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日本最重要的思想史学家之一丸山真男在战后初期围绕民族主义的一般理论与日本民族重建的现实课题写作了大量文章。在其中,丸山真男指出民族主义运动的精神动力之一是非理性的民族情感。如果任由这种民族情感不断膨胀,民族主义将会变质并最终堕落为帝国主义。因此,民族主义必须借助民主主义的力量化解民族情感的狂动,完成"民族主义的合理化",并最终获得理性的自我治理精神。丸山对民族主义内在非理性要素的警惕直面了现代性的危机,其"民族主义的合理化"呼吁,不仅是战后初期的日本,也是整个现代世界的思想课题。  相似文献   

2.
王超 《日本学刊》2020,(4):129-150
现代日本最重要的思想史学家之一丸山真男在战后初期围绕民族主义的一般理论与日本民族重建的现实课题写作了大量文章。在其中,丸山真男指出民族主义运动的精神动力之一是非理性的民族情感。如果任由这种民族情感不断膨胀,民族主义将会变质并最终堕落为帝国主义。因此,民族主义必须借助民主主义的力量化解民族情感的狂动,完成“民族主义的合理化”,并最终获得理性的自我治理精神。丸山对民族主义内在非理性要素的警惕直面了现代性的危机,其“民族主义的合理化”呼吁,不仅是战后初期的日本,也是整个现代世界的思想课题。  相似文献   

3.
丸山真男是日本著名的政治学者和思想史学家。他所开创的日本政治思想史学,对战后日本的政治学以及社会科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罕见的影响力至今仍广泛地牵动着日本的知识社会。在思想史学界,无论是他的继承者还是反对者,几乎都以他为坐标轴来进行自身的构筑。通观丸山的思想史学发展轨迹,最初他在战争时期着力于发掘日本近代思维的萌芽,战后则转为注目传统和"文化接触"问题,最终走到追究"原型""古层""执拗低音"。其关心点和方法论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但其中的核心是连贯的。本稿拟通过把握历史的脉络和丸山思想的脉络来分析这种转变,阐明其中所揭示的核心问题,以为各种视角的丸山真男研究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小型的丸山学术传记。  相似文献   

4.
施平 《日本学刊》2001,(1):151-157
最近,三联书店出版了日本著名思想史家丸山真男的名作《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1月版),该书由王中江先生翻译。而早在1992年,区建英先生就已经把丸山真男的福泽谕吉研究论文合成一集,以《福泽谕吉与日本近代化》为题由学林出版社出版了。然而这只是初步完成了对于丸山学术著作的译介工作,更进一步地对丸山学术思想的研究仍旧是一个空白。在三联版的《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孙歌先生作了一篇名为《丸山真男的两难之境》的代译序。不过,该文基本是以文艺入手讨论丸山在文学领域中的研究,而在实际上,丸山真男一方面在广泛的学术…  相似文献   

5.
丸山真男,1914年生于日本大阪。父亲是著名的政论记者丸山干治(1880-1955年),曾在《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等报纸的时事评论专栏任主笔。丸山干治的朋友中有领导“大正民主主义”运动的长谷川如是闲,年轻的丸山真男通过与长谷川的交流受到“大正民主主义”和实用主义气息的感化。丸山真男就读于当时日本的第一流大学——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院,在那里他受到新康德派的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的影响,并且师从于该校法学院教授、政治哲学家南原繁(1889-1974年)。丸山真男大学毕业以后就任该校法学院的助…  相似文献   

6.
丸山真男的"主业"与"副业"是有内在关联的。丸山的思想世界由三个领域构成:"着眼于明治维新近代的一面,以及德川社会中近代要素的成熟"的相关研究;寻求"一般被看作是对日本精神构造和日本人行为方式缺陷、病理的诊断"的一系列研究;探索日本人思维构造的"原型"(决定了日本在接触外来思想时的应对模式)的研究。这三个看似不同的研究领域并非是零散不相关的,而是作为整体形成了一个环形结构。在丸山的思想世界中,他的第一、第二个研究领域主张由"近代的人格"支持作为"永久革命"的民主主义,以此来变革现实,而他的第三个领域对执拗阻碍这种变革意识的日本人精神的"古层"进行了冷静透彻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略论丸山真男的日本思想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学者丸山真男在日本思想史研究上的重要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以荻生徂徕为主要解剖对象,深刻分析了日本德川时代中“近代意识”的特殊萌生过程,其二,系统研究了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阐述了其思想及其方法的现代价值;其三,发掘了日本历史意识的“古层”,揭示了日本思想史中所隐藏的秘密(个性)。  相似文献   

8.
战后的日本社会学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在日本社会学的战后史上,福武直教授处于主导的地位。在战后的日本社会科学界,福武直的社会学可以与丸山真男的政治学、大冢久雄的经济学齐名,他和清水几太郎、日高六郎等社会学家代表了战后的新社会学,他是日本社会学新生和重建的旗手。福武直1917年出生于日本冈山县,1940  相似文献   

9.
丸山真男(1914—1996)被称为"战后日本最著名的思想家",他从青年时期到晚年一直都非常关注社会主义。尽管在座谈会等场合频繁提及社会主义,但他并未就自己的社会主义观有过完整的论述。本文以丸山的谈话和回忆录中的发言为素材,按时间顺序梳理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考察过去丸山论中未曾关注到的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分析以下三个断面来阐明丸山社会主义观的变化轨迹:1928年普选时丸山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关注,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以及罗莎·卢森堡和格奥尔格·卢卡奇等人的作品之间的思想联系,以及1960年初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盛邦和 《日本学刊》2002,(3):110-122
丸山真男接受西方现代化理论 ,对什么是现代化的表述 ,与西方语境并无两致。他与国粹、国学者都保持不小的距离。然而他对现代化论中的“西方中心说”显然抱怀疑的态度。他提出“历史古层”的史学观 ,采用精神考古的方法 ,以丰足的资料描述现代化在日本固有文化中“自行”演化的历程。不过 ,丸山在学理思想上依然对西方科学技术、民主制度、理性思维表示热忱的欢迎。工具、制度层面的西学论与文化层面的传统论的结合是丸山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伊藤虎丸和竹内好对日本反省和批判思想是一致的.伊藤虎丸继承了竹内好强烈的现实感和反省意识所构成的主体精神的自觉,对鲁迅及其中国现代文学的思考,是立足于对日本近代化的反省与批判上,包含着对历史的深刻认识.与竹内好不同的是,伊藤虎丸是从对战后日本现实问题的反省开始他的鲁迅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也是对"战后民主主义"的再确认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战后改革",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重建、复兴和再度崛起。"战后改革"在政治上的核心成果是制定了以自由民主、和平、人权为三大支柱的和平宪法,并以此作为日本政治的基石。本文采用历史学的研究视角,以"大正民主主义"为切入点,通过聚焦这一时代的代言人吉野作造的思想与实践,透视"大正民主主义"与"战后民主主义"的历史脉络,揭示"战后改革"中的本土历史经验与外来元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对"战后改革"成果的影响与制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考察丸山真男"古层"论的提出过程,分析历史意识之"古层"思想的内涵,认为丸山提出的"古层"论是对日本思想中解构外来思想的某种共通模式的探究,并非国粹主义,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复古或保守思想;日本的超国家主义随着战败解体,而"古层=执拗低音"却依然持续,并阻碍着近代主体的产生.在今天,如何使"古层"思想融入全球化语境中,也许是日本从传统思想的深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战后初期日本和平民主主义思潮的特征及其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崔世广战后初期,与日本的各项民主化改革相伴随,在日本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和平民主主义思潮。这股思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对当时的日本又产生了什么影响?下面,仅试对这些...  相似文献   

15.
丸山敏雄(1892—1951)是日本战后著名伦理学家,以创立“实践伦理学”和创建民间的伦理研究所而著称于世。特别是在他逝世后的40余年来,在他们事业继承人丸山敏秋和其他有志于研究和推广他的事业的日本伦理学家们长期努力下,不但弘扬了这一学说,而且扩大了研究所的活动范围,会员大增,声誉鹊起。从近年实际效果看,这一新伦理学以其对日本旧道德的根本弊病所持的独到见解,以及该所理论紧密联系实际,面向一般会员,重视普及工作,为许多社会人士所公认。这一学说的理论和实践,在提高会员的道德情操、稳定家庭、社会和发展社会经济等方面,均起到积极的作用。1992年是丸山敏雄诞辰100周年纪念。本文拟将丸山敏雄的主要学说和伦理研究所的活动,作一简介和评述。  相似文献   

16.
一、1945年后政治学的状况1946年,日本政治学的先驱之一丸山真男在一篇题为《作为科学的政治学》的文章中写道:“政治学在日本没有值得恢复的传统,一切都依赖它未来的发展”。他认为,政治学是否能象美国和英国那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国民有无独立和公开地研究政治活动的自由。如果政治学和政治活动在概念  相似文献   

17.
所谓现代日本朱子学,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学者研究朱子学的情况。对于这个时期日本朱子学研究的特点,日本岛田虔次在《战后日本宋明理学研究的概况》中有所概括。他说:“战败后,随着社会状况的激变,学界的情况也大有改变。在继续历来的哲学意味的研究之外,作为新的倾向,可以说还有所谓思想史,即思想的社会史,或者叫做社会的思想史。这是超越儒教、佛教的区别,探求时代的意识——思想的一种见解。”这就是说,现代日本  相似文献   

18.
战后 5 0年 ,日中关系及日本的中国研究处在转折关头。其间积累的研究成果固然不少 ,若作为“研究史”来概括的话 ,给人的感觉依然还是“战后日本思想史”的反映。战后日本的学术研究 ,无论哪个领域 ,都是以战败为契机进行自我批判 ,在此基础上批判和否定日本的学术研究。所谓战后日本思想史 ,就是指在这种“反省”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没发生什么 ,思想界怎样出现真空以及如何变质的历史。1 945年以后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思想界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1 970年前后 ,“左右的对立其实没有意义”的想法出现在日本。从日中思想交流史方面看 ,日本…  相似文献   

19.
丸山真男提出的两大方法论,即文化接触论与古层论,对于整体把握日本思想文化的特征显得至关重要。探究日本思想文化的本质特征时,不仅需要从时间变化考虑文化的发展轨迹,也需要从空间广度思考日本与东亚其他思想文化间的相互影响。在近代之前,东亚地区出现的这些思想文化传播以及互相影响的关系,并非同步进行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差。各个文化圈相互封锁的独特性并不会因文化的传播和相互影响而有所动摇,但不可忽视的是外来思想文化传入日本之际不断地受到日本本土思想文化的修正。象征着天皇制的古层在日本历史演进中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始终连绵不绝。可以说不断接纳外来文明的同时又不断对其修正与演变的历史,才是真正的日本历史。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横松宗先生1987年7月在辽宁大学一次学术报告会上的发言,后由作者修改后惠赐本刊。本刊编排时,对译文文字作了一些技术处理。作者横松宗,1913年生人,专攻中国思想史、教育史,曾任九州中国研究中心理事长。主要著作有《现代教育学入门》、《战后民主主义与教育》、《鲁迅的思想》、《鲁迅——民族的教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