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丽君 《创新》2013,(5):5-12
沙漠化地区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为促进沙漠化牧区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整治措施,生态移民工程是其中重要措施之一。阿拉善盟是我国典型的沙漠化牧区,通过对以实地调查、问卷访谈、座谈等方式获取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从经济、社会、文化与心理及生态等方面对阿拉善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价,结果表明,阿拉善盟生态移民工程综合效益比较显著,经济、社会、文化与心理以及生态效益均有较大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9,(11):81-86
本文目的是透过阐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过程中不同主体对"草原"的理解,探索"自然空间"的文化建构这一政治生态学研究领域。全文分成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从理论视角出发探索"自然空间"如何被文化所建构,强调文化意涵赋予空间的不同解读;第二部分着墨于Z乡传统游牧背景下的草原文化;第三部分描绘黄河源头生态恶化与生态移民政策;第四部分重点描写Z乡生态移民的日常生活;最后进行理论总结。本文的写作结构透过理论与实例结合,说明在当今中国环保项目中应当重视自然空间的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一个内蒙古生态移民社区在城镇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困境为起点,采用社会工作协同实践研究的新方法,与社区群众一起立足于"实践现场",探索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社区发展的路径和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模式.在实践中,研究团队提炼出以文化能力建设为核心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从文化能力建设的个人、社群、社...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2009年、2011年两次在三江源地区的田野调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生态移民过程中,牧民群体在搬迁到城镇定居后面临的经济社会风险进行了梳理,指出无论在移民初期,还是未来在城市的长期生活,牧民都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在即将启动新一轮城市化进程时,有必要认真总结前期移民项目的经验教训,以完善未来同类项目的规划设计,使投资巨大的社会发展项目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从2005年开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工程正式启动。该生态移民工程计划将4万多藏族牧民分期分批逐渐迁出保护区核心地带,并移居到远离保护区的城镇定居。本文基于人类学实地调查与参与式观察,重点探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移民的异地安置模式及其对移民群体与移入地社区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找出三江源区已实施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构建数量经济模型,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进行实证分析,提出适宜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历史上因生态环境问题所导致的移民现象存在已久。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面对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移民"作为西部地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对策应运而生。近年来,随着生态移民实践的广泛开展,学术界对生态移民问题的研究逐渐深入,生态移民的早期研究也取得了初步成果。内蒙古地区地域辽阔,景色壮美,作为我国最大的草原区,这里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道重要绿色屏障,庇佑着祖国北疆生态和谐。但20世纪50年代之后,内蒙古草原却出现了持续的退化、沙化状态,昔日水草丰美的大草原,如今却正在逐渐演变为威胁北方生态环境的"风沙源地"。生态环境的恶化相继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发展问题,因生态环境恶化而致贫、返贫现象在这片区域不胜枚举。为了应对日益严峻  相似文献   

8.
生态移民过程中的政府、市场与家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内蒙古S旗的实地研究,我们发现生态移民政策的实践过程是一个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市场精英、农牧民等多元社会行动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过程。在复杂互动关系的背后是由政府力量、市场力量以及地方民众所形成的权力和利益网络。自上而下的生态治理脉络中,地方政府处于各种关系的连接点上,其集“代理型政权经营者”与“谋利型政权经营者”于一身的“双重角色”,使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充满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藏族游牧文化包含有科学的生态观念,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积极作用。黄河首曲高寒牧区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之一,也是黄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基于多次田野调查的一手资料,以黄河首曲藏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为研究对象,形成《黄河首曲藏族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研究》一书,全面反映当前黄河首曲藏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丰富黄河首曲藏族传统文化与生态方面的研究,提出黄河首曲藏区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生态环境对策建议,为黄河首曲藏区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献计献策。自序进一步概括性强调了藏族传统文化对黄河首曲生态保护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日本移民研究的兴起几乎和"日系移民关系资料"的收集、整理是同步的,二者相互促进。国立国会图书馆在"日系移民关系资料"的收集、整理中充当了组织者的角色,这一工作延续至今,成果显著,为学者开展研究提供了保障,本文在第一部分将对此进行概述。日本移民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对战前移民政策研究却相对滞后,本文第二部分从移民通史研究、移民思想研究、移民政策研究、移民外交与移民政策研究、人口问题与移民政策研究五个方面介绍日本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5,(2):61-65
生态移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贫困人口和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效应。但随生态移民的推进,政府与移民之间、移民与移民之间、移民与原住居民之间难免会发生涉及安置补偿、就业教育和邻里关系等方面的纠纷。在生态移民中,存在权属确定、管理协调、救助保障等诸多法治需求,为保障生态移民工程的顺利进行,化解移民安置中的社会矛盾,实现政府与移民的双赢效应,有必要将法院的司法服务工作与之有效结合,充分发挥法院的司法协同和司法救助职能。  相似文献   

12.
宋全成 《求是学刊》2006,33(2):138-14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导致法国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问题,集中体现在:在社会层面上,强化了社会的不平等,冲击了法国的福利制度和政策,威胁了法国的非传统国家安全;在经济层面上,大量的外国移民的存在,减缓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剧了失业率和失业大军的攀升;在文化价值观层面上,诱发了法兰西社会文化的断裂;在政治层面上,推动了法国的极右翼政党在法国政坛上的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3.
自2003年起,甘南藏族自治州提出并实施了以"牧区繁育、农区育肥、农区种草、牧区补饲"为主的"农牧互补"战略,目的是整合农区和牧区的资源优势,但其部分具体措施忽视了牧区与农区的"地域分异"状况,将草原功能单一化,并迅速将理性计算在牧民中推广,妨碍了"农牧互补"战略作用的真正发挥。由此,需要从文化整体性角度反思"农牧互补"战略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一、提高移民政策、项目、资金的透明度,切实保障移民群众的知情权我国的移民政策主要包括移民搬迁安置政策和后期扶持政策两大部分。在动员搬迁安置阶段,我们要利用各种形式,向移民讲清楚建设水库、水电站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要把国家的搬迁安置政策原原本本地告诉他们,包括经济补偿政策,安置地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各种优惠待遇。后期扶持政策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移民负责到底的精神,也体现了  相似文献   

15.
李志刚 《社会》2004,(12):10-12
加速西北牧区牧民定居和城镇化进程, 是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缩小牧区与发达地区 差距、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这是笔者深入甘肃牧区调研得出的认识。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该县地处甘肃河西地区西端,青藏高原北缘,甘、青、新3省区交界  相似文献   

16.
1983年以来,我相继到安徽、内蒙古、湖南、云南等地就水库区移民问题和湖南移民、上海等地知青对开发西双版纳作出的贡献等情况作了一些调查;同时,又和青海、甘肃、黑龙江等地有关部门同志进行了联系,初步了解到边疆有些省、区对移民问题的看法存在某些似是而非的观点,这些观点如不及时加以澄清,将不利于今后开发边疆、疏导人口工作的开展。我们今天要为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作好必要的准备,要综合治理我国人口问题,排除人口膨胀,如何正确对待移民问题,就需要及时加强调查研究,弄清是非,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17.
试论移民融合制度:以移民融入中国的法律问题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移民面临一系列跨文化适应困扰和问题,能否顺利融入移入国是衡量移入国移民政策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移民融合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我国一直奉行积极引进海外人才政策,但是没有给予移民融合制度足够的重视。本文认为,有必要以国际标准认识和理解、建立和健全移民融合制度,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国家为了易地扶贫而产生的移民社区主要以政府搬迁为主而形成。移民社区由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组成,因而具有社区构成混合性的特点。同时,因为来自不同社区的社员存在着在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文化特质上的差异,而他们又缺少形成"共同意识"的基础,所以它又具有文化的异质性特点。移民社区的特点决定了社区的发展方向,有利于移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改善生活质量主动性的提高,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推动下,社区的变迁将不断加快并向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第三社区"转型。对少数民族移民社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个案解剖和研究,揭示少数民族移民社区在时代背景下的特征及趋势,对推动当前移民问题和社区发展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不消除偏远山区农民的贫困问题,中国就无法实现全面小康,这已是共识.浙江省对原来居住在高山、深山的农民,在资金投入、规费减免、用地安排、整合资源、提供帮扶、促进转移就业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他们移到河谷、平原生活,使移民在生活环境、生活水平、住房条件、子女教育、生活方式等方面取得明显改变,成效显著.由于政府对就业帮扶工作仍旧不足,以及土地产权的局限和户口制度的限制,加上农民自身素质有限,导致已经下山的移民在生产、生活、就业、教育中依然存在种种困难,也使还在高山、深山上生活的农民心怀担忧,不肯迁移下山.因此,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强化政策宣传,推动社会保障工作,加强社会监督,帮助移民就业,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是促使移民更好山下生活的有效措施,更好推进下山移民工作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上海崇明县三峡移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小玲 《社会》2004,(2):22-24
三峡移民是工程性移民,这类移民是由于水库、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而造成的。传统上人们将这类移民划定为非自愿移民,他们与自愿移民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他们是被强迫离开自己的土地和家园的,因此具有组织性、非自愿性、补偿性和不可逆性以及不具市场选择性等特点(钟水映等,2003:6-8)。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是移民问题。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百万三峡移民要迁得走,稳得住,能致富。显然,移民在迁入地能否稳得住,并且致富,是这次三峡移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稳得住的关键又在于在迁入地良好的社会适应。对移民来说迁移绝不简单地意味着居住地的改变,而是与原有社会角色相联的社会关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熟悉的社会文化、角色定位的断裂,是重新学习,逐步构建新的社会关系网络的过程。因此,对三峡移民而言,其“适应”就意味着“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