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伴随着民族的形成,回族就开始了珠宝业的经营.由于善于识宝,又善于经营珠宝,回族在明代就获得了"识宝回回"的美称.今天,珠宝业仍是回族的传统行业.本文依据田野调查资料及文献记载,考述了"识宝回回"的起源以及沿革,并详细记述了当代回族珠宝玉石业的情况、经营活动的演变及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祖国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 ,回族以其“大分散 ,小集中”的分布特点著称于世。这样的分布特点是回族几百年来 ,与汉族等民族相互团结的结局 ,也是回族几百年来求生存图进步的结果。一我国回族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相对集中外 ,其余均以“大分散、小集中”的形式散居于全国各地 ,其中又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及云南、福建、安徽等省人口较多。几百年来 ,回族人不管迁徙何处 ,其对伊斯兰教教规教义的遵从和重商求利的经商活动特征始终不变 ,并在若干行业形成自己的优势特长。但是 ,如果把祖国西部相对固定和集中居住的回族人同内地杂散居且…  相似文献   

3.
回族伊斯兰经济文化中强烈的经商意识和善于经商的精神个性是回族地区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重要因素,回族伊斯兰伦理文化所倡导的善行和所反对的恶行,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稳定社会秩序有重要作用。我们应重视和研究回族伊斯兰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位汉族朋友告诉我:有位回族商人去上海开饭馆,一下子招徕了不少顾客。他感叹说:“你们回族真不简单,敢去上海做生意。”朋友的话一点不假,回族经商的能力很强。他们既能去商品竞争激烈的上海、深圳、广州,也能去西藏、新疆、内蒙古。不少人为此还学会藏语、维吾尔语等兄弟民族语言,几乎全国各地都留有回族商人的足迹。有人说,有回族的地方,就一定有商人。其实,回族在历史上也是以善商著称的。元代时,“回回商人持玺书,佩虎符、乘驿马”理直气壮地在中国各地经商。那时就有了“回回商人遍中国”的说法。到了明代,回人更是“无人不商,亦无人不农……其俗重商善贾。”同时,当时的回回识宝能力也相当突  相似文献   

5.
历史概述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它与缅、泰、老、越为邻,有长达4000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很久以来就与邻国形成了友好往来和对外贸易的关系。回族先民700年前从中亚、阿拉伯和波斯进入云南,除了服从军事任务戍边屯田外,还因着传统的擅长经商的才干及长期的历史培育、造就出的艰苦创业、富于冒险、勇于开拓的民族性格而敢闯“蛮烟瘴气”、虎豹出没、土匪多、无人敢走的“夷方”,到边疆和泰国从事马帮贸易。回族先民从元代落籍云南后,就开始了经缅甸仰光出海到沙特阿拉伯麦加的朝觐活动,也相应产生了回回人与邻国的民间商业贸易活动。但回族先民较大规模组织马帮到缅、泰、老、越等国从事商业贸易活动,正式见于记载始于明代而盛于清代,经历了明代和清初、清中期、杜文秀起义时期、清末至民初、抗日战争及解放前几个时期。  相似文献   

6.
《回族研究》2015,(1):9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华著《回族民俗文化变迁与社会性别研究》一书,于2014年8月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分十章,第一章集中论述回族民俗文化在回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至第九章全面介绍和论述了回族的民俗文化及其变迁,这些民俗文化包括生产、饮食与禁忌民俗,婚姻、家庭和生育民俗,服饰民俗,经商习俗及商贸民俗,人生礼俗民俗和行为礼俗民俗,民居民俗、清真寺建筑民俗和审美民俗,宗教信  相似文献   

7.
中国回族历史悠久,族源成分复杂。本文以元明清三朝为时间跨度,以中国及新疆为研究空间,结合新疆及相关历史资料,探讨伊犁回族源流的问题,认为伊犁回族主要源于内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山东省东部最大的回族聚居区青州市为例,以回族社区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它的传统行业、居民的生活消费以及多样化的经商形式,反映出城市回族社区经济生活的特点,以及城市回族社区社会生活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山东省东部最大的回族聚居区青州市为例,以回族社区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它的传统行业、居民的生活消费以及多样化的经商形式,反映出城市回族社区经济生活的特点,以及城市回族社区社会生活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回商的经营之道,就是回商根据市场规律及消费心理等,在商品营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策略、技巧.回商的经营之道是回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回族经商谚语、回商经营个案及笔者长期在回族聚居区的观察体验,对回商的经营之道进行了初步总结和梳理,并对回商经营之道的挖掘与整理进行了思考,对全面深入研究回商文化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安西大都护府的伟大功绩和突厥对丝绸之路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安西大都护府领导西北各民族在其存在的一百多年间为丝绸之路和丝路贸易繁荣发展建立的历史功绩.文章并不赞同过分夸大突厥对丝绸之路的危害,客观、公正地评价了突厥对于丝绸之路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安史之乱后,中原汉人产生了排斥胡人的社会风潮,粟特人用改变姓氏、郡望等方法极力抹掉自己的胡人特征,出现了"汉化"现象.与此同时,由于丝绸之路为吐蕃所阻,众多入华粟特人转而以摩尼教徒的身份进入回鹘汗国,并籍草原丝绸之路开展东西方贸易,开始了"回鹘化"的进程.9世纪中叶及11世纪中叶回鹘汗国及甘州回鹘的"汉化"过程中,也裹杂了众多"回鹘化"了的粟特人.而对于最终融于维吾尔族的粟特人而言,"回鹘化"也是其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3.
“南海一号”与宋代广西北部湾的对外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中国南海海上贸易空前繁荣,留给后人的最直接航海物证就是"南海一号"古沉船。在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与广西北部湾港口形成的基础上,随着宋代南海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改变,广西北部湾主要以安南等东南亚小国为交往对象,中心港口移至钦州,钦州博易场等地成为主要的贸易场所。"南海一号"发掘地所在的阳江外海面是商船从广州、福建港口经由北部湾到南海各国的经过地,也是广州与钦州间来往商船的经过地。广西北部湾港口特别是钦州港的对外交往是宋朝海外交往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卡约文化时期,北方草原之路支线已深入青海境内。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期,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赛琉古王国对促进欧、亚、非三大洲世界性交往做出过杰出贡献。前3世纪中期至前2世纪末,中亚希腊化国家巴克特里亚(大夏)可能已通过青海道与中国贸易往来。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初,罗马帝国、安息帝国与汉帝国的崛起促使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但汉政府"隔绝羌胡"的政策使青海道失去了国际通道的功能。公元3世纪初至7世纪初,由于萨珊波斯的经营与中国各政权的重视,联系中国与中亚、西亚的交通大道"丝绸之路"仍畅通无阻。4至6世纪,在吐谷浑的经营下,青海道成为中国南北与域外联系的最重要的国际通道。7世纪至9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吐蕃帝国与大唐帝国的崛起使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极度繁荣。这时在吐蕃的控制下,青海道在连接中国南北与西域、中亚乃至西亚的交通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9世纪末至13世纪初期,由于大国崩溃、小国林立,丝路东西两段俱走向衰落。不过北宋时期,青海凭借地缘优势,仍为沟通西域与中原的重要的国际通道。13世纪初期至15世纪初,在丝绸之路一度复兴的背景下,青海道地位下降,但仍为中西往来的通道。15世纪以后,由于丝路东西段沿线均战乱不已,青海道随整个丝绸之路的衰落而衰落。  相似文献   

15.
从远古时代起,青藏高原地区就与华北、葱岭以西有着广泛的经济、文化往来,吐蕃王朝的建立为促进青藏高原的统一,发展与青藏高原外部的联系创造了条件。吐蕃不仅积极参与东西方丝路贸易,而且其在西域、中亚的军事活动本身就兼具商业目的。商业贸易促进了吐蕃军事、经济、文化的发展,增强了吐蕃的综合实力,同时也为吐蕃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回族经济“行业垄断”问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平 《回族研究》2002,(1):52-58
回族是一个擅长于商贸经营的少数民族 ,近现代历史上回族经济活动中的某些“行业垄断”现象颇引人注目。这种人口数量较少的民族 ,往往拥有与其自身人数不尽相称的经济实力以及在某些行业形成的“垄断”现象 ,是研究回族商业史、经济史、社会发展史以及民族关系史时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然而经过深入探究 ,人们可以发现 ,回族经济中的这种“行业垄断” ,大多并非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垄断性质 ;或可以认为 ,这种垄断仅仅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脆弱的“垄断” ,仅有一种比较意义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新疆回族教育观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回汉两个民族教育观念的对比,探寻新疆回族教育落后的观念原因。在原因分析中还进一步指出了对传统宗教文化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境遇和各民族间的交流程度是影响新疆回族学校教育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前,中国西北商业被回族商人和山西商人所垄断,但同(治)光(绪)朝之后,形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整体上而言.回族商业势力受到沉重打击,但甘南地区回族商业却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试图廓清这一基本情况,希望对研究近代回族社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河南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繁荣。此时期的河南道以五世纪中期为界分为初期发展和繁荣两个发展过程,并在当时中西、南北交通、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柯尔克孜跨国民族地缘交通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尔克孜族成为跨国民族 ,起因为近代沙俄向外扩张以及中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跨国后的柯尔克孜族居住于西部天山两侧 ,1170公里长的边界线将同一民族分为两半。柯尔克孜族所在地区自古以来便处于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一些著名的山口就位于其中。跨国后 ,位居边界线两侧同源民族之间的关系 ,随着所在国政治、外交关系的变迁而疏密 ,同时 ,还和两个国家的政策以及国力的强弱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