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振峰同志《千夫何所指》(《社会科学辑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认为鲁迅先生《自嘲》诗“横眉”名句中的“千夫”,“不是指的敌人,而是指人民大众。”而“‘千夫指’(意为众人所指责的人)才是指人民大众的对立面——敌人。”对此,我有些不同看法。“千夫”在古汉语中,确有众人的意思,如“千夫所指,无病而死。”但解作敌人也是可以的。据《史记·索隐》:“千夫,武功十一等,爵第七。五大夫,旧二十等,爵第九也。言千夫爵秩比于五大夫。”可证“千夫”是秦汉武功爵秩名,可以引申为武力统治者——即军阀,也包  相似文献   

2.
《江海学刊》1998年第6期刊王政文《“烹小鲜”新解》,考据有获,但最终解释未见精当,商榷如下。“治大国著烹小鲜”这句话,解为煎小鱼不宜常翻,是古今常解,不仅见于王文引《四库全书》注。离老于不远的《韩非子解老》即云:“烹小鲜而数镜之,则贼其宰。”唐白居易《崔威可洛阳县令制》亦云:“人挠则疲,鱼挠则馁”。如此解释,与老子的无为而治观倒是一致的,但对煎小鱼不宜翻的解释,令人费解。我倒觉得小鱼易翻,大鱼不易翻。再说,确如王文指出,与下文衔接上也有问题。王文的要义,在于改释为:煎小鱼要常翻。合于常理,从厨艺…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3期,徐公豪同志《“莫须有”别解》一文,引据清人俞理初《癸巳存稿》卷三“莫”字条,谓《宋史·岳飞传》中“其事体莫须有”一句,当于莫字断句,即读为”其事体莫,须有。”徐同志再加以发挥,谓“近来言谈中,语末常带一‘嘛’字,含问意,意表惊叹。莫嘛同音,不过今古写法不同耳。举此或可助证俞氏之解为不诬。”此外徐同志还引了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一中的两段话,认为这两段话均应于莫字断句。谨按:俞理初对“其事体莫须有”一句的理解和断句,是错误的(详下);徐同志就俞说而加以发挥,训莫为嘛,认  相似文献   

4.
也谈“教书育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它左右着办学的航向,影响着一代接班人的成长。因此,实施德育是学校教职员工义不容辞的天职,由于学校中每一成员具体工作岗位的不同,实施德育的内容与方法也自然有所差异。只有明确个自的职责与特点,才能各尽其责,齐抓共管,放大德育的整体功能,保证一代新人的茁壮成长。于是探讨学校不同岗位实施德育的内容与方式,已是深化德育研究、开拓德育新天地的突破口。 学校实施德育的渠道方方面面,纵横交错,就其本质来说只有两个同步进行、相辅相成的系统。一是专门性德育系统。如以进行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为目的各种活动与课程;一是非专门性德育系统,如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课程与活动。这些非专门性德育的课程与活动,虽没可能也没必要系统全面地实施德育,但因其具有潜在的德育因素,  相似文献   

5.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目的与远大理想,共同富裕与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一个辩证过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要实现共同富裕要有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革”结束以来,思想解禁,学术空气空前浓郁,学术成果累累枝头,出版界每年向读者提供的专著以千万计,报章杂志发表的论文,数量更大,常令读者如在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在这样热烈的情况下,难免呈现某些无序混乱的现象。自葛剑雄、曹树基在去年《历史研究》第1期上发表一篇措词尖锐的书评以来,《文汇报》在今年1月2日发表了曹树基关于“学术研究规范”的几点思考,4月17日发表了宗和《遵守学术规范,推进学术对话》的文章,同时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和《历史研究》两杂志在北京召开以此为题的研讨会的专门报导,4月20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越来越A"固定格式.静态分析指出了进入"越来越A"格式的词语的特点,句中支配关涉"越来越A"的动词多为能愿动词、判断动词和表示感受义的动词;动态分析探讨了含"越来越A"句子的预设,"越来越"是句中焦点的标记格式,A为焦点.全面揭示"越来越A"固定格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末位淘汰的办法在很多单位的负面影响是大于它的正面效应的.这种办法使记者们只重数量,忽视质量,束缚了有能力记者的个性发挥,产生了一批平庸的记者.  相似文献   

9.
“减负”是一件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但如何做才能使“减负”顺利实施 ?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 :第一 ,提高整体意识 ,改变教学观念。对“减负”这一工程的系统性认识不到位 ,是当前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教育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可急于求成。这个系统包含了教育机制、教育观念、升学机制和人才机制等方面 ,系统的每一个部分 ,又都包含着大量的内容 ,每一点改变 ,都要涉及到方方面面 ,与学生学习成绩有关的诸如老师的业绩评定、社会对学生的评判标准、进入高等教育的选拔方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使用和待遇等问题的解决 ,都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在一些论著中有关壮族“末伦”(亦写作“莫伦”)的解释多种多样。有的说,“末伦”是“壮族民歌里的一种体裁,意为‘不间断的诉说’”;(见《学术动态》1981年第18期“民族辞条·末伦”,广西社会科学院资料室编)有的释曰:“末伦”“系由当地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过去无伴奏,现在用小三弦自弹自唱”;(见《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第717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出版)关于“末伦”的源流,有的认为,它是原来在民间“定了型”的说唱形式,后来,巫婆“利用它来为迷信活动服务,因而巫婆唱的调子就与莫伦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胜利后的历史实践只是从原则精神上证实了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有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发展道路的论点;而马克思研究俄国农村公社所引出的俄国在若干设定的条件下有可能越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论点则由于历史条件的极大不同,不能作为现实社会主义选择的具体理论依据,不能把两者作简单类比,不能认为现实社会主义就是“卡夫丁峡谷”论点的现代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姚国文 《徽州社会科学》2008,(8):32-32,33-34
“新安画派”是明末清初在徽州地区崛起的一个绘画流派.它不仅在安徽画埴上占有一席之地,且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新安画派”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它蜚声画坛以来,有关评论研究络绎不绝,特别是近些年,许多画家开始重视它,研究“新安画派”的人是越来越多,并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笔者多次看过有关陈述“新安画派”的文章及专著,仍觉意犹未尽。现仅就“新安画派”名称由来、涵义及绘画的主要特征,说说自己的肤浅之见。以求正方家。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来,随着供求关系日益被重视。在经济学界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争论问题,即是否存在一个独立的供求规律?这个供求规律与价值规律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既涉及到价值与价格形成的根本理论问题,也涉及到价格政策与价格改革的实践问题。在这个问题讨论中有如下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供求规律是一个独立的经济规律。认为“商品供求规律是商品供求量与商品价格变动相互作用的规律”,“其内涵是反映了商品的供求量与商品价格变动之间的必然联系。”(马国强《供求规律是一  相似文献   

14.
一、“国家不幸诗家幸”是中国历史特有现象 2007年8月15日屈超耘先生在《文汇报》发表一篇题为《治世也能出好作品》的文章.提到中国历史上可堪注意的一种现象:国家衰乱之时.往往大诗人、大文学家、大思想家群星灿烂,人才辈出;而国家大治或强盛时,思想家便销声匿迹,了无踪影,好诗、好文章无处可寻。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偶阅贵刊年第三期郎业成《读书偶识》一文,觉有几处不妥: 关于火柴问题。首先须要说明的是,所谓最早的火柴——“火寸”与今天的火柴不完全一样,它不能自行发火,仅便于引火,宋陶谷《清异录》云:  相似文献   

16.
<正> 在经过了一阵对民主的痛苦求索后,对权威的呼声却日益高涨起来,并且更带有激情,似乎也更为理直气壮,这形成了许多人关注的“新权威主义”思潮,而更多的人则感到迷惑不解.其实,从新权威主义刚被提出时的冷淡到现在人们对它的激烈争论,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意味深长的.这一方面是对民主认识的深化,民主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要经过必要的中间环节.另一方面,如果说最初的倡导者还仅仅是从历史中寻找一点借鉴的话,现在人们对权威的呼喊,则夹带着一种对现实的深深忧患,那就是对目前社会混乱,人们内心价值和理  相似文献   

17.
也谈公孙龙的“白马非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举了学术界关于"白马非马"含义的两种较有影响的观点,指出了它们的不足;强调了正确理解"白马非马,,命题忖的原则既要抓住关键字,又要考虑作者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8.
<正> 孔子,举世闻名的大教育家,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私人办学最有成就的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三千”之数,虽不无夸大,但孔子学生很多却是无可置疑的。私人办学,规模初具,其教育经费是从哪里来的呢?这确是研究孔子教育事业极关重要的问题。许多研究者,因《论语·述而》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一句话,就把“束脩”当作孔子收纳的学费。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上说:“他是‘有教无类’。  相似文献   

19.
读了徐怀启先生在“学术月刊”第五期发表的“从形式逻辑看敌我矛盾和对抗性矛盾”一文,其中有若干的论点,我不完全同意,因写此文,以与徐怀启先生商榷。徐先生写此文的目的,在于补充他在上海哲学学会和“学术月刊”编辑部召开“两类矛盾”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因为他发现他自己在座谈会提出的一个问题:“敌我矛盾和对抗性矛盾,这两个名词所表现的概念是不是同一概念?”“如果它们是同一的,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那么,对抗性矛盾也就是敌  相似文献   

20.
“亲亲相隐”这一命题出自孔子,自然就大有文章可做了。许多学者都从伦理的层面加以论述和赞扬,有些学者还把它上升到法制的层面予以肯定,并竭力让其进入到我们现代的法治建设中来。本来一个十分普通的话题,只因为孔圣人曾经“曰”过.便如同“圣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