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也是我国“三农”问题最突出的地区,因而中部地区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中部地区农业有其固有的优势,也存在诸多不足,应该扬长避短,以推进中部农业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相似文献   

2.
面对我国板块构造式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中部塌陷"的现实,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的中部地区应采取"倾斜""反哺""预警"三大对策来解决"三农"问题.倾斜对策是针对农村发展的,主要措施是权力向县级组织倾斜,资源向县城及农产品加工园区倾斜,政策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倾斜;反哺是针对农业发展的,措施是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反哺中部粮食主产区;预警是保护农民利益的,措施是实施农民利益预警调控.  相似文献   

3.
农业数字化是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基于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三个维度,构建农业数字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农业数字化发展综合指数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区域指数。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我国农业数字化水平稳步上升的趋势显著,且不同省份间存在明显差异;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农业数字化发展指数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中部和西部发展指数接近。依据测度结果,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融合及加强政策扶持三方面提出推动我国农业数字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以2011-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VHSD-EM”评价模型和莫兰指数,分析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的时空特征和演变规律,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识别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1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的发展主要分为3个阶段,2011-2017年呈缓慢上升趋势,2017-2019年呈“V”型发展趋势,2019-2021年呈快速发展趋势。②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呈现“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的分布格局,即东部地区的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发展最优,中部地区次优,东北部地区第三,西部地区则落后于其他地区。③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整体空间集聚以“高-高”和“低-低”两种类型为主导,且东部地区的集聚效应显著高于其他三大地区,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集聚效应最弱。④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可通过基础设施、经济条件、政策法规和教育文化因素等产生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改善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应从政策支持、人才培养模式及区域资源配置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态效率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判指标,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关注的重点.文章运用DEA-Malmquist和随机效应Tobit回归等模型和方法,分析2010-2018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总体未达到有效状态,生态效率相对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部地区凭借其资源和区域优势,日益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区域。中央提出"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更为中部地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湖北是中部农业大省,占据九省通衢的交通要道,应抓住机遇扩大开放,高效利用外来生产要素,积极整合资源优势,促进对外交流,推动农业走出去,开创农业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处于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农村发展道路的选择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至关重要,根据二元经济结构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和各地实际情况,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农村可以分别采取发展农村民营经济和小城镇,城市化和发展城镇群的战略措施,调整城乡社会结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统筹区域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部塌陷”是目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典型例证,是我国凸现的问题区域之一。在东西互动发展中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对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大振兴战略的重要补充和支撑。中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和处于劣势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其发展定位不明确和区域政策“缺位”。因此,必须明确中部地区的发展定位,转换其开发与发展模式,拓宽国家中部政策空间,以促进中部地区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地和示范区。  相似文献   

9.
中部崛起的优势条件、制约因素及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中部崛起防止“中部塌陷”,是统筹区域发展新思路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既要充分认识中部地区的优势条件、战略机遇等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又要加快工业化,构建中部城市群经济增长带,拉长产业链条,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与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一个区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区域分工定位。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部地区从“顾全大局”的服从地位转变为“统筹区域发展”的主角地位。中部地区在全力推进工业化以实现快速崛起的同时,仍然不能放弃其农业主导、生态优势和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中央政府也应该继续加大对中部地区这三个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11.
自2006年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地区县城经济城乡统筹发展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中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经验,在于充分协调和发挥资源、区位和政策三大要素的作用;然而在看到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中部各省仍有部分农业弱县、工业小县在城乡统筹发展中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如整体水平低,经济实力弱等。文中在对...  相似文献   

12.
以“志在富民”为己任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运用社会学的方法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在中部地区“行行重行行”,探讨中部崛起之路,提出了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见解和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传承,沿着他中部崛起研究之路走下去。在费孝通看来,中部崛起不仅要使中部地区脱贫致富,赶上东部地区的发展,而且关乎东西部的发展。费孝通强调,中部崛起的基石就是要“从农业中长出工业来”。加强区域协作,为中部崛起注入强大的动力。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和京九铁路经济走廊的建设是中部腾飞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3.
绿色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将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河南省西峡县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山区县,既没有沿海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也没有西部地区那样的优惠政策,却能够在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上实现绿色协调发展,不仅较好地保护了环境,而且能够保持经济增长活力。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西峡县整个产业体系的发展模式进行总结提炼,认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到位的环保宣传教育、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做强工业企业、按需发展旅游业等做法构成了西峡的发展模式。通过对西峡县发展模式的总结,可以为其他地区尤其是中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使我国中部地区成为经济政策的边缘地区."中部塌陷"之势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由此中央提出了"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区域统筹的必然要求,是对我国既往发展方式的深刻反思,是"国内经济大循环"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的迫切选择,是保持和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中部地区农产品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5~2004年的经济数据,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G ranger因果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农产品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地区农产品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是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农产品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农产品进口。因此,应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最终实现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入力资源开发是中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基础,是中部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工业化的战略核心,是中部地区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支撑。尽管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但人才数量比重较低,整体素质不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难以适应中部崛起形势的需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状况难以适应城镇化建设的要求,难以适应“三农”问题解决的需要,难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这给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农业大省。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对湖北农村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地流转效益、农业可持续性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地对农业生产的基础性作用,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以及面板数据对我国农业可持续性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中、东、西部地区的农业可持续性大小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粮食非主产地区的农业可持续性大于粮食主产区;而农地流转对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或粮食非主产区表现出显著性,在经济欠发达的中部或粮食主产区则表现不明显。因此,建议大力推进耕地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地的有序、高效流转,如中、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地区,挖掘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促进与保持农业可持续性,实现区域间平衡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中小学教师收入地区差距过大是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收入水平呈现“中部塌陷”现象。“中部塌陷”的经济发展格局,“县级财政负担”的教师工资保障制度,财政分权背景下中部地区县级财政过重的投入责任以及政策上的边缘化,是导致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收入水平最为落后的原因。落实“中部崛起计划”,完善政府分担机制,扩大乡村教师补助范围,完善教师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农村中小学教师收入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发展与中部地区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承上启下.加快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目前,中部地区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应该扬长避短,以壮大中部县域经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