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明先 《理论界》2007,(8):125-12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城市边缘群体的教育问题,而是一个潜在的社会问题,成为城市安全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必须通过政策倾斜和制度安排来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大规模流动,同父母一起流动的子女队伍日趋庞大,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浮出水面。通过分析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对产生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作了探讨,认为应取消民工子女进入公立学校的门槛,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给予农民工子弟学校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而不是简单取缔;改变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学龄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东省农民工子女相对较为集中的深圳、广州、佛山和珠海四个城市的抽样调查,分别从受教育权利、受教育过程和受教育质量三个方面系统考察了当前农民工学龄子女的义务教育现状.研究发现目前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处于一种被排斥的边缘状态:经济排斥、制度排斥、观念排斥和教育排斥.针时现存的教育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从治理逻辑出发,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不仅仅关系到教育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妥善解决;而从公民权逻辑出发,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则关系到农民工子女完全公民权的实现。公民权是现代国家的基石,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是其公民权的内在组成部分,保障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是现代国家应承担的责任,而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根本保障则在于宪政建设。现代国家应当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加强宪政建设,切实保障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公民权。  相似文献   

5.
《新学术》2007,(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进入城市中的农民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大量的农民工人口迁移也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其中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解决的方法又是什么,本文仅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在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下,城乡之间基础教育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基础教育水平长期落后于城市。同时,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大量流入城市,其子女在城市就近入学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加大教育资源向农村及贫困地区倾斜。同时,消除城市居民及学校对农民工子女的偏见,增加教育投入,挖掘现有公办学校潜力,加大对民办及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扶持,保证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平等的享受城市基础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子女[1]入学问题,是伴随着城市农民工的出现而出现的。据权威估计,目前我国城市农民工人数已超过1·2亿。而随父母亲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有近1500万,其中绝大多数处在学龄期。湖南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比重大,在城市化进程中,进城农民工数量也将越来越大。据湖南省2003年统计资料综合分析,省辖11个城市[2]农民工数量有450多万,而随其进城、处在学龄期的子女数量有近50万。农民工子女已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受教育群体,在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适应社会人口流动的接纳性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日益增长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已经对现行的教育体制提…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劳动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配置,社会流动加速,城市出现了大批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工。目前,我国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已经超过1亿,保守估计,第二代子女占其中的5%~7%之间,这已经是相当大数量的人群。在这个人群中,大约有300多万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和少年。现阶段由于一系列的原因,造成了我国城市中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难的状况。本文立足于实现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平等的角度对我国现阶段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劳动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配置,社会流动加速,城市出现了大批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工.目前,我国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已经超过1亿,保守估计,第二代子女占其中的5%~7%之间,这已经是相当大数量的人群.在这个人群中,大约有300多万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和少年.现阶段由于一系列的原因,造成了我国城市中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难的状况.本文立足于实现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平等的角度对我国现阶段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家政策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要接纳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家庭的高度流动性以及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使得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后面临新环境和学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基于社会融合理论,研究农民工子女文化融合教育问题,分析当前农民工子女入校后的教育现状,建议学校对农民工子女的心态由"救济"转变为"服务",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文化融入,在具体实施中进行教师培训,建立流动性成长记录袋,成立相关咨询机构,促进其教育融合,更好地规划农民工子女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4.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6.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17.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等的认识或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奎 《社会科学》2001,38(7):13-17
以新的视角研究政治信念 ,特别是对 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进行研究 ,对于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强化理论创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一信念是人们对于某种学说、原则、理想的真诚信服和执著追求的态度。信念包括政治信念、道德信念和生活信念等 ,其中政治信念是人生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那么 ,今天为何去探索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的规律与特点呢 ?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就在于 :在社会主义运动暂时的低潮时期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 ,我…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