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主语和谓语是句子中最基本的成份,主谓关系是语法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鉴于此,在语法, 语义,话语功能三个不同层面上对比了英语和汉语句子中主谓状况与主谓关系的异同。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 差异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可能产生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2.
确定有主句的子系统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主语角度,一是谓语角度。从主语角度看,能作主语的语法单位有代词、名词、数词、动词、形容词、名词和名词构成的联合词组、同位词组、“的”字词组、数量词组、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偏正词组等等,因为主语一般是传达旧信息的,情况比较简单,因而从这种角度所作的分类对我们提纲挈领地把握汉语无限丰富的句子没有多大的帮助。从谓语角度看,能作谓语的成分有两类,一类是词或词组,二类是传统语法的分句共主语的复句。名正方能言顺,我们可以把谓语属于第一类的句子叫做单谓语句,把谓语属于…  相似文献   

3.
传统语法采用主语和谓语来划分句子成分,而系统功能语法则从语篇功能角度出发将句子划分为主位和述位。主语与主位二者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可以以英语陈述句为例来说明二者的重合与分离现象,在此基础上可以归纳标记性主位的信息传递功能。  相似文献   

4.
走出有限状态语法的圈子 ,以转换生成语法思想建立新的语法理论。汉语的可选转换式通过采用介词和句子词位易位的方式进行 ,可在深层结构上揭示汉语句子的语法本质 ,为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提供了赖以依据的客观标志 ,亦可通过此一转换发现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从而为主语和宾语句子成分的划定确立一个显著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引言被动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基本有三种表达形式:被字句、无标志受事主语句、遭受句。这三类句子的主语都是受事,因此一般语法论著把它们合称为被动句,显然这个定义是从意义角度下的。在语法形式上,三种句子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王艳萍 《云梦学刊》2013,34(1):146-151
根据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空主语PRO是一种在句法、语义中存在但在语音上没有表征形式的隐性语类,具有[+照应性,+指代性]两种矛盾的语义特征,其语义所指及翻译值得关注。在分析英语空主语PRO的句法特征、语义内容及其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探讨其在科技英语中的汉译策略进,得出:科技英语中空主语PRO的汉译可以采取主语省略、主语隐含、主语显化、主语迁移、主语转换、改变句式以及连动式结构等多种策略。  相似文献   

7.
赵国军 《兰州学刊》2007,2(3):197-200
语义因素在语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语法分析中不可能完全离开语义.在探讨汉语句法中的语义问题时,朱德熙等先后使用过"显性语法关系"和"隐性语法关系","高层次的语义关系"和"低层次语义关系","语法意义"和"语义关系"等几组与句法中的语义有关的概念.这些概念有的大致对应,有的差别较大,研究者往往不察,在使用中存在不小的混乱,因此,有必要梳理一下这几组概念的来源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8.
在先秦汉语中,一个主谓结构是句子还是词组,取决于主语的有定无定。名词主语无定时,主谓结构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功能上,都等于一个谓词性成分。因此,主语无定的主谓结构也就是主谓词组。相应地,主语有定时,主谓结构就是句子。句子和词组这两级语法单位典型地体现出汉语意合语法的本质特点,同时也说明了汉语“名词重点”说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语句内的语义关系和语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平面"主要指语句内大部分的语义关系。认为语义平面的语义是语法意义,无异于取消语义平面,因为语法意义正是语法的内涵。生成语法学也并不将语义看作语法中的现象。语法意义必凭语法形式表现出来,语义关系通常都没有赖以显示的语法形式;可知语义关系并非语法意义。语义关系倘被语法所概括,则成为语法意义。没有被语法所概括的语义关系,只是伴随着句法结构而存在于语句。所以语义关系和语法意义是不同质的,前者无后者的义类概括性和抽象性。语义关系有其由具体词语相搭配所构成的形式。在自由搭配时语义关系属言语现象,强制搭配时则属语言词汇现象。以语义关系取代语法关系的语义句法,至少不适用于语法手段相当丰富的汉语。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存在两种类型的被动句,即被字句和无标记被动句。它们同样表示被动意义,但是在具体篇章的使用中,功能却不尽相同。它们都可以用来延续话题,保持篇章连贯,但信息地位却有些差别,被字句主要用于表达前景信息,而无标记被动句主要用于表达背景信息。  相似文献   

11.
“受事+施事+vp”型主谓谓语句的形成和使用受到句法、篇章的制约。在句法上有强调、突出受事主语和强调、突出补语成分的作用。在篇章中,受事主语有衔接连贯、对比和开启下文的作用,衔接连贯的受事主语能够使文气顺畅;对比的受事主语带有话题焦点的性质;开启下文的受事主语可以使主题统一;施事主语有对比强调和开启下文的作用,对比强调的施事主语带有对比焦点的性质;开启下文的施事主语起到主题统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摘 要]选取了汉语中常见的偏正和述宾两种能引起歧义的句型,以反应时和正确率作为因变量探讨在这两种句型中句子理解的策略。采用VB编程语言,对所选句子用移动视窗的方法进行呈现。实验结果表明:1在这两种句子中,被试的阅读时间和正确率均没有差异;2在这两种结构句子中,歧义词和解歧词反应时上均有显著差异;3在两种句型中两个歧义词之间的反应时差异非常显著; 4偏正结构和述宾结构的句子在不同位置上的解岐词的反应时差异显著;5 性别因素的主效应不显著,并且和句型之间也不存在交互作用。以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人们在阅读刚开始时就已经建立起句法结构,并且对句子的理解是整合的结果,但是对歧义部分的阅读却是即时的。  相似文献   

13.
存现句是从功能角度归纳出来的类别,属于句类范畴.存现句中,不论是一价动词前还是二价动词前的处所和时间词语,也不论其与动词是否具有语义上的选择关系,都可以看成主题.从语用角度对存现句进行分类,标准单一,能够贯穿始终,与存现句的性质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作为附加语的介词结构自《马氏文通》以来,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介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虽呈现出一定的漂移,但并不是任意的。研究发现,如果介词结构后面修饰的是并列的几个分句时,介词结构只能位于句首,不能处在主谓之间;如果介引对象为一个小句或者带有关系从句的名词性成分,介词结构也通常位于句首;介词结构与其核心动词一起构成动词短语,当整个动词短语受某些副词修饰时,介词结构只能位于主谓之间;当介词结构受能愿动词修饰时,介词结构也不能外移至句首;当句子中谓语动词为光杆动词时,介词结构一般放在主谓之间。在语义方面,受事主语句中的漂移介词结构通常要放在句首;谓词性结构充当句子主语时,介词结构也不能位于主谓之间;主语与介引成分有“整体部分”语义关系时,介词结构也只能位于句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汉英篇章结构分析与比较 ,从主题句和扩展句在篇章中的分布来看 ,汉英两种语言有着类似的结构模式 ,它们都依据主题组织段落篇章 ,篇章结构的语义特征与段落、句串的主题密切相关 ,与词语的形态标志并无多大关系。因此从深层结构上讲 ,认为英语 (或印欧语言 )是“形”摄语言 ,而汉语是“神”摄语言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在中文句子的句读段的流动铺排中,四字格是一种典型的型式。它集中体现了汉语语法建构中意象和声象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所产生的独特的句法功效。中文四字格因其具有“韵文”的形式而无法为现代语法学所理解。通过研究四字格在句子中的指称、描写评论和叙事的句法功能可知,四字格是汉语句子功能格局不可忽视的重要构成环节。从四字格入手可以深入中文句子建构注重声象和意象的文化肌理,打开汉语句型研究的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7.
谷向伟 《殷都学刊》2006,(4):98-101
林州方言中表示可能意义的情态助词“咾”位于句尾,表示某种情况可能实现,其句法功能就是为所附加的句子增添一种可能语意,使得整个句子相当于普通话中含有格式“V得C”的句子。  相似文献   

18.
从对汉语“NP1 V NP2 XP”格式中V的考察着手,可初步认定汉语中语类选择一个论元补语小句的几类动词,并重新界定了汉语论元补语小句的标准;根据重新界定的论元补语小句的标准,确定了汉语中动词性小句的存在,使动结构中论元补语小句的存在;认为小句理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它可以统一解释一些错综复杂的句子结构,是汉语研究中一种值得重视的句法和语义分析理论,体现了语法研究中理论上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比较<现代汉语>和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二者之间具有较整齐的对应性,但是,这种对应性并没有体现出一种共生共长.<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涉及的方方面面均作了"新"的要求,体现了加强"句子或语段"教学的趋势,但<现代汉语>课程仍然拘泥于字、词、句、语法、修辞的孤立、机械地讲授和学习,造成了<现代汉语>教学与中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剪刀差".作者认为在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加强句群和语段教学是促进二者共生共长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剪刀差"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跨不同认知域的概念映射过程,而转喻则是在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中用一个范畴去激活另一个范畴的认知过程。隐喻和转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能力,也是许多语法现象背后的认知动因。汉语中有一类由动词、形容词或拟声词等加上“什么”构成的特殊祈使句。此类句子在形式上表现为普通疑问句的结构,但在语法上又有一些不同于普通疑问句的特点,在语用上不表示特指性疑问,而是起到表“制止”的祈使句功能。文章结合沈家煊(1999)提出的转喻模型及雅柯布森(1956)有关隐喻和转喻与语言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之间的对应性的论述,认为此类句子的句法特点可以从转喻和隐喻共同作用的角度获得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