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很多事情,坚持确实很难,陪孩子也是如此。一天晚上,依依突然问我:"爸爸,咱们平时用的电是谁管呀?"这话问得有些没头没脑,但我还是对她说:"是供电局。""那他们可以让电停了吗?"女儿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见我点头,她犹疑了一下,接着小声说:"那我可以给他们打个电话吗?"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收起了漫不经心的表情,关切地问她有什么事。女儿眨了眨眼睛,说:"我想请他们停一次电……""为什么?"我更加觉得女儿有些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2.
《文史哲》1956,(4)
关於物质和意识在“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这一章里,除去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剽窃而外,剩下的东西就不多了。但是,就在这约20%的篇幅中,错误也是百出的。首先,华岗给了读者一大堆混乱观点。在这些混乱中,华岗耍弄了他常耍弄的那几套把戏:歪曲、迷惑和引人唯心主义。例如,他说:“机械唯物论者把意识和物质等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唐代的参军戏,是艺术史上的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有人说是歌舞戏;有人说是科白戏;有人说是古代相声,是百分之九十的相声。徐慕云在《中国戏剧史》中说:“相声殆沿此流而来者也。……此种滑稽戏始于周秦,盛于唐宋。”照这样,我国已有三千年说相声的历史。这牵涉到曲艺的起源。曲艺的演出,我觉得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①这是市民文艺,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要有容纳较多听众的书场,这是最简单的要求。②它是艺术,需要比较发达的不太单调的音乐。曲艺,曲的艺术,唱的艺术。③它是说唱的,需要文学的、说唱的、表演的。语言的多方面的经验与基础,需要内容结合形式的较长期的试验。在后堂为一、二人说故事或  相似文献   

4.
《记忆中的肖象》——这是振庭同志在六十年代初所写的一篇中篇小说的题目,现在我借用来作我这篇文章的标题,理由有二:一是因为这个题名与我这篇文章的内容恰好吻合,二是因为他那篇小说里写到过我年轻时代的影子,我用他这个题目回忆他,也有回报之义。  相似文献   

5.
开放的儿子     
要说今天的孩子和我们这辈人有哪些不同的话,我说:一是他们享受了上几辈人创造的财富,滋润在爱的蜜罐里,大都不知“苦”字咋写。二是孩子们思想观念空前解放,尤其开放意识让我感受最深,这种意识从我那12岁儿子的身上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6.
从1978年全国第四次按劳分配讨论会之后,我的注意力一直没有放在按劳分配问题上。快五年了,我没有写这方面的文章,也没有作这方面的演讲,原因是没有系统地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但这是个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总会听到看到有关这个问题的情况,知道一些消息,总的印象是这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不论在关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理论问题上,还是在如何贯彻按劳分配、如何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分配的指导原则上,在制定有关按劳分配的方案以及实施这些方案的具体办法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在这里说的没有很好地解决,不是说没有成绩,要说成绩当然是可以而且应该说出许多来的。我更不是说没有在这方面作出努力,要说努力,那应该说的话就更多了。我只是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一点我想大家也都是同意的。所以当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会的其他同志提出要召开按劳分配讨论会时我是很同意的。有那么长的时间没有开会来研究了,应该聚一聚,谈一谈。听说到会的情况特别踊跃,这也说明召开这个会议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正堂姐在广东打工,只有春节才回家一次。我觉得姑父姑妈在家里肯定孤单,便嘱咐堂姐常回家看看。她听说,却轻描淡写地说:"没事,我爸妈呀,一点也不孤单。若是不信,你去问他们?"我可真不信,姑父姑妈就她一个孩子,他们在农村也没有什么爱好,对孩子肯定非常想念,孤单肯定是难免的。怀着这种心理,我去了姑姑家。吃过饭,我说道:"如果你们二老觉得孤单,就去我那住几天吧,堂姐她工作忙脱不开身,没空陪你们,这也是没有  相似文献   

8.
一个值得再研究的问题我有一个在头脑里考虑过许久的问题,想提出来和同志们讨论,即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是以使用价值的生产为主,还是以价值的生产为主?或者不分主次,两者并重?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里,几乎千篇一律地写着: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是以使用价值的生产为目的、为主的。这被当作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重要特征之一。前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两本读《资本论》的笔记,一本是于光远同志的《试论社会主义生产中的C、V、m》,另一本是许涤新同志的《论社会主义的生产、流通与分配》。这二位著名经济学家在自己的笔记中也是这么说的。于光远同志说:“社会主义生产的着眼点是使用价值”,“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价值,而是使用价值,那是说,使用价值是居首位的,其他是从属于使用价值的”(于光远:《试论社会主义生产中的C、V、m》,第95页、第133页)许涤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的成长,是中西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在郭沫若思想发展的进程上,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家庄子,不能不说是对他有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郭沫若自己就多次谈到了这一点。他说:“我和周秦诸子接近是在十三、四岁的时候,最先接近的是《庄子》,起初是喜欢他那汪洋恣肆的文章,后来也渐渐为他那形而上学的思想所陶醉,这嗜好支配了我一个相当长远的时期,我在二十年前曾经讴歌过泛神论,事实上是从这儿滥觞出来的。”又说:“我爱我国的庄子。因为我爱他的Pantheism(泛神论)。”等等。其实,泛神论在我国古代哲学中,并不只是庄子的特产。在  相似文献   

10.
儿子今年12岁,上小学六年级。昨天放学回来,突然感慨地说:"明天就是儿童节了,这是我最后一次过儿童节,以后我升入中学,就是少年了。"我惊讶地看着儿子,儿子确实长大了,最起码他意识到自己将要长大。那今年"六一"节怎么过呢?我问儿子。儿子说:"我想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我继续追问,儿子笑而不答,只说:"明天你就知道了。""六一"这天,儿子放假在家,我和他爸还要上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多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说是意见纷纭,分歧很大。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句话的翻译上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德文版原文,这句话应作如下翻译较为合适:“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交换条件。”这里的变化是,把现在中译本中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改译为“生产条件和交换条件”。为什么要这样改译呢?  相似文献   

12.
二、田赋以外的苛捐杂税 上面我们仅仅说了田赋一种。除田赋外,我们至少还可以举出以下两种:田赋以外的苛捐杂税和军队的征发,这里先谈苛捐杂税。 国民党政权所加于农民的各色各样的捐税,其名目之多,名称之怪异,令人吃惊。这类捐税,有不少在实质上同田赋的附加差不多。不过,有些按每亩田赋附加百分之几,这就叫做附加;有的不同田赋相联  相似文献   

13.
刘晓慧 《理论界》2005,(7):140-140
作为一名幼师专业的教师,通过总结分析,我认为影响幼儿期独生子女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积极因素,另一个就是消极的因素。下面对这两方面的因素做以具体讨论。一、影响幼儿期独生子女的积极因素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可以说家长把绝大多数的物力和精力都放在子女身上,所以这是有利于幼儿期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郾独生子女的身体素质好。由于良好的经济条件,独生子女的饮食状况良好。孩子们营养充足,身体及大脑发展迅速。曾有人做过统计,独生子女的身高有百分之八十超过非独生子女。如今的父母也非常重视孩子的营养均衡,…  相似文献   

14.
在讨论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向前进这一问题中,我感到一些提法是不很确切的,至少是可以继续商讨的。例如: “一要坚持,二要发展。”这是相当流行的提法,也很容易产生误解,以为坚持与发展是两回事。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了“一”,丢了“二”;恰恰相反,他讲“坚持”,就内含了“发展”,甚至可说即是发展。他经常强调,要运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党中央同时号召:让百分之五到十的农业人口先富裕起来。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最近中共辽宁省委向我们提出:营口地区能不能在全省农村中先富裕起来?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索并作出明确回答的。斯大林曾说过:“如果以为社会主义能够在贫困的基础上,在缩减个人需要和把人们的生活水平降低到穷人生活的基础上建成,那就愚蠢了。……这并不是什么社  相似文献   

16.
幸福的规则     
正爱有传承女儿出生以来,我一直都在向她学习,她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逻辑。那天回家,我把包扔在茶几上,疲惫地靠在沙发上,对女儿说:"妈妈好累啊。"女儿说:"那我给你画幅画吧。"听这语气,似乎画可以为妈妈解乏。她会画什么呢?女儿画了4个太阳。我说:"天上4个太阳,它们出来了。"讲完这句话,我实在不知该讲什么了,便说:"你来给妈妈讲吧。"女儿说:"4个太阳就是4个天线宝宝,它们拥抱在一起,说‘你好啊'。"我接过话茬:"4个太阳,一个金色,一个红色,另  相似文献   

17.
《史记·屈原列传》:“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郭沫若同志在《关于屈原》中说:“向来把这放流二字即解为放逐,因此便生出许多龃龉。其实放流只是放浪,屈原被疏之后居于闲位,曾向四处游历过而已”。(《关于屈原》,《沫若文集》卷12,页19)在《屈原研究》一文中,郭老再一次强调说:“一笔糊涂账就  相似文献   

18.
关于写这篇稿子的经过说几句话。 马克思在其名著《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的一开头就说:“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中国也有一句著名的谚语:“天下事无独有偶。”这似乎成了一条历史规律。关于说恩格斯肯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谬论,在本世纪就发生过两  相似文献   

19.
前一时期,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则消息说,美国政府计划今年小麦产量减少百分之二十,以解决小麦生产的“过剩”问题。这是美国政府和美国垄断资产阶级“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美国计划将小麦减产百分之二十,也无济于事。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所特有的病症。其一般征状是:一方面,商品大量积压,卖不出去,存货剧增,生产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工人失业迅速增  相似文献   

20.
四十多年前,鲁迅在孤寂的厦门生活中曾这么写道:“我本来不大喜欢下地狱,因为不但是满眼只有刀山剑树,看得太单调,苦痛也怕很难当。现在可又有些怕上天堂了。四时皆春,一年到头请你看桃花,你想够多么乏味?即使那桃花有车轮般大,也只能在初上去的时候,暂时吃惊,决不会每天做一首‘桃之夭夭’的。”(《华盖集续编·厦门通信(二)》)这里说的“桃花”,和“天堂”、“地狱”一样,自然只不过是拿来打个比方,以夸张的语气说明这么一个道理:如同天天吃山珍海味会使人膩味一样,一年到头看那红艳艳的桃花,也是十分单调乏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