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物质利益原则作为主线分析整个社会利益主体的结构和运动状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在私有制经济关系基础上的物质利益是以两大对抗阶级之间的激烈冲突的特点表现出来的,这就必须根据物质利益原则将社会主体划分出相互对抗的两大社会利益群体,即两大对立阶级。这种把物质利益的基本原则运用于对阶级的具体分析的方法也就是列宁所称  相似文献   

2.
试论物质利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最近几年,人们经常谈论物质利益原则。我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请求指教。(一) 什么是物质利益原则?据我所知,学术界目前还没给它下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定义。我认为,所谓物质利益原则,就是人们观察和处理物质利益关系的准则。在阶级社会是,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物质利益。剥削阶级的物质利益与被剥削阶级的物质利益,是根本对立的。因此,从来就没有什么超阶级的、抽象的物质利益。考茨基由于只讲抽象的“利益”,不讲阶级的物质利益,受到了列宁的批评。列宁说:“考茨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把它的一切内容都取消,只留下具有某种超自然的、唯灵论的意义的‘利益’两字,因为它所指的不是现实的经济,而是普遍福利的天真愿望。”列宁在批评考茨基时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根据日常生活中千千万万件事实所表现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来判断‘利益’的。”  相似文献   

3.
民族心理和阶级心理既是有区别的,又是有联系的,那么,它们在这种既区别又联系中形成的具体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按照唯物辩证法原理,人们的物质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民族关系、阶级关系,都是被物质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所决定的。但是,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又不是平列的关系,对确定人的本质不具有同等的意义。在阶级社会,人们的物质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直接地集中地表现为阶级关系,阶级关系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关系。所以,在宏观社会环境这个层次上,在民族和阶级的联系中,阶级关系决定和制约着民族关系。在对抗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和  相似文献   

4.
试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利益是一个具有多方面含义的社会学范畴。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利益范畴,它不是人们自由意志的创造物,而是由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按人们在生产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物质利益可划分为个人利益、集体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等;从物质利益的社会功能看,又可划分为根本利益和非根本  相似文献   

5.
<正> 利益作为唯物史观的概念,是人类生存、享受、发展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直接表现。人类的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发展资料构成利益的内容。人们在一定生产体系中的地位,决定其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从而形成利益的现实形态,通过物质利益、政治利益、精神文化利益表现出来。在一定社会生活条件下,社会、民族、阶级、集团、个人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物质利益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物质利益关系的研究是从阶级的角度进行的,尤其是在第一卷中主要研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及其由此关系导致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通过界定利益集团的概念和含义,说明了政治经济学意义上利益集团的思考角度。在进一步讨论阶级的基本含义和引申理解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不是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问题的讨论,是围绕着统治阶级的一些具体道德规范(如封建道德的忠等等)能不能继承而展开的,讨论开始,大家对阶级社会里道德有阶级性的认识是一致的。但是,如何理解道德的阶级性,却有分歧。有人以为马克思、恩格斯说过:“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便得出“所谓阶级道德,在一般情况下,也就是统治阶级的道德”的结论,多数同志对此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巾场经济条件卜的道德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很多,笔者就其中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谈谈看法。(一)我们今天探讨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是在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总的前提和背景下进行的。按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道德是人类物质生活活动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以,道德是与一定的社会基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定社会里统治阶级为了组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必须建立与自己的社会经济项础相适应的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即所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  相似文献   

9.
谈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内部发展动力问题,人们往往会提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诚然,它们作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形态所共有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仍旧存在这两对基本矛盾。但在寻找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时,只限于这两对基本矛盾的本身就难于说清问题。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的社会中,两对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阶级斗争,所以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如果我们再深究一步,那么很显然,阶级斗争又起源于各个阶级之间的不同的物质利益。历史上各个社会形  相似文献   

10.
法的基本作用,概括地讲,就是建立、保护、巩固、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法的这个作用,通过对敌对阶级的专政和对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来实现。也就是说,反映和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法,一方面,作为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进行阶级斗争和阶级专政的锐利武器而存在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是调整、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和矛盾的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法的这两个方面的作用,是缺一不可的,是相互联系的。如果统治阶级只有对敌对阶级的专政,而没有对内部的民主,就不能及时、正确地调整、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和矛盾,其统治地位就得不到巩固,专政就得不到保障,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和得到保护、巩  相似文献   

11.
一个森严可怕的刑罚的魔影,从有阶级社会以来,就和犯罪同时诞生了。它和犯罪一样,都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为统治阶级所规定的一种社会现象。在这一端是侵犯统治阶级利益的行为,在另一端就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犯了罪就要受刑罚,犯什么罪就受什么刑罚。这一对由阶级社会一胎生下来的孪生子,到现在已经生存和延续了数千年之久。在最近数十年来社会主义出世以前,刑罚这个令人听了毛骨悚然的东西,曾经忠实地替历代剥削阶  相似文献   

12.
正确全面地认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弄清“一切向钱看”同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的根本区别,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物质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动因。物质利益关系是生产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原则。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13.
<正> 任何社会里,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社会的生产关系都是物质利益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存在着物质利益.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就是为了使社会主义的劳动者获得物质利益.那么,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利益是什么呢?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人们联合起来从事生产活动以取得物质财富,并通过对社会产品的分配来占有物质财富以满足生活需要.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贯串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从直接生产领域看,社会主义物质利益最初体现在个人必要产品与社会必要产品上,进一步又表现在公共必要产品的划分上.个人的必要产品是劳动者个人利益的首要源泉,公共必要产品是劳动者的公共利益的物质表现.社会主义个人必要产品和公共必要产品的多次划分,形成了工资、和润、税金、消费基金、  相似文献   

14.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从来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每一个统治阶级都利用这一工具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它们不但通过教育机构教育本阶级的人们,而且力图用本阶级的思想意识去影响以至溶化其他阶级。这一点,历来的统治阶级都没有例外。在我国,自从科举制度盛行以后,封建皇朝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除了在剥削阶级内部选拔人材以外,还设  相似文献   

15.
自法国学者托拉西提出意识形态观念以后,意识形态概念本身引起了理论界和统治阶级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意识形态起初是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出现,本身没有任何阶级性.只是后来它与阶级社会发生了关系,本身就代表了物质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思想观念.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由托拉西提出,受法国资产阶级社会洗礼,遭拿破仑抵制,被德国哲学吸收,经马克思批判改造这一过程,最后形成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观.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语境中的意识形态虚假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语境中 ,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的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和维护意识 ,虚假性是其主体特征。这种虚假性主要表现为伪真理性、伪人民性和伪永恒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根源于阶级社会中普遍利益的虚幻性和统治阶级阶级利益的特殊性。克服意识形态虚假性有赖于在理论上建立科学的社会学说和实践上展开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腐败是指手中握有权力的人或者集团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或集团谋取不正当权益的行为。腐败现象自古有之,腐败产生发展的历史就是阶级社会产生发展的历史,从阶级产生之日起,腐败也就随之而生,人类社会分化为阶级社会以后,政治经济就被少数人把握,民主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淡化了,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所以有民主,众人公议杜绝了腐败现象的发生。随私有制的产生,阶级分化,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时,腐败现象没有一天消失过,这些统治阶级专制的社会里,统治阶级绝对的专制必然导致政治的绝对失败。  相似文献   

18.
法,是反映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由统治阶级的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随着社会形态和国家制度的更替,法经历了从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的法到社会主义的法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两类矛盾学说是关于认识和处理阶级与阶级、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理论。任何社会的统治阶级都要善于调节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矛盾,将矛盾冲突控制在由一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秩序之内。对两类矛盾处理如何,直接关系到阶级统治能否巩固,社会能  相似文献   

20.
道德作为经济基础反映的一种意识形态,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概念,而是历史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类型的道德,甚至同一阶级不同阶层,不同集团的道德观念,道德评价标准也不一致。这就是道德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所谓主体道德,就是在全社会诸多道德类型中占主体地位的道德类型。阶级对立社会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即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先后在经济、政治诸方面占统治地位,其道德在该社会存在的各种道德中也占统治地位,成为社会的主体道德。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工人阶级上升为领导阶级——特种意义上的统治阶级,其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