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老年人》1995,(2)
“六根清静”有一天,郑板桥到镇江的一座庙宇会友。方丈恳请他作画,当场摆开文房四宝。他嫌笔小了,顺手取来洗锅的竹刷把,蘸着墨汁一挥而就:六根竹竿,无枝无叶。小和尚莫名其妙,悄悄问方丈。方丈说:“这是训戒佛门弟子,要六根清静。”(陈修生辑)“六根清静”...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结论     
文慧 《老年世界》2008,(10):1-1
有位老和尚把小和尚带进后院,指着一口小水缸,又指了脚下的石头,说:“装满它!”小和尚三下五除二往水缸里搬进几块大石头。 “满了吗?”老和尚问。小和尚点头。老和尚边摇头边笑着往缸里放进一块小石头。“没满啊!”小和尚傻了,就往水缸里放进一些小石头。  相似文献   

3.
黄侃 《老年人》2005,(9):45-45
有几副与中秋佳节有关的对联,十分有趣。“半夜五更半;中秋八月中。”相传,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游金山寺,长老出上联求对,他一时对不上,悻悻而去。后来,金圣叹因哭庙案被处腰斩,临刑时正值中秋,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触景生情,遂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相似文献   

4.
手指不重要     
《老年世界》2010,(14):24-24
一个老和尚伸出自己的食指,问小和尚:“这是什么?”小和尚回答说:“这是一。”  相似文献   

5.
好好活着     
大热天,禅院里的花被晒焦了。 “天哪!快浇点水吧!”小和尚喊着,接着去提了桶水来。 “别急!”老和尚说,“现在太阳大,一冷一热,非死不可,等晚一点再浇。” 傍晚,那盆花已经成了干菜的样子。 “不早浇……”小和尚嘟嘟哝哝地说,“一定已经死透了,浇不活了。”  相似文献   

6.
里辉 《老人世界》2013,(8):26-26
那天和一个老友约会,从来就严肃深沉的他不知怎么幽默了一回,发给我的短消息中特意关照:“在公交3号站接头……”我则信手回复了一句:“暗号照旧!”在公交站里,早到的我百无聊赖地倚靠在墙上,翻着一本消遣书,傻傻地等候。黑压压的人群中,突然见年近半百的他来到面前,敛起面容,低沉着嗓音问道:“你手里拿的是什么书?”  相似文献   

7.
向东 《职业》2014,(7):37-37
一日,太阳高照,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却躺在椅子上闭着眼睛做美梦。突然,他从椅子上跳起来,叫道:“有了,快,苹果有救了!”然后他让助理把他的梦写下来:“我想要一块既可以看电影,也可以弹钢琴的玻璃!”助理马上把乔老爷的梦传达到开发设计部,工程师们听不懂,可是也不敢怠慢,就让一线员工按照领导要求烧玻璃,师傅说:“这种玻璃烧不出来。”然后一级一级反映上去,把乔老爷气得半死,骂道:“苹果就会毁在你们这些笨蛋的手里。”  相似文献   

8.
古代有位禅师,一日晚上看见墙角有一张椅子,是哪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出墙去溜达了。老律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当他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师傅并没有严厉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加一件衣服。”  相似文献   

9.
一位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在冷飕飕的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落下,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辛苦扫落叶了。”  相似文献   

10.
“大圣”是我在武汉理工大学读书时的一位老师,因姓孙,故而有好事的学生给他起外号名曰“大圣”。“大圣”背微驼,鼻梁上架一副老式花镜,给人一副老学究的印象。“大圣”授课,总是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然后搬一把椅子放在讲台上,翘腿坐下,一边喝茶一边看当天的讲义。铃声一响,他便马上站起身来开始讲课。“大圣”的课,是不能迟到的。偶有迟到者,每每遭到“大圣”的训斥,弄得挺没面子。大家知道“大圣”的处事为人,即使被训斥也没有怨言。至于怕丢脸面的,干脆就不进教室,到花园游荡,等下一节课再去教室。“大圣”上课从不点名,他相信自己授课的…  相似文献   

11.
随心意纵横     
近日听来一则故事: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种吧!”小和尚说。师父答:“等天凉了,随时!”中秋,师父买来一包草籽,叫小和尚播种。秋风起,小和尚喊:“好多种子被风吹走了!”师父答曰:“吹走的多半是空的,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播完种又飞来几只小鸟啄食,  相似文献   

12.
“回家过年喽!”距离春节还有两个月,在浙江台州工作的聂云鹏买好了三天后返回江西萍乡的火车票。今年27岁的聂云鹏来台州打工已经有5年时间,在这家电动工具公司就做了三年多时间。他对这几年的薪水很满意,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好端端的工厂突然整条生产线都停工了”。老板没有对他们做过多解释,只是让停产的工人回家等候消息。“离厂前把这个月工资结清,就算与公司暂时没有关系了,  相似文献   

13.
关于医生的幽默1.误会一位农民请回一位医生给妻子看病,医生在屋内诊治,农民在室外等候。不久,医生探头来问:“有扳手吗?”农民递上扳手。一会儿,医生又要锤子。农民终于害怕了,忍不住问:“我妻子到底得了什么病?”医生说:“现在还不知道,我的药箱还没打开呢...  相似文献   

14.
随缘断想     
去年秋天,与妻润子小住衡岳。信步过南台寺,想去看看老友宝昙师。彼此都是80岁的人了,不妨翻叙一番旧缘。不期刚近山门,就见林间走出两位长老,笑着说我一副福相,能广结善缘,寿高百岁。我不相面,自然不想听他多说,就问:“宝昙师还住这里吗?”长老见问,忙说:...  相似文献   

15.
一点可爱     
解海龙这个名字,知道的人不一定多,但提起他拍摄的那幅被作为“希望工程”宣传画的“大眼睛”,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前些日子,解海龙到我们报社接读者热线,来回都由我负责接送。在路上我问他,你以前到过长春吗?他说,当然来过,而且,长春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呢!我立刻来了兴致,问他原委,于是解海龙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16.
怀旧的人都不会忘记,当我们还不知道何谓“流行歌曲”时,一股清新的风从台湾吹过来,这就是那一阶段大家都喜欢哼唱的校园歌曲。曾几何时,它悄悄湮没于越来越快餐化的城市音乐中,商业歌曲的流行成为通俗歌曲的主流。但直到今天我仍喜欢说:如果就内地、香港、台湾来比较,台湾的音乐人文气息是最浓郁的。到1999年你更可以发现,疲弱多时的歌坛竟挤满了悄悄崛起的台湾原住民。现在你可以很轻松地数出他们的名字。“音乐长老”郭英男,排湾族的英雄“动力火车”,做世界音乐的新生代“原始林”,活力加魅力的“阿妹妹”,最新消息现在…  相似文献   

17.
余玮 《老人天地》2013,(2):24-25
请饲养员吃团圆饭 每年春节前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院士院长”——李春岩就张罗着要请客。熟悉李春岩的人知道,老人平日很头痛吃吃喝喝的事,总是说:“把时间浪费在吃喝上,不值得。”他带的研究生有到饭店用餐被他知道的,轻则遭“白眼”,重则挨“敲打”。  相似文献   

18.
叩响国家语委宿合楼的一户门铃,在家政服务员的引导下,记者只见一位清癯和蔼的老人正从书桌旁的椅子上站起来迎候,他就是记者所要采访的久闻大名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  相似文献   

19.
一到夏季,很多人会为自己的胃肠担心,因为胃肠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跟我们“闹情绪”。45岁的张先生由于经常出差,长期吃不好睡不好。肠道难受时急得要命,可到了厕所又便不出来,尽管使出了吃奶的力气,还是没有“成绩”,弄得他苦不堪言。到医院做了检查,才知道自己得的是一种叫“肠易激综合征”的病。  相似文献   

20.
黄川 《老人世界》2011,(9):43-43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在浩翰的联海中,有不少嵌有“中秋”两字的对联,在中秋节品赏“中秋”联,别有一番情趣。相传,明末小说批点家金圣叹一日到金山寺闲游,寺内长老出一上联“半夜二更半”,向金圣叹讨教下联,金苦思不得下联。直至几年后的一个中秋节,金圣叹赏月色品月饼时,灵感顿发,续了长老的对题,下联云“中秋八月中”。上下对仗严丝合缝,自然巧妙,堪称妙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