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桂中民族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发展前景,论文对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桂中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武陵片区旅游资源开发对该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武陵片区在旅游资源开发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部分旅游资源没有开发出来,有些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的情况。本文通过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和品牌效益的良性循环分析,探索武陵片区旅游经济开发中的政府力量、开发者力量、旅游者力量等的内在联系的动力作用,以推动进武陵片区旅游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李军  李忠斌 《民族论坛》2013,(7X):20-23
武陵片区旅游资源开发对该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武陵片区在旅游资源开发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部分旅游资源没有开发出来,有些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的情况。本文通过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和品牌效益的良性循环分析,探索武陵片区旅游经济开发中的政府力量、开发者力量、旅游者力量等的内在联系的动力作用,以推动进武陵片区旅游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武陵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主要体现为城乡差异与省际差异。基于2013年在武陵山片区典型县市的实地调查,从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校舍建设、物资水平四个维度对武陵山片区学前教育地区发展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学前教育资源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武陵山片区学前教育城乡差异、区域差异总体上显著;师资水平等软指标相比其他硬性指标不容易在短期内得到调整,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三个改变"的对策措施。这种实证分析有助于了解学前教育资源的分布状况,进而有助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5.
武陵地区蒙古族主要集中在贵州省铜仁地区思南县和石阡县,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以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等地.同时,铜仁市、德江县、恩施市等县市也有少量分布.在历史文献、口传资料以及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认为武陵地区蒙古族均为自元代以来逐步南迁之蒙古族后裔.由于资料不足,武陵地区蒙古族的源流及其相互关系,尚待进一步调查与研究,期待更多考古佐证材料的出土和发掘.  相似文献   

6.
任何地区的经济发展,首先,取决于优势产业的发展,而优势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定位是否准确。研究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州县具有可操作性的优势产业定位模式,不仅可以加快该地区小康建设的步伐,同时,也可以为其他民族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借鉴。对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州县优势产业的甄别,应以“独、大、专、强”为价值判断标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州县应:筛选、论证、储备、申报一批项目,主动对接西部大开发战略;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梯级开发几大水系,挖掘水能资源的巨大潜力;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壮大旅游优势产业;立足特殊原材料,发展资源延伸的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牧业及其加工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1990~ 2021年收录文献为样本,对国内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研究在2002年后发文迅速增加,但研究学者团队和机构合作整体情况较弱.研究热点主要围绕民族地区旅游、民族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资源、文化旅游开发、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等.总体研究内容广泛,却还没有形成系统.未来在围绕民族地区和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新转化、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问题基础上,可加强中观、宏观层次经济学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武陵地区民族关系的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述武陵地区民族关系现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认为,近年来,武陵地区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关系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该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政治优势,凝聚了各民族的传统友谊;武陵地区民族关系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历史根源,也有现实根源,集中反映了历史和现实诸多不利因素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旅游文化产业化已成为当今旅游发展热潮,但在对民族旅游村寨特色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不断出现歪曲、滥用民族文化资源并实施泛商业化开发的问题,使得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村寨民俗文化传承创新的矛盾冲突日益加深。本文以云南省鹤庆县新华村银匠产业为例,分析其在旅游文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为类似矛盾冲突的解决和相关问题研究提供理论、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0.
重庆武陵山区,即黔江区,酉阳,秀山,彭水,石柱和武隆。该地区尽管农业经济总体实力在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在持续增长,但依然是生计型农业。现在该地区的生计型农业发展又面临着良好的资源机遇、环境机遇和区域机遇。但是其挑战也有不少,如非常薄弱的经济基础、脆弱的保障体系、较低水平的农业产业化、严重缺失农业信息等,为此我们要通过树立复合型特色农业思想、积极创建一批高标准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农业龙头名牌企业等路径来实现重庆武陵山区农民的生计型农业转型。  相似文献   

11.
郑长德  钟海燕 《民族学刊》2012,3(1):27-33,93
乡域经济是中国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微观基础。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拖乌乡经济社会发展为例,该地的经济属于农牧混合经济,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发展。同时,拖乌乡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城镇化刚刚起步,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构成了拖乌乡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拖乌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上述问题与自然禀赋的不足,如位置的边缘性、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边际性、自然资源的优势不足等密切相关,居民文化水平不高,主要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语言交流存在障碍等也是重要原因。为此,拖乌乡应争取政策支持,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牧民增收;抓住雅泸高速公路贯通的机遇,发展彝族风情文化旅游产业;沿108国道线和雅泸高速点轴开发,梯度推进。  相似文献   

12.
芦笛 《回族研究》2011,(4):84-90
大型真菌是独立于动植物以外的一类特别的生物,在中医古籍中源流甚早且自成体系。作为最重要的古回医典籍之一,《回回药方》(残本)中提及大型真菌药物的词多达一百次以上,其中既有阿里公、阿里浑、阿儿公、福忒而、祖马鲁黑等回药音译,也有茯苓、天麻、蘑菇等汉药名称。它们分见于近百种药方之中,且药方之药效记载也多种多样,显示出古代回...  相似文献   

13.
地域偏见和族群歧视:中国古代瘴气与瘴病的文化学解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文 《民族研究》2005,11(3):68-77
关于瘴气与瘴病的研究,以往学界主要集中在疾病学、历史地理学以及医疗社会史范畴;由于所谓的瘴气与瘴病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组包含多种地方性疾病在内的复杂疾病的统称,因而这一研究便失去了可靠基础;事实上,所谓的瘴气与瘴病,不过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原文化对于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的地域偏见与族群歧视的“形象模塑”,它更多的是文化概念,而非疾病概念。随着近代医学知识的普及和中国文化优势意识的减弱,瘴气与瘴病的概念也渐趋消失。  相似文献   

14.
针对长期以来传统工业化的弊端和目前人们对新型工业化的种种认识误区,本文以地处珠江源头、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云南省工业基础较好的曲靖市为例,明确提出要从生态视角和民族文化视角来审视传统工业化。认为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首先要树立新型工业化的生态环境观和民族文化观,遵循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充分利用高科技、信息化、经济增长来保持和重建生态系统,并改变传统工业化导致的二元经济结构和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以通过工业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5.
试论黑龙江地区民族民间剪纸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黑龙江民族民间剪纸艺术,要大力挖掘、创新、开发,使之迅速走向市场,成为黑龙江省旅游纪念品的主要品种;并提出了开发黑龙江地区民族民间剪纸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纵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传统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凝结精炼而成的,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成分,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广西是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具有着极其丰厚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要像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工业化、市场化的浪潮中,壮族传统手工技艺逐渐衰退的趋势日益加剧,抢救和保护壮族传统手工艺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对广西靖西凌准村壮族制陶手工艺历史与现状的分析,探究传统制陶手工艺盛衰的原因,论证生产性方式保护传统手工艺的切实可行,认为增加土陶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开发创新性、工艺性、装饰性产品是壮族传统土陶手工艺走出困境与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西部民族地区地处边陲 ,经济落后 ,工业化程度低 ;加上观念滞后、生态脆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其现代化进程步履迟缓 ,但又显得格外迫切。面对西部民族地区还属于传统的农业社会这一现实 ,加快工业发展 ,进行技术创新就成了该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将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与物权的激励功能相结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文认为 ,要进行技术创新 ,就需要完善的物权制度 ;充分发挥物权的激励功能 ,是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9.
经考察与藏译《法华经》相关的藏族史料文献,初步可认为藏译《法华经》最初是由吞弥.桑布扎翻译的,但现存的《甘珠尔》题记上写“由益希德(智军)翻译”。探析“厘定译语”及核对史料初步认为,和田出土《法华经》是814年以前的译本,可能是由吞弥·桑布扎翻译的,敦煌和《甘珠尔》中的记载初步认为是益希德厘定译语后的写本。对和田出土《法华经》上“三个写经生的署名”研究发现,这部和田出土的《法华经》是吐蕃时期的高层人物抄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