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活动地区之一,同盟会发动的十次武装起义有三次在现今广西境内(解放后钦廉地区划归广西),现将这三次武装起义的背景、缘由、经过和结果综述于下。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汇集了十七省革命英俊,联合了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  相似文献   

2.
秘密会党,是自清代以来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重要作用、近些年,人们在研究会党史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乔培华的《天门会研究》是这一领域的又一力作。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把天门会的历史与当时中国政治、中国革命的跌宕起伏联系起来,从纵的、横的两个方面着手,给以全面考察。天门会与以前的会党相比,有共同点,即都是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和封建成份的近代农展结社团体,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产生于军阀混战的年代,又经历了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在不同时代,与各种政治势力发生联系,更加剧了问题的复…  相似文献   

3.
1935年元月12日,在中央红军的帮助下,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了。这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帮助地方人民建立的第一个县级政权组织。它的建立在贵州现代史上产生了深刻影响,是黔北人民革命斗争中极其光辉的一页。因此,研究遵义革命委员会的建立及其活动,是研究长征史和贵州现代史时不可或缺的。(一)长期以来,贵州地方山川梗阻,交通不便,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经济文化十分落后。民国以来,贵州先后被以刘显世为首的兴义系军阀集团和以周西成为首的桐梓系军阀集团所统  相似文献   

4.
李元鹏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3(9):157-160
20世纪初年,地方自治被当成救亡图存的方案推上了社会舆论的前沿.孙中山与贵州自治学社都将地方自治视为救国之途径.前者以主权在民作为地方自治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点,以县自治作为行使民权的手段,并将地方自治规划为训政时期的主要内容;后者以"预备立宪"为宗旨,要走"个人自治--地方自治--国家自治"的道路,行"绅治"或"官绅共治",借以实现君主立宪制度.孙中山与贵州自治学社对于地方自治之诉求,是对当时社会思潮的回应;而两者对于"地方自治"的不同表达,则反映了对"自治"理念理解之深浅与阐释角度之差别.  相似文献   

5.
这里介绍的是贵州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件文物,据我们所知,这是目前省内仅见的一件珍贵文物。此文物原件长30公分,宽21公分,系以贵州皮纸、石印仿宋体字印成。原件上共有199字,全文无标点,行文自右而左。首列有自治学社、宪政预备会、宪友会、宪政实进会、政学崇实会等五个组织,后署上述组织领导张百麟、朱焯、任可澄、杨昌铭、陈元栋、雷述等六人之名。其有“大汉贵州军政府枢密院图记”一枚,钤于张百麟、朱焯、任可澄、杨昌铭、陈元栋、雷述名下。“图记”长7.5公分,宽3.2公分,为阳文扁体宋字,周饰有(?)状纹,用朱红色泥印盖。原  相似文献   

6.
援川、援黔是辛亥云南起义后,以蔡锷为首的滇军都督府相继采取的两项重大军事行动。其结果,在四川残杀了同志军,在贵州镇压了自治学社,应该予以否定。对此,学术界尚无多少分歧,本文亦无须赘述。目前,争议较多的问题是,究竟蔡锷派滇军援川援黔的动机是什么?蔡锷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笔者不避孤陋,谈点自己的看法。(一) 关于蔡锷派滇军援川援黔的动机,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蔡锷是替立宪派争夺地盘,割据西南;另一种认为,蔡锷的动机是“无可非议的”,是“北伐过程中,形势发展所造成的”。笔者认为,这两种看法均有不足之处。对前一种看法作如下商榷: 其一,这种看法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有周素园《贵州陆军史述要》(载《贵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杨昌铭《贵州光复纪实》(载《云南贵州辛亥革命资料》)、萧子有《贵州自治学  相似文献   

7.
1911年11月3日(农历九月十三日)晚,以自治学社为代表的贵州资产阶级革命派,联合一部分新军官兵、陆军小学学生和会党群众,推翻了清政府在贵州的统治,次日,大汉贵州军政府宣告成立。这是继武昌首义,湘、陕、晋、滇、赣等省独立后,资产  相似文献   

8.
皖浙起义后,大批光复会会员出逃国外,在日本和南洋地区高举光复会的旗帜开展革命活动,使得同盟会和光复会因名号问题发生直接冲突.而孙中山和黄兴相继离开东京后,设于东京的同盟会本部未能取到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指挥中枢的作用,而长江中下游的资产阶级革命潮流又暗流涌动,急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领导.光复会的领导人在失望之余,不得不改组因皖浙起义遭到重创的光复会,以担负起领导长江中下游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重任.二次"倒孙风潮"不过是光复会重组的导火线而已.  相似文献   

9.
1928年-1929年周西成与李燊为争夺贵州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是贵州“桐袢系”军阀集团取代“兴义系”军阀集团统治的关键之战;也是滇、黔军阀为西南霸主地位的又一次争夺。这场战争,不仅是蒋介石国民党新军阀集团插手云贵政局的必然结果,也是他们打开西南大门,逐渐控制黔、滇、川的第一步。这次战争从规模、时间、影响上看,在贵州军阀的战争中颇具代表性,是研究贵州军阀不可忽视的一段历史。一辛亥革命以来,贵州处在兴义系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所谓兴义系,是因其代表人物刘显世、王文华、袁祖铭等,均系清末兴义八属之籍而得名。他们之间有着家族、亲戚和同乡  相似文献   

10.
<正> 一 1921年秋,毛泽东、何叔衡、贺民范等以船山学社名义,利用该社的社址和经费,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船山学社是我国近现代闻名中外的学术研究团体。1914年,湖南人民为纪念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思想家王船山,创办了船山学社,并经当时北京政府批准,内务、教育两部立案,由湖南省政府国税项下每年拨款四千元,作为学社常年活动经费。船山学社社址设在长沙市  相似文献   

11.
诗歌二十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诗歌上是有一定成就的。他们以此作为宣传革命的利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主要表现在南社诗人和秋瑾、章炳麟的诗歌活动上。1909年11月13日,由陈去病、高旭、柳亚子发起,在苏州虎丘“张公祠”秘密集会,正式成立了一个革命的文学团体——“南社”。“张公祠”是为纪念明末起兵抗清的民族英雄张东阳(国维)而修建的。南社选在这里开成立会,其用意是很明显的。南社是“应和同盟会而起的文学研究机关”,以“研究文学,提倡气节为宗旨”。参加南社成立会的十七人中,同盟会员就有十四位。柳亚子说“我们发起的南社,是想和中国同盟会做犄角  相似文献   

12.
清廷督导下的地方自治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0 9年 1月 1 8日 ,清政府正式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和《城镇乡地方自治选举章程》。至此 ,在清政府的直接规划与督导下 ,地方自治运动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一阶段与前一阶段不同 ,由于清政府的介入 ,使得地方自治运动既得到政府的支持 ,又受到政府的控制 ,自治团体的参政活动只能在政府的框定下进行。这种参政活动 ,无疑既有其便利之处又有其受控之处。本文从自治机构 (或团体 )、自治研究所、自治范围、选举、自治功绩等方面进行探索 ,以观其这一阶段地方自治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章太炎是我国近代一位“有学问的革命家”,从辛亥前夕起,他与中国近代史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几乎都有密切关系。他一度是革命的领袖,与孙、黄并称;晚年则落在时代潮流后面,成为拉历史倒车的人物。一九一四年以后,章太炎渐渐脫离政治,但其间也有变化,袁世凯死后,章捐弃前嫌再度与孙中山合作护法,反对北洋军阀,因而与西南军阀发生了关系。第一次护法失败,在五四运动革命潮流滚滚向前之际,章的政治态度从反对军阀割据转向拥护军阀割据,鼓吹“联省自治”,进而反对孙中山的革命三民主义。显而易见,一九一四年后章太炎的这一思想变化和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同盟会正式成立的一周前,孙中山在东京富士见楼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说,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历史事件。这次欢迎会系在日革命党人第一次由秘密转为大规模公开的革命活动,显示了革命势力的壮大、自信和组织能力,意味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已具备组织基础。这次欢迎会显示并验证了孙中山及其学说的号召力,为接下来正式确立他在同盟会中的领袖地位直接奠定了基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当事人宋教仁、冯自由、田桐等的回忆多有矛盾,致使今人对这一事件的发起人、时间、经过、演说辞等的叙述互有出入。据日本档案,不仅可以确证欢迎会的前后过程,而且可以校正演说辞各种整理本的讹误之处。文末据原稿重新整理了《孙逸仙演说》。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和孙中山的名字是分不开的,也和香港这块特殊的土地分不开.香港在辛亥革命中的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弃医从戎",革命思想的发祥地;是早期民主革命运动的指挥中心和活动基地,兴中会和同盟会曾先后在香港建立重要机构;在港筹办<中国日报>,成为革命党人从事革命宣传活动的舆论阵地;也是孙中山策划反清武装起义、输送武器弹药、筹集起义军费、联络海内外革命志士的基地.香港在辛亥革命中的突出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6.
李玉 《江苏社会科学》2001,5(6):140-147
20多年来的中国同盟会研究 ,主要侧重于同盟会的总体评价、同盟会较为重要人物的个案评述、同盟会成员在各地领导革命活动、同盟会的内部关系和组织流变等专题。学术争论的焦点大致集中在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同盟会的形成方式、同盟会的组织特点与性质、同盟会的派系争斗与不断分裂、同盟会与中部同盟会的关系、同盟会的军事策略等方面。鉴于同盟会的资产阶级政党性质 ,在拓展同盟会研究方面 ,从政党的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和经济状况等方面对其进行剖析和评价 ,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分崩离析,是“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一起推翻的结果”。“孙中山领导的党”,主要就是指1905年夏建立的同盟会。同盟会在近现代中国政治史中具有重大的地位和作用: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而孙中山的革命理念和方案在当时无疑是比较先进的、科学的民主主义政纲;组织机构采取三权分立原则,摒除了会党的宗法观念和习气;革命的知识分子大量加盟为骨干,他们胜任政治指导者的角色;形成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领导核心,并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制定了《革命方略》,包括了纲领、方针和相关政策;基本上统一了全国的主要革命团体,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地域性和分散性。同盟会进行了革命的宣传鼓动,批判了保皇谬论,坚持了反清武装斗争,促成了伟大的辛亥革命。当然,同盟会自身的局限性,主要是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芜杂涣散,也给革命运动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18.
章太炎与同盟会的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发现,章太炎与同盟会内部争议的许多问题都有密切关系.从同盟会成立到同盟会解体,他几次卷入党内风潮的漩涡,对领导集团之间的矛盾,都有自己鲜明的态度和立场.在已往的研究中,有的论者认为章太炎完全不顾革命全局利益“闹分裂”,处处反对孙中山.这是一种错觉和误解.将内部矛盾的政治责任推到一人身上,是不公正、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因此,考察章太炎一生功过,必须全面地、客观地研究他与孙中山的关系,研究同盟会内部矛盾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国民禁烟会与清末禁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禁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颇为成功的禁烟运动 ,一时之间 ,困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鸦片问题大有为之荡涤一清的趋势。论其原因 ,既有官方的倡导与鼓动之功 ,亦有民间的参预和响应之力。前者主要表现为清政府种种禁烟举措的出台及执行 ,后者则体现在各种民间禁烟团体的成立与活动。早期成立的民间禁烟团体都只是一些地方性的群众组织 ,其禁烟活动也只囿于一地。但随着禁烟运动的不断深入 ,在民众中间影响的日益扩大 ,民间禁烟逐渐出现了全国联合的趋势与需要。正是在这一形势之下 ,中国近代“最早的联合性禁烟团体”1——中国国民禁烟会于…  相似文献   

20.
纪念南社和柳亚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社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实际上是中国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后来和国民党人的关系也很密切。它初期的主要骨干大都是同盟会会员。他们网罗了辛亥革命前后一大批从事革命的宣传活动和文化教育事业的知识分子,以及参加组织工作和武装斗争的革命志士和爱国者,以提倡气节、研究文学为号召,在反清、反袁斗争中起了积极作用。南社早期的先进分子不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开辟了以文学鼓吹革命的道路,而且也是中国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的先行者;有不少代表人物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献出了生命;还有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