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埤雅》以声符释义贯穿全书,偶有穿凿附会之处。书中广泛运用声训之法,力求阐释事物命名之意,对声训推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进步性。  相似文献   

2.
李兆洛的《骈体文钞》以其所选作品来证明骈散同源,以宣扬其骈散合一的思想;而王先谦的《骈文类纂》的选文标准则是注重雅诗,反对深艳,反对骈散相间而用。从文学批评史的角度来说,李兆洛《骈体文钞》所体现出的"骈散合一"思想在清代调和骈散论者中是全面的,彻底的,他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晚清调和骈散说奠定了基础,确立了框架。王先谦编选的《骈文类纂》,展示了晚清以及历代骈文创作的实绩,反应了他对骈散之争的公允态度和他的骈文理论,为骈文文献的保存和骈文创作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语言研究尚无独特的方法,更无专门的研究成果。但是先秦时期仍有不自觉的语言研究,有不自觉的研究成果,这就是《尔雅》以及体现在《尔雅》中的语言学思想:一、《尔雅》用先秦时期的共同语──雅言解释各地方言和古语词,体现出"名实相符"的语言学思想。二、《尔雅》首创按词的意义类别编排词汇的体例,形成了后世的"雅学"。三、《尔雅》为后世辞书释义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广陵妖乱志》(或作《妖乱志》)是记述唐僖宗时,淮南节度使高骄为吕用之等人的“神仙之说”所迷惑的故事.此书的作者是谁?历来众说纷纭,迄无定论.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雍文华同志校辑的《罗隐集》,将它收入其中,并在“校辑说明”中断定为罗隐所作.他说:“诸书所载撰者各异,然后蜀何光远所撰《鉴戒录》明载为罗隐讥高骈所作,又以《甲乙集》中《淮南高骈所造迎仙楼》及《后土庙》等验之,当为罗作无疑.”雍文华同  相似文献   

5.
《楚辞》(屈宋赋)训释题义一向是此项研究的“热点”之一。但自两汉而下,异说纷纭,莫衷一是。譬如《离骚》的题义,由司马迁释为“离忧”始,至本世纪八十年代末,竟多达27家。怎么训释才合乎本义?是《楚辞》研究一个难点。为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本文另辟蹊径,提出“倒文释义”。倒文释义是根据先奏楚语的特征而立说的。《离骚》即“骚离”,海峡两岸楚辞学者多有认同者。他篇如何?作者一一有理有据地予以阐释,使之系统化,令读者耳目一新。倒文释义一般适用于文题是主谓或动宾结构,固定词组大都不能照此办理。作者认为,这个新说还可作为辨伪的一种依据。当然,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正确与否?有待历史检验。  相似文献   

6.
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处于《切韵》向《广韵》的过渡时期,释义渐趋成熟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种释义不明的情况,需要辨析疏证:一是释义用字或字头讹误,二是文字脱漏,三是联绵词字形多变。对比《切韵》系各残卷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疏证分析,可以让释义更合理、更明确可信。  相似文献   

7.
前人在论及文学源流、《楚辞》地位之时,尝以为屈子骚赋为继往开来之一代文学。刘勰云:“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固己轩翥《诗》人(《诗经》的作者们)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1)王国维称:“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2)鲁迅说:“战国之世……在韵言则有屈原起子楚,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然则《骚》者,固亦受三百篇之泽”,“《离骚》之出,其沾溉文林,既极广远”。(3)  相似文献   

8.
《后汉书》引文的众多作者们大都喜用对偶辞格。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巨、艺术之精,在"前四史"引文中堪称佼佼者。为此,通过量化、比较、示例及赏析之法对其艺术性进行实证研究,将有助于人们相应探寻对偶艺术在东汉散文中的演绎轨迹,客观揭示《后汉书》引文作者在骈语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以期为《后汉书》自拟文字对偶艺术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照,同时为人们比照研究相关史籍对偶运用的艺术性,并由此或将为探求我国骈偶传统的形成以及华美骈文的孕育提供具有准确性及说服力的实证和结论。  相似文献   

9.
《诗经》研究,历经两千余年至今,已由传统的注释型、分析型向综合型转化。文章从刘毓庆《雅颂新考》入手,在揭示该书于史学、文学及文化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理顺了《诗经》研究的历史脉络,指明了《诗经》研究的未来方向,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诗经》文化价值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10.
《风》、《雅》、《颂》在题材内容上,在形象塑造、比兴手法以及语言艺术等诸多文学性因素上,都体现出它们在文学性分布上的不均匀,形成由《风》而《雅》、由《雅》而《颂》三个组成部分间的文学性层层递减的现象,构成一种梯式的结构。诗歌来源、作者及创作动因、描写对象等差异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墨辩》内容宏富,本文从语言的角度对《墨辩》在定义具体概念时的词语释义问题进行探讨。通过与其他古代词书释义的比较,指明《墨辩》在对词义的理解、词义的界定、词义的表述方式、释义的准确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对杨树达先生的词汇训诂提出三条商榷意见:(1)"螮蝀"不当拆骈为单;(2)"狱"不当训两犬相守;(3)"属"释义颇嫌附会。  相似文献   

13.
《汉语大字典》释义商兑王粤汉释义是辞书的灵魂,是辞书学领域一个至为重要的问题。探讨这一问题,分析重要字典释义方面的实例,对当代字典、词典的编纂,对丰富和完善辞书学理论,无疑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拟对《汉语大字典》的部分释义略陈管见,以此就教于辞书编纂和...  相似文献   

14.
明代八股文在化治间定型并达于极盛,出现了王鏊等代表性作家,形成了裁对整齐、气象阔大的语体风格,被誉为治世之音。正嘉间唐顺之、归有光等倡导“以古文为时文”,其语体风格体现为语兼骈散,纯雅通畅。隆万以迄启祯,是明代八股文逐渐走向衰败的阶段,其语体大体上保持着骈散结合的特征,但拼凑镶嵌,使用格套的现象屡见不鲜,在风格上已经偏离了纯雅通畅,呈现出细密平弱、软媚甜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0.1 近人刘师培第一个以专文论述骈词用字问题,其文题名《骈词无定字释例》,发表于《国粹学报第三年(1907)第五册第三十三期(1—2页),后收入《刘申叔先生遗书》内《左(?)外集》第七卷.0.2 刘氏“骈词无定字”之说对后世影响颇深.刘氏所谓“骈词”,大抵指通常所谓“联绵词”、“联绵字”或“连语”.今人谈到这一类词时,往往沿袭其“无定字”之说,甚至因之而进一步对于骈词所用之字的性质提出标新立异之说.  相似文献   

16.
释义是词典的核心,释义元词的研究主要在于以语言研究和词典编纂为目的的进行的最小词汇的获得和总结。我们结合Wierzbicka的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基于《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第四版释义文本做释义元词提取.并对释义元词在英语学习词典中的应用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代表着当前古汉语虚词释义的最高水平。不过仅以副词尤其东汉副词为参照点,《词典》相关条目也存在描写不纯、说明不全、分析不准、今译不妥等释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尔雅》释义术语的特点是:术语应用已十分普遍集中;训诂术语释义已近于固定化与程式化。其缺失为:术语分布不均,轻重失衡,比例悬殊;少数术语采用假借字或用字前后不一,影响释义效果;部分释义格式欠严整规范则与术语应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以先秦文献中用《诗》较多的典籍——《左传》,结合其用《诗》情况,考察《诗经》中的《雅》,提出《雅》诗首先是政治诗,《雅》的编组以其政治内容为标准的观点;另外,《左传》中的逸诗无论在内容上,还是风格上都近于《雅》诗,更归属于《雅》诗一类。  相似文献   

20.
《大学》《中庸》的作者及思想旨趣,是长期困扰儒学思想史的学术难题。21世纪以来学界对其中引诗现象的关注,开辟了一种重新理解的可能路径。《大学》《中庸》中引诗与释文之间的连接词、核心词,是一种向思想形态转换或递进的“文眼”,推动诗文融入了《大学》《中庸》的思想世界;《大学》《中庸》的思想取向,是选取诗文的价值依据;引诗诗文的递次引证,与《大学》《中庸》道德境界的升进理路是一致的。《大学》《中庸》的引诗方式,更贴近于《孟子》为代表的“释义”引诗传统,这种释义规则与引诗传统,为推进解决困扰学术界的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种重新理解的诗学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