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邓小平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倡导者、支持者和领导者。他在总结中国建国以来农业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三农”思想。关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关于农业发展的主体、关于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于农业的现代化是邓小平“三农”思想的基本框架。我们应以邓小平“三农”思想为指导,努力探寻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尤其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新思路,即加强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相似文献   

2.
为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近日,财政部向各地预拨了47.1亿元支持春耕生产。其中良种补贴36.7亿元、农机购置补贴5.4亿元、测土配方施肥补助资金5亿元,用于对农民购买良种和农机具进行补贴,并免费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服务。财政部负责人说,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特别是国家出台的良种、农机购置、测土配方施肥补助等政策,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稳定增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支持“三农”力度,初步安排良种补贴资…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开始,银监会开始了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山西作为内陆省份,为了发展三农、服务三农,也积极设立了多家村镇银行。但是,在村镇银行的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山西村镇银行的发展壮大。为了更好的发挥出村镇银行支援三农建设的初衷,提出了多种方式解决村镇银行经营中面临的实际困难,以期为山西农村进步、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三农服务社是对现有粮食收购系统进行组织整合和功能升级的创新设计。以三农服务社作为实现“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流通主导产业链”发展战略载体的选择,符合政府宏观政策的要求、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而作为三农服务社本身而言,在建设初期难免会遭遇发展瓶颈和制度约束等难题。为促进三农服务社的健康发展,需进一步明确中心社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中心社的推动作用,并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正确处理好面向“三农”与银行商业化运作的关系,强化“三农”服务,金融部门必须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政策指导缺位、市场定位不准、信贷支持乏力等实际问题。本文结合对镇江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的分析,对农村金融更加有效服务“三农”作些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加强粮食生产 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问题和农民增收问题是现阶段“三农”问题的两大核心问题,尤其在粮食主产区,增产又增收是一道难题,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提出“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随后相继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如何构筑粮食主产区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并举的长效机制,是仍然值得研讨的重大课题。江西作为粮食主产区,粮食既是优势产业,更是农民增收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粮食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  相似文献   

7.
高等农科类院校承担着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重要使命.但农科类高校在发展中出现了特色淡化、竞争力削弱、服务“三农”功能弱化等突出问题影响了其服务“三农”的效果.借鉴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高等农科类院校应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方面做好服务“三农”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8.
农业政策性金融,其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肩负着政策性支农的重任,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政策性银行(简称农发行)要在构建农业特别是粮棉油产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的同时,使“三农”特别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以及粮棉油产业化经营得到更稳定的资金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应围绕大粮食大产业,努力办成支持粮棉油产业发展的银行。要实现这种定位,农发行必须在着力经营有效资产的基础上,创新信贷管理方式,把营销的出发点和归宿放在逐步建立优质稳定的客户群体上,强化与中央银行和国家财政的关系,构建完善的业务发展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9.
农业政策性金融,其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肩负着政策性支农的重任,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政策性银行(简称农发行)要在构建农业特别是粮棉油产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的同时,使 “三农”特别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以及粮棉油产业化经营得到更稳定的资金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应围绕大粮食大产业,努力办成支持粮棉油产业发展的银行。要实现这种定位,农发行必须在着力经营有效资产的基础上,创新信贷管理方式,把营销的出发点和归宿放在逐步建立优质稳定的客户群体上,强化与中央银行和国家财政的关系,构建完善的业务发展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诸多矛盾的反映,实质是拥有九亿农民的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经过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形成了科学的认识和新的方针政策。十条基本方针、科学发展观、城乡统筹方略、重中之重思想、“两个趋向”论断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构成了“三农新政”,带来了“三农”历史性的转变。“三农新政”引导了我国新一轮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新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成为时代的呼唤。它呼唤“三农”理论重建、农民重塑、产业重构。社会呼唤沈阳农业大学培养出更多的“三农”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也期待沈阳农业大学的师生成为“三农”发展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坚持产学研结合,为“三农”提供更多的人才和科技服务。  相似文献   

11.
粮食生产会受到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自然因素、农民种粮意愿和农村劳动力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其中农民的种粮意愿和农村劳动力主要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在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持续转移下,我国粮食生产仍出现“十连增”,主要是因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三农”的优惠政策,提升了农民的种粮意愿和生产效率。最后,本文指出了粮食生产安全出现的新问题,并为维持粮食生产的持续增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粮食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从技术、社会经济现状着眼进行分析,提出以新型绿色仓储技术的推广、普及结合引进先进管理机制为基本工作内容,从服务农业、农民,解决普遍关注的高水分粮问题入手,建立新型粮食流通渠道———“粮食银行”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自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关于“三农”问题的决议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惠及“三农”的政策.其中,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财政上实施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综合直补等惠农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各个地区都存在一些客观问题,影响到惠农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以甘肃省环县辖区内三乡的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综合直补实施情况为例,归纳总结了西部地区在实施惠农补贴政策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并据此提出政策实施力度、针对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及目标群体等方面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针对肩负服务“三农”重任的村镇银行在实际运作中出现偏离三农的问题,在描述了村镇银行支农贷款存在问题和原因以及“金桥模式”的基本运行流程后,认为该模式的成功要素有2个方面:一是通过组建2个委员会实现了信贷员的内生化。这种内生的“准信贷员”通过亲缘和地缘优势降低了机构的信息获取成本,并将激励机制由传统的机构成本转变成能带来预期收益的贷款业务。二是其“双层联保”加强了小组联保自选择的功能和贷款户违约的社会惩罚力度,在出现信用风险时使金融机构损失可以得到实际的补偿。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一是传统信贷模式需要进行本土化改造,包括贷款产品和人力资源的本土化。二是对村镇银行应有一个更宽泛的瞄准概念。也就是说,村镇银行只要不离开农村,只要能发挥出自己特色,坚持服务“三农”,就应该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而粮食问题与农民收入的增长问题、农村土地问题、农村的社会事业发展问题和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是当前“三农”问题的五大核心问题。当前粮食问题凸显,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以我省农业厅现任厅长毛惠忠为主编、经济学专家谢元态、翁贞林教授为副主编等一批从事经济工作和经济学、“三农”问题等有关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组织撰写了《新阶段中国粮食问题研究》一书。主编和两位副主编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理论研究,长期在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养成善于总结的习惯,勤于思考,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6.
“三农”发展中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在科学发展观的和谐境域中,系统性、统筹性、协调可持续地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建设以农民增收为突破口,以农业发展机制、农村稳定机制和农民增收机制三位一体为核心要素的中国“三农”发展系统,其构建应涵盖以下几个协同机制:农业现代化机制,农村乡企化机制,农民知识化机制。  相似文献   

17.
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而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则是当前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对牛田镇傍安村发展蘑菇种植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落后地区农业艰难发展,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农业结构问题、农村市场问题和农业科技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应当走发展特色产业的道路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全社会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为“三农”服务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端正服务方向,大力改革创新,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一系统工程,“三农”问题还需“三化”互动来解决。农村科技服务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对其动力机理进行详解并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农民素质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村建设中知识的传播与吸收影响着农民素质与农业发展,农村地域条件不同和农民素质的差异化对知识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农民个性化知识需求为前提,以深入调查和分析建模为研究路径,尝试性地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知识服务模型。开展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农民的知识服务研究,对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培养一代新型农民有着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