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诗经·小雅·正月》,作者感念政荒世乱,以茕独而处世艰危之辞世。诗曰:“忧心愈愈,是以有侮。”“愈愈”,《尔雅·释训》作“瘦瘦”,云“病也”,未若传训“优惧”为优。然传亦未明“愈愈”训“优惧”之所以然。笺训“侮”为“侵侮”,亦失之。今案“愈”当读“”。上古徐读定母鱼部,愈读喻母侯部,定喻准旁纽,鱼侯旁转,二字音近相通。林义光《文源》,谓“俞”字初文,“从舟,余省声。余、俞双声旁转”。《广雅·释训》曰:“,怀忧也。”《楚辞·七谏》“心而烦冤兮”,注曰“,忧愁貌”。《后汉书·冯传》“终而洞疑”,注云…  相似文献   

2.
《瘗鹤铭》原在焦山阴崖石上(《京口三山志》云:“焦山西南日瘗鹤岩,今沦于山麓乱石中”.《明镇江志》云:“铭之所余断石,今在山之西南观音庵下滨江崩崖乱石间,春夏水涨石没,秋冬水落,始可摹拓”,并见明正德十三年顾元庆撰《瘗鹤铭考》,所引国朝《镇江志》,盖正德戊宣前旧志),铭曰“山阴爽垲”,又曰“瘗尔作铭”(阙文依王昶《金石萃编》补字,规以识之),知瘗鹤之所,近在崖侧矣.  相似文献   

3.
一、“前人”者何? 《后汉书,陈宠传》:“帝敬纳宠言……除文致之请讞五十馀事。”李贤注:“文致,谓前人无罪,文饰致于法中也。”黄山《后汉书校补》引柳从辰说,谓“前”字疑“其”字之误。今按“前”字不误。“前人”一词,律文之常语,犹今云被告、当事人之谓。《唐律疏议》中多见此语,如卷二四斗讼:“诸告人罪,皆须明注年月。”疏议曰:“告人罪,皆  相似文献   

4.
一、《战国策》“割挈马兔”订误 《战国策·赵策一·谓赵王曰三晋合章》:(谓赵王,劝坚三晋而勿攻燕,以移祸入楚)“(秦)以燕饵赵,而离三晋。今王美秦之言而欲攻燕,攻燕,食未饱而祸已及矣。楚王入秦,秦、楚为一,东面而攻韩。韩南无楚,北无赵,韩不待伐,割挈马兔而西走,秦与韩为上交,秦祸安(案)移于梁矣。以秦之强,有楚、韩之用,梁不待伐矣,割挈马兔而西走,秦与梁为上交,秦祸案攘于赵矣……及楚王之未入也,三晋相亲、相坚,出锐师以戍韩、梁西边,楚王闻之,必不入秦,秦必怒而循攻楚,是秦祸不离楚也,便于三晋。”对此段中的“割挈马兔”的训释,历来是一大难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均无以服人而不得其解。例如,鲍彪注:“割地挈而走秦,疾于马兔。”这“挈而走秦”谓何意?实难解。金正炜《战国策补释》云:“‘挈马’与‘提马’义同。‘兔’当从曾(指姚宏所见曾巩本)  相似文献   

5.
<正> 一、什么是祥瑞、瑞应、符瑞、祯祥? 祥:吉祥、《说文》:“祥,福也。”一云善也。段注:“凡统言则灾亦谓之祥,析言则善者谓之祥。”征兆有时也可谓之祥,如《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安在?”瑞是什么呢?《说文》:“瑞,以玉为信也。”段玉裁注:“典瑞,掌王瑞,王器之藏,注云:‘瑞,符信也’。瑞为圭璋琮壁之总称,引申为祥瑞者,亦谓感召若符节也。”《春秋左传》杜序:“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论衡·指瑞》“异物见则谓之瑞。“祥瑞,可以和事件同时,或先或后出。既可以作征兆,也可作证明。祥瑞一  相似文献   

6.
补释二则     
拙作《释德》刊后(见本刊第四期):李泽厚研究员来函补充曰,“曾疑‘德’原指氏族习惯法规,今如加上共同遵循则豁然矣,‘循’——功能要求,转而为‘德’——名词实体。” 案,此说极确。据此似可解决“德”之古义这一难题矣。甲骨文及周初金文叶德字均书作“值”(参看郭沫若《文史论集·周初四德器》一文)。德乃“循”之本宁。所谓“德行”实即“循行”。循即顺(见《说文》),  相似文献   

7.
二、经济类 《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敛财贿,……九曰币余之赋。” 郑注:玄谓赋,口率出泉也,今之算泉,民或谓之赋,此其旧名与?……币余,谓占卖国中之斥币,皆末作当增赋者,若今贾人倍算矣。 贾疏:云“玄谓赋,口率出泉也”者,按《大府》云九贡、九赋、九功各别;又见《司会》云“以九贡致邦国之财用,以九赋令田野之财用,以九功令民职之财用,”贡,赋及功各别,赋为口泉也。是以郑君引汉法,民年二  相似文献   

8.
(一)维惟有及义,维即逮。《经传释词》卷三云:“惟犹‘与’也。‘及也’。《诗、无羊》曰:‘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笺》曰:‘牧人乃梦见人众相与捕鱼,又梦见旐与旟。’是下‘维’字训为‘与‘,与上‘维’字异义也。《灵台》曰:‘虞业维枞,贲鼓维镛。’下‘维’字亦当训为‘与’,谓贲鼓与镛也。又《书·禹贡》曰:‘齿革羽旄惟木。’《多方》曰:‘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鲁语》曰:‘与百官之政事师尹,维旅牧相,宣序民事。’‘惟’字并与‘与同义。”  相似文献   

9.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这是颇为人称道的两句诗,它形容作者创作的艰辛和煞费苦心.但对诗句的作者,有的说是“苦吟”诗人贾岛(如 1997年9月13日《钱江晚报》上《工夫为文》一文,就指明贾岛是诗句的作者),有的说是诗圣杜甫.《佩文韵府》又说是唐代的卢延逊.该书“一’字下有“一个字”条,引《扪虱新话》云:“昔人于小诗皆旬锻月炼,至谓‘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者.”《佩文韵府》编者在引文后加按语曰:“此二句唐卢延逊《苦吟》诗.”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巫觋之兴,世远源长,莫详其始矣。《甲骨文编》卷五:著录“巫”字、凡十六字。《古籀汇编》五上:著录“巫”字、凡三字。末注〈殷虚书契后编.罗振玉说:“《说文解字》:巫,古文作(?),此从冂象巫在神帐中而两手奉玉以事神。许君谓从巫象两袖舞形,巫与舞形初不类矣。〈说文解字〉:“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与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按:巫,专训女巫。又本部“觋”下曰:“觋,能齐肃事神明者也。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后世男女皆作巫,罕有识觋者。其与工同意者,工尚巧  相似文献   

11.
1 “五四”时代,郭沫若诗作中最能代表诗人豪情的诗篇,首推作于1920年的名诗《凤皇涅槃》。诗前有“小序”云: 天方国古有神“菲尼克司”(Phoenix),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按此鸟殆即中国所谓凤皇。雄为凤,雌为皇。《孔演图》云;“凤皇火精,生丹穴。”《广雅》云:“凤皇……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  相似文献   

12.
“孔砚”辨     
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孔砚宽顽何足云”,“孔砚”究为何物,注家说法不一.姚文燮谓“孔方平歙砚也”.王琦辨其非,以为“歙砚后五代李后主时方见珍于世,前此安有所谓孔方平之歙砚哉”!他据《初学记》引伍辑之《从征记》曰:“孔子床前有石砚一枚,作甚古朴,盖孔子平生时物.”以为诗即指此,并谓李贺“太无忌惮”.“四人帮”搞所谓评法批儒”时,曾据王注大做文章,以为找到了李贺是反孔的法家诗人的力证.目前出版的书刊中,解此句,亦仍用王注.  相似文献   

13.
《诗·大雅·绵》中“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一句,反映了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事实,但对此学术界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据发现的考古材料,并结合历史文献,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一、陶复陶穴”旧释(一)与古公亶父无关系说钱穆先生说过,“民之初生,自土沮漆,陶复陶穴,未有家室”,此言沮漆之地,其民居覆穴,自古公之未来,则未有所谓家室也.何以云:“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曰“古公亶父”四字乃衍文也.其下始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古公本居邠,不在沮漆之间,方古公之未至,沮漆之民,陶复陶穴,于古公无与也.古公在邠,不得谓其未有家宝,尚未言古公去邠,亦不得逆言古公在漆沮而陶复陶穴也.然则“古公亶父”四字,其为衍文审矣.绵诗皆两句为一韵,开首“绵绵瓜瓞”四字为单句,后随谓衍‘古公亶父”四字以为之配.与此意义相似,孙作云先生也说过:有人就“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说古公之时,周人还过穴居生活,还是原始社会.按:判断社会性质,主要当根据当时的生产关系,不能据穴居来判断.就本诗言,太王之时,己有百官有司,己建立宗庙,太社,则其非原始社会可知……公刘之父为不(穴出),(穴出)即窟字.意不窟之时,己不穴居,故后人称之曰“不(穴出)”,不(穴出)室居与公刘“斯  相似文献   

14.
读了《教学与进修》一九八○年第一期刊登的《一条注释的商榷》后,有些不同看法.本着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本文也来谈谈对于“间”字的解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一句:“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统编教材对其中“间”字注为:“间道,小路,这里作‘至’的状语,‘从小路’的意思.”《一条没释的商榷》(下文简称《商榷》)一文认为此注不妥,认为联系上下文看,这个“间”字  相似文献   

15.
“今”字在古文注释翻译时,常被误释误译。如: (1)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墨子·非攻》) (2) 今有一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黑白之辨矣。(同上) 《中华活叶文选》将此二例中的“今”字分别译为“如今”、“现在”;《古文百则》将两个“今”均译为“现在”,二者的翻译都不确切。首先从句子形式上看,两个例子都是“今……,则……”的格式。这是一种条件复句,前面的分句提出一个假设,后面的分句说明假设的结果。“今”是复句中的主要关联词语,  相似文献   

16.
一、境界的“大小”与“优劣”《人间词话》卷上云: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今案:静安(王国维字)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中云:“美学上之区别美也,大率分为二种:曰‘优美’,曰‘宏壮’。自巴克(按,一译‘博克’,1729-1797,英国政论家、文艺理论家)汗德(按,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之书出,学者殆视此为精密之分类矣。”此处境界“大小”之分,跟优美、宏壮(即“崇高”或“壮美”)之别,颇  相似文献   

17.
郭畀,字天锡,晚号退思,其先世洺水(河北广平)人,宋靖康间因避兵乱,迁来京口定居,故为京口人.他家自高祖起四世单传,终鲜兄弟,其祖母祷于神而得,故取名曰“畀,字曰“天锡”.郭畀的生卒年代,近人陈庆年《郭天锡年岁考略》曾作详细考证,其实就在陈氏反复引用的《郭天锡文集序》中,俞希鲁早有明确交待;“君少于余一岁;童师相从,意气已相得.”又称;“人谓骎骎要途,将自此升,而竟弗克寿,年才五十六耳!”不知陈氏为何疏略于此?考俞希鲁生于前至元16年(1279),则郭畀的生卒年自当为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醉翁亭记》,全文约四百字,就用上二十一个“也”字,后人对此有种种看法。《桑榆杂录》:“或言醉翁亭记用‘也’字太多,荆公曰:‘以某观之,尚欠一也字。’坐有范司户者曰:‘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此处欠之’。荆公大喜”。王若虚则谓:“若如所说,不惟意断,文亦不健矣。恐荆公无此言。诚使有之,亦戏云尔”《见《滹南遗老集》卷三十六)。若虚对《醉翁亭记》非常赞赏,曾讲:“《醉  相似文献   

19.
《周礼·秋官·士师》:“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 郑注:郑司农云:“傅或为付,辩(按原文为辨,据《校勘记》改)读为风别之别,若今时市买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正之。” 《周礼·秋官·乡士》:“辨(按原文为辩,据《校勘记》改)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旬而职听于朝。” 郑注:要之,为其罪法之要辞,如今劾矣。 贾疏:云“要之,为其罪法之要辞,如今劾矣”者,劾,实也。正谓弃  相似文献   

20.
1.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项羽本纪》)注:“亡人”,亡命之人。诸本旧读:皆于“亡”字断,“人”属下读。未安。下云“莫知其处”,项梁自谓不知桓楚逃亡的地方,故紧接“独籍知之耳”。若云“人莫知其处”则大家都不知道,何以项籍能知之呢!按:所论未确。此句于“亡”字读断、于“人”字读断皆可。即如选本所读,“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