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营造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短新闻就是简短地再现新闻及现场的目击式新闻报道。其现场效应主要是通过营造具有极强现场感的“新闻场”来实现:首先,记者充分利用现场材料营造现场感强的新闻场;其次,记者亲临新闻现场作目击式再现报道以再现新闻场。  相似文献   

2.
震动海内外传媒界的"富士康事件"以和解而结束,这起"新闻大事件"虽然最终反仇为友地得以了结,但也暴露出了新闻报道中一些难以消解的症结记者的采访报道权用什么来保护?记者在新闻从业中怎样才能做到既行使好职能,又保护好自己?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在全世界范围的媒体上广为报道,我国新闻媒体中涉及到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新闻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代表,需要一个正确的观念作为指导,当今“环境至上论”的新闻报道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在当前的环境新闻报道中还经常出现忽略重要的细节问题,而这些细节问题恰恰是比较重要的。媒体记者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仅需要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还需要具备充分的预见意识,深思熟虑到一些“事与愿违”的问题才符合环境新闻深度报道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首先,记者采访不仅仅是出点现场声音、亮亮相貌、出点风头,而是要通过我们与观众进行交流、与被采访者进行交谈,改变那种画面加解说,千人一画面的状况,增加新闻报道的现场感觉,增强新闻事件的可信程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讲述虚假新闻材料的出现绝非偶然是虚构捏造的。所以每一位新闻编辑记者要提高警惕、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坚决抵制虚假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电视新闻中,出镜记者一直都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和要素,通过记者与节目主持人的连线,或者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的报道,会让受众更加直观具体地了解到当时当地的现状。然而,在今天这样一个媒介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尤其是在全媒体背景下,出镜记者更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更好地去适应这个新的媒介环境。基于此,本文从出镜记者的定义和作用为切入点,进行探讨,依次分析了传统新闻制作中以及全媒体背景下出镜记者的作用和变化,从而得出结论,即出镜记者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适应媒介环境的变化,在新闻报道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匿名在新闻报道中是一种特殊的处理方式。电影《罗马假日》与《大阴谋》虽然故事情节迥异,但从新闻从业的角度来看,这两部电影中的新闻记者都涉及到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的问题。本文将从这两部电影出发,探讨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匿名方式及其限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闻英语中常用的几种修辞格借代、隐喻、委婉语、典故、双关、夸张、矛盾修辞法和音韵进行比较,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并认为修辞手法的频繁运用是新闻英语的主要特征之一,不仅有助于委婉的表达记者的立场,体现出新闻报道的倾向性,还可以增强新闻报道的生动性和现场性,进一步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9.
记者手记是一种新的报纸新闻报道品种,它与已有的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形成版面组合,从而构成对新闻事实的复合式报道。记者手记体现了媒介"参与"角色特点,也体现了复合式新闻报道模式的优势,使新闻报道更具记者的个性风格,并与消息、通讯形成传播的互补效应,提升了新闻传播品质。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的策划是针对某一事件、某一热点问题,有组织地开展报道的行为。这与平日里记者各自为战的采访行为截然不同。好的新闻报道策划能体现编辑部的思想,能起到强烈的舆论引导作用,能使人们全面深刻地了解新闻事件。新闻报道策划已成为众多媒体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许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报道无不有着成功策划的痕迹。例如: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分析新闻报道,以求进一步揭示新闻与现实、新闻事实与客观存在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新闻报道是客观现实的一种图象符号,与客观现实并非同一层次。如果这一点没有偏差的话,那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如何解决?客观性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丰富生动的细节描写,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运用立体化的报道手法,告之以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现其高度的文学性和创造性,是新闻报道的新宠。新闻报道中的细节描写可分为场景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细节的使用虽然会使新闻焕发光彩,但它毕竟只是整篇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细节的描写不能随意性渲染而应把握细节的度,以免造成以次为主或喧宾夺主。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基本理论框架是:倡导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公正性和中立性;提倡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强调媒介的社会责任;推崇职业化教育和程式化操作。在自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着冲击和挑战。新闻专业主义需反思和回答这些问题:新闻报道的第一要务是什么,“人人都是记者”预示着记者职业会消亡吗。如何守卫新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如何防止新闻自由的滥用,新闻应该是本地的还是国际的。总之,新闻专业教育应该有所改变。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获得了信息发布的权利和平台,新闻工作者不应过于专注如何拼时间、抢速度和竞相“爆料”,而应该转向深入挖掘新闻事实、寻找新闻细节、加工海量信息、综合分析材料、引导受众思考和倡导社会公平正义。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应该更多地宣扬担当精神、责任意识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现场短新闻,是指记者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运用视听等多种采访手段,捕捉事实变动中的某个情节或某个片断,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以活的画面再现于报刊、电台、电视台的短小精炼、信息量大、含“金”量高的新闻报道。首先,采写现场短新闻,短是首位的,但短的要厚实,要有内容,有可读性。1.选择一个具有新意又有典型意义的点,由点到面,深刻挖掘最有价值的新闻。2.打破一般新闻采写程序的束缚,避免新闻内容的重复及写法上的教条,把主要精力放在新闻主体上。3.叙述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避免因堆砌材料导致的重心失衡。4.把冗长的叙…  相似文献   

15.
现场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感受,形象、生动、迅速地再现新闻事实、新闻场景与新闻气氛,使人们读来犹如身临其境,进而产生喜闻乐见之感的新闻写作样式。现场新闻具有真实客观性、新颖独创性、超前针对性的显著特征,由新闻事实、新闻背景、传播动机、传播方案等几个要素构成。现场新闻离不了人,没有人物活动的现场新闻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现场新闻。把人物写“活”是现场新闻采写的基本要求,是现场新闻通过再现特定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基本特性对作者的提示。  相似文献   

16.
美国媒体对华报道中出现的倾向性态度一直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基于媒体国际新闻报道态度模型,记者对报道态度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社会对负面新闻的接受程度和新闻的重要程度。仅当社会对负面报道的接受程度较高时,媒体内部报道态度才会出现差异,即关联度较高的记者会倾向于负面报道,关联度较低的记者则倾向于正面报道。基于《纽约时报》对华新闻报道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纽约时报》记者比非《纽约时报》记者负面报道倾向性更高,新闻工作者相较自由记者更倾向于负面报道,这表明美国媒体对中国新闻的负面报道现象源于美国民众对中国新闻存在先验偏见。  相似文献   

17.
新闻背景指与新闻事件、人物有联系的材料。它是对新闻的衬托性叙述。新闻需要背景材料,这是由新闻自身、受众、时代等因素所决定的。新闻报道中背景材料对其产生巨大作用;运用新闻背景要紧扣新闻事实与主题,并与之相互揉合、穿插,以便更好地达到辅助说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移情在新闻写作中的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报道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记者通过移情这种心理 ,能使新闻作品在保持客观的同时 ,有效地感染人、打动人 ,达到引导人的目的。本文从移情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记者移情的基础、记者移情的立场、写作中移情的有效表达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的空间建构是新闻报道有效叙事之重点环节,聚焦于现场的报道,是一种立足于深刻认知新闻现场和现场新闻之内在关联的选择性重构,现场既代表新闻报道的语境与情境还原,同时也是实现传受双方互动理解的一种审美超越。现场的报道空间建构不仅体现出新闻报道的时效要求对叙事策略选择的必然,更通过叙事设计的结构化、进入化策略来实践传受双方知觉场的共建,尤其在当代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空间叙事策略将伴随社会空间的心灵感知而不断创新发展。重视并有效发掘、应用那些能够激发受众感知的想象力的空间要素,才是新闻报道未来创新的方向,空间的重构也绝非是媒介技术提供的拟态逼真,而是构建合乎受众认知需求与审美体验的空间实践,是叙事的社会参与,也是其心灵对话空间的共建。  相似文献   

20.
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内嵌短视频的情况日益普遍。从信息编码角度看,新闻报道中嵌入短视频可以扩展新闻报道内容,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现场感、可信度,提升新闻报道的关注度与影响力;从信息解码角度看,其有助于受众全面、立体、透彻地了解新闻事件原委,便利受众社交化、直观化、共情化地读取新闻信息。新闻报道运用内嵌短视频应当把握相关操作要领并遵循相应的要求,方能为新闻报道增色,同时要规避不必要的法律及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