.故不宜把思路方向和内容各不相同的哲学用同一标准划分党派。先秦哲学,特别是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特征表明,这种哲学侧重的是人生、社会及以社会伦理为着眼点面对事物运动规律的研究。我们习惯于以唯物、唯心为判断定势,将先秦哲学家划线的做法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真理和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弄清楚这个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里,仅就最近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文章,谈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把成千上万的青年干部,尤其是青年党员干部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党校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青年干部进党校学习,既是接受党的理论教育,更重要的是接受党性锻炼.今后的若干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要求党的各级组织更加坚强有力,领导水平有新的提高,更需要党的干部接受党性的锻炼,具备坚强而崇高的党性.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是新时期提到我们党面前的重大课题。搞好党性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高党员素质的基础工作。因此,对于什么是党性,为什么要增强党性,新时期如何搞好党性教育等等,都是每个党员和党的工作者应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给予认真回答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哲学党性概念最早由列宁提出,其内涵被概括为哲学党派间的斗争性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艾思奇哲学党性思想既吸收、继承了列宁哲学党性思想的精华,即哲学上是有党派的,且党派间是有斗争的,也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且创造性地将哲学党性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阐述哲学党性与阶级性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革命性地提出哲学中一定派别倾向的贯彻是它所属的那个阶级政策的哲学表现等重要新观点。这对深入把握和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助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有着一定的历史和革命意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学术界对太极哲学党性认识的混乱,在简要探讨了太极以及太极与易、太极与道的关系后提出,由于中国哲学思维特点不同于西方,故对太极的哲学党性界定,不能用习惯的思维定势笼统圈划,而应坚持具体、据实分析的原则,也因而决定了太极哲学党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论及人性问题的时候指出;“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长期以来,不少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对“具体的人性”、对“带着阶级性的人性”的强调,就是对一般人性的否定,又认为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具体的人性”,就是指人的阶级性,也就是指“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这种看法,可以表示为:“具体的人性”=阶级性=“带着阶级性的人性”。 其实,毛泽东同志这里所说的“具体的人性”,是在否定“抽象的人性”这个意义上对人性这个概念所作的科学解释。所谓“抽象的人性”就是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社会联系和历史环境,抽象地、孤立地把人看作“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类”。正是针对这种  相似文献   

14.
在去年下半年心理学的教学革命中,我们曾着重在心理学的阶级性党性问题上和资产阶级的超阶级起党派的观点对立起来并进行了辩论。我们调强心理学的党性原则,主张在对待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都应贯彻和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但是我们并不主张任何心理现象都有阶级性。心理学的阶级性党性与心理现象的阶级性是两个不能混淆的问题。可是有些人却把这两个问题混为一谈,或者把两者直接地联系起来了。有的从心理现象一般无阶级性的分析中得出心理学因而也是没有阶级性的结论来。有的则肯定心理学是一门党性阶级性很强的科学,但是他们是从肯定心理现象的阶级性来说明心理学的阶级性,因此在反对过去心理学中的超阶级超党派的资产阶级观点时,总  相似文献   

15.
16.
近两年来,理论界对实践概念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也提出了一些争议的问题。实践有没有阶级性和主观性,就是这样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谈些意见。关于实践的阶级性问题有一种意见否认实践具有阶级性。持这种意见的同志认为,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客观性是实践的本质属性,社会性、阶级性是主观性的东西,二者不能相容,如果承认实践具有社会性、阶级性就否定了实践的客观性,那么,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就成为主观标准了。这种意见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道德的阶级性与继承性问题,我国学术界曾于一九六三和一九六四年开展过热烈的讨论。但遗憾的是,不知是什么缘故,这场讨论不久就揠旗息鼓了。那时的讨论,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的: 对“阶级的道德”的理解问题。有人认为,所谓阶级的道德也就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这是因为,在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阶级的思想,一般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不同意上述意见的人认为,在阶级社会里,由于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理论界对实践概念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也提出了一些争议的问题。实践有没有阶级性和主观性,就是这样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谈些意见。关于实践的阶级性问题有一种意见否认实践具有阶级性。持这种意见的同志认为,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客观性是实践的本质属性,社会性、阶级性是主观性的东西,二者不能相容,如果承认实践具有社会性、阶级性就否定了实践的客观性,那么,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就成为主观标准了。这种意见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实现国家过渡时期的总任务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带有决定意义的纲领。全国人民热烈欢迎这个计划,以一贯的胜利的信心,以到处汤漾着的社会主义热情支持它。为计划的提出,感到喜悦,感到自豪;为计划的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纷纷提出了有力保证。文教工作者,在五年计划中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学校教育和业余教育,大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的各项科学技术人材,特别是工业建设的技术人材和管理干部。其中在学校培养的,最保守的数字,也得百万以上。培养这样一支科举大军,也就是劳动大军,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带有关键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哲学的对象和方法,是任何哲学都首先面对,必须回答的问题,它代表了一个哲学的基本倾向和立场。黑格尔哲学,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虽然是唯心的,但却很深刻,在其唯心主义的回答中,蕴含着丰富的唯物主义因素和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尤其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因此,研究黑格尔哲学关于哲学的对象和方法的论述,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水平,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