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面对人肉搜索这一备受争议的新生事物,结合近年发生的各种实例,通过剖析人肉搜索运用不当对法治的阻碍、避免人肉搜索违法的若干要点,以及正确运用的人肉搜索对法治的促进作用,揭示出在法治环境下理顺人肉搜索与法治关系的大致前景。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的机制,是我国社会转型的产物。“入内搜索”虽然在促进言论自由、信息交流、媒体监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其也有异化成“网络暴力”的倾向,容易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的手段对“人肉搜索”实施严格监管,以使交换知识和信息、承载道德监督使命的良性“人肉搜索”生生不患,造福社会。必须提高“宣泄”成本,加强网络立法,需要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也需要直接规定隐私权,完善“人内搜索”法律责任的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网络人肉搜索对现实社会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人肉搜索在为人们提供真相和信息的同时,也产生了侵犯他人隐私权等负面影响.面对人肉搜索的双重影响,学界出现了立法禁止和保障人肉搜索的不同争议.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我们不宜单独立法限制或禁止人肉搜索,应通过完善现有法律,加强对人肉搜索的管理,并根据"被人肉"的对象不同,采取不同程度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4.
王彬 《兰州学刊》2010,(9):107-110
近年来,"人肉搜索"引发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学者和人大代表甚至建议将"人肉搜索"行为纳入刑法作为犯罪处理。基于此,在对"人肉搜索"行为界定、分类与法律属性阐述的基础上,文章探讨了"人肉搜索"行为与公民权利行使,以及对公民权利侵害的相关问题,并对"人肉搜索"行为的合法性判断,如何加强对"人肉搜索"行为的法律规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网络人肉搜索”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胥文政  乔万敏 《理论界》2009,(3):178-179
"网络人肉搜索"已经成为互联网上信息搜索的重要形式之一.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统计,25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达1.07亿,占整个网民数量的半数,青少年自然也成为"网络人肉搜索"的主体力量.研究青少年广泛参与的"网络人肉搜索"这一新现象,对规范青少年网络行为,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白雪 《兰州学刊》2010,(9):111-114
文章以"人肉搜索"现象为视角,从比较法的角度对"人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进行研究。由于我国目前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尚待完善,笔者提出在立法上应该建立全面的个人网络信息保护机制,完善侵权行为发生后的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体系。同时,应该加强行业自治管理,构建政府领导下的行业自治模式来保护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前,因"人肉搜索"引发的侵权案件正呈现出有增无减的趋势,而由此带来的法律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因此,文章提出应当厘清"人肉搜索"与侵权的关系,分析和探索人肉搜索侵权行为的特殊性、明确界定人肉搜索侵权的内容,最后对于健全、完善网络法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的政府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良辉 《兰州学刊》2010,(4):103-109
“人肉搜索”在中国引发的巨大争议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我国特有的制度和社会因素造成了“人肉搜索”的兴盛,目前主要有五种类型。尽管其会带来网络暴力、侵犯个人隐私的恶果,但也有弘扬社会正义、反腐监督等积极方面。因此政府应重视对“人肉搜索”的规制,扬长避短。在当前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规范网民的“人肉搜索”行为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转变职能,创新规制方式,运用行政指导管理网络把关人,加强行业自律,最终达到规范“人肉搜索”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试析互联网中的“人肉搜索”现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在互联网领域出现的"人肉搜索"现象,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人肉搜索"具有一定的社会舆论监督意义;另一方面,其通常是一个群体针对某个人进行所谓的道德审判,往往会涉及侵害个人的隐私权以及侵犯公民的其他正当权益.因此,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同时,发挥"人肉搜索"的正面作用,并对其加以理性约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喻海松 《江汉论坛》2023,(5):128-135
网络暴力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实施的语言暴力,与现实暴力在具体表现形式上迥异,但可以将延伸至现实空间之中对被网暴者及其亲友的滋扰行为包括在内。不少网络舆论监督带有一定的网络暴力性质,但否定网络暴力并不意味着排斥网络舆论监督,不应将二者混同。现行实定法虽然缺乏对网络暴力的明确规定,但针对所涉具体行为的法律评价并未缺位。对网络暴力的刑法定性,亦宜区分人肉搜索、网络语言暴力两个环节,根据具体情节加以评价。由于网络暴力所涉主要罪名属于非纯正亲告罪,在刑事诉讼程序方面应当充分考虑网络维权的特殊性,兼顾法益有效保护与被害人意愿维护之间的关系。因此,对网络暴力应当坚持多维共治,通过夯实平台主体责任,采取多种措施,以实现有效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政府官员的"人肉搜索"已成为网络监督的主要方式之一,"人肉搜索"涉及到宪法上公民的监督权。监督权是公民重要的政治权利之一,但由于"人肉搜索"本身的特质以及公民知情权与政治表达自由的保障不力,造成我国宪法上的公民监督权规范与实践需求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公民监督权在网络监督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与宪法的相悖之处,表现为不论是在监督对象、监督方式以及监督内容上都产生了监督权行使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12.
史婷婷 《兰州学刊》2010,(3):9-11,8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全新景观,但与此同时网络失范现象也日益突出。在克服和消解网络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中,道德控制的优势日益显现,而以伦理见长的儒家哲学更应尽到自己的责任。如儒家所提倡的诚信观念、仁爱原则、交友之道以及修身自律等,通过现代性诠释和创造性转换,对于疏解今天网络世界出现的弊病,以及加强网民道德建设等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的教学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课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新环境下检索课的教学组织过程,最后结合实际,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了一个完全网络化的信息检索教学系统,从而实现了信息检索课教学的实时化、网络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日益深化,其结构性要素的变迁使"现实人"的活动方式日益呈现出与"前转型期"明显不同的特征。概括起来,其一,"现实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越来越具有"异质性";其二,"现实人"的"价值实现形式"越来越具有选择性。但无论是"异质性存在"还是"选择性实现",都与社会结构转型的要素变迁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家庭夫妻暴力问题的治理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合力,首先政府应加大管理力度,同时建构以民间组织、媒介机构为主体的社会协作防控体系。作为有强制力的制度性途径,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司法观念和执法模式需要完善。而在促成和谐家庭的社会文化范围方面,注重加强反家庭夫妻暴力宣传与法制教育、提高妇女权利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6.
论"人文科学"的学科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学”、“人文学科”、“人文科学”,三者是可以区别的;“人文科学”不仅仅是个“类称”,同时可以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人文科学”的当代建构,是人文主义传统演进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的认识主要存在以下误区:误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对“人的本质”的定义;误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所有社会关系之和;误认为“在其现实性上”是现实存在的或者对此视而不论;误认为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误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情:本土化的社会资本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是近二三十年来刚刚兴起的一个经济社会学名词,它的出现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与讨论,并且在西方许多国家形成了各种有关社会资本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但从我国实际出发,社会资本仍算是一个新出现的事物.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在社会中表现出典型的人情社会,人情就成为本土化的社会资本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