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世界上明确立法禁止在就业中歧视有前科者的国家只有加拿大、韩国和美国少数的州。在美国的司法实践中,法院审理有前科者就业歧视案件采取的是合理性审查标准,因此,涉及限制有前科者就业资格的案件大都判为合宪。我国台湾地区限制有前科者就业资格的立法也很严格。以台湾司法院大法官释字第五百八十四号解释为契机,台湾的学者和实务部门提出以宽容原则来限制有前科者的就业资格。与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和实践相比较,我国对有前科者就业资格的限制是极其严格的,我国应该采取宽容的原则来合理限制有前科者的就业资格。  相似文献   

2.
重建我国刑法中资格刑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往今来,资格刑作为一种剥夺罪犯享有某种资格的刑罚方法,在惩治犯罪、预防犯罪等方面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世界刑罚由严酷向轻缓的发展,其更以独特的魅力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刑罚体系中也将愈来愈占居重要的地位。但是,综观我国现行刑法,对资格刑的规定尚欠完整和科学,且在刑罚理论中也少有系统论及,使其受到了不应有的冷落。这种状况的存在和延续已经远不能适应我国现阶段同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严重破坏经济秩序犯罪作斗争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用客观、理性的目光重新审视我国刑法关于资格刑的现有规定,并结合我国新时期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刑事立法例中的合理因素,重新构建一个较为系统、科学的资格刑体系,以充分发挥资格刑的最佳功效。  相似文献   

3.
当前,刑罚目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已经不仅是一种理论需要,更成为一种立法现实.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刑罚目的体系的重构与整合就成为了难题.现今西方已经发展出了报应限制理论、预防限制理论以及阶段区分理论等三大整合范式.面对纷繁复杂的理论争论,基于刑罚目的体系的同一性与个殊性要求,可以对刑罚目的体系尝试一种"阶段优先"的理论整合模式.以此实现多元化刑罚目的体系的内部和谐.  相似文献   

4.
范辉清 《北方论丛》2008,46(3):152-156
刑罚理论和实践中一直将矫治视为刑罚的重要制度以及行刑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刑罚意味着矫治犯罪人"这种认识实质上混淆了刑罚与矫治的关系.刑罚与矫治的异质性,表现在刑罚与自由刑的关系、劳动的刑罚解读、矫治的刑罚独立性理性分析、刑罚与矫正混淆的实践危害性等几个方面.矫治的刑罚独立化理论是解决目前理论界关于刑罚本质报应论与矫正论争议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现行越南刑法典有关刑罚体系的立法内容,不仅彰显出其自身的特点,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同时也与世界多数国家刑罚的立法思想趋同。学习和借鉴越南刑罚体系的优点,完善我国刑罚体系方面的立法,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把罚金刑提升为主刑;在主刑中设置警告刑;提高有期徒刑的期限;改善没收财产刑;增设资格刑并在主刑中配置资格刑;修改剥夺政治权利资格刑。  相似文献   

6.
经济犯罪是市场经济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对经济犯罪的刑罚适用关系到能否很好的调整和减少经济犯罪。从经济犯罪的特点和成因考虑,对经济犯罪过度推崇适用死刑,非但不会从根本上遏制犯罪的增长,相反重刑万能主义的盛行只能使刑罚趋于极端并失去其固有的威慑力而得不偿失。在限制死刑适用的同时,应当扩大其他刑罚手段如罚金刑、资格刑的运用,达到刑种设置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律璞 《理论界》2006,(6):178-179
近代中国在西方刑罚人道主义理论影响下,采用刑罚人道主义原则。废除肉刑,限制死刑,删削酷刑,逐步建立起以自由刑为核心的刑罚体系,为实现刑罚人道主义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刑罚中借鉴社会服务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服务作为限制自由刑的重要形式 ,体现了现代刑罚的社会化、个别化、谦抑性、教育性、人道性等特征 ,在西方国家得到了普遍的确立。对于我国而言 ,社会服务刑罚有利于完善现行刑罚体系的缺陷 ,降低刑罚执行的成本 ,而且与我国的刑事政策和刑罚理念相吻合。因此 ,吸收社会服务的合理因素 ,改革完善管制刑、罚金刑和缓刑、假释制度 ,对于完善我国刑罚制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刑罚理论是与犯罪理论紧密相连的,对刑罚的科学认识是以对犯罪的科学认识为前提并共同发展的.以对犯罪与刑罚关系的历史科学认识为依据,科学的刑罚认识应当是惩罚犯罪与预防犯罪的有机统一.为了控制犯罪率的上升,刑罚应当以预防犯罪为目的;为了实现刑罚的正义以及满足人们感情的需求,刑罚也应以惩罚犯罪为目的.预防犯罪是刑罚的首要目的,同时要受到惩罚犯罪目的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经济犯罪是市场经济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对经济犯罪的刑罚适用关系到能否很好的调整和减少经济犯罪。从经济犯罪的特点和成因考虑,对经济犯罪过度推崇适用死刑,非但不会从根本上遏制犯罪的增长,相反重刑万能主义的盛行只能使刑罚趋于极端并失去其固有的威慑力而得不偿失。在限制死刑适用的同时,应当扩大其他刑罚手段如罚金刑、资格刑的运用,达到刑种设置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刑法谦抑理念下的刑事和解法律规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刑法可称之为"变动中的刑法",其在中国当下社会情境中应从理念上予以推敲,推敲其产生的基础,推敲其变动的原因,推敲其发展的逻辑脉络,使刑法在推敲中走向完善。刑法谦抑理念的勃兴体现着变动中的刑法。在现代法治社会,刑法谦抑性是刑法应有的价值意蕴,具有限制机能,其通过刑法处罚范围(犯罪圈大小的划定问题)和处罚程度的限定加以体现。刑事和解恰恰是刑法对传统刑法理念的挑战,是对刑法谦抑理念的回应。刑事和解旨在软化刑法的强制性,增强刑法的诱导观念及道德重建功能;刑事和解是公法的私法化的表现,是罪刑法定原则司法化的具体体现之一,是刑法谦抑理念在刑事司法程序或者说是刑事司法制度层面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2.
张磊 《学术探索》2014,(10):31-35
通过梳理我国关于食品安全刑事法律规范、国家机关有关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文件、立法实践活动,提炼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化、重刑化的刑事立法政策.在此基础上,反思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政策在定罪政策与制刑政策方面的缺陷,进而对我国食品安全刑事立法政策应然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最终做到: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基本导向,注重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的平衡,从“厉而不严”走向“严而不厉”,坚持特定时期的犯罪化、重刑化,并以非犯罪化、轻刑化为最终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罚金刑之数额规定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幅度增加可以判处罚金刑之犯罪的数量,是1997年刑法的重要特点。而罚金刑之价值的有效发挥,与立法规定关系密切。本文在总结了我国罚金刑在数额之立法规定模式及特点之后,重点分析了我国现行罚金刑之数额规定的立法与罪刑法定原则之要求的不适应性,导致罚金刑异化的可能性,司法操作的难于规范性,司法裁判的难执行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罚金刑数额规定的基本思路:维护罚金刑作为刑法的性质;科学确定罚金刑与自由刑的比例;以限额制作为罚金刑的主要规定方式;对不同模式的罚金刑设定不同的数额标准。  相似文献   

14.
罪刑法定原则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是经历了长期而又艰难的考验与争论后,在中国立法史上取得的阶段性胜利。然而,罪刑法定原则的真正最终实现却依赖其在刑事司法领域中的适用。目前,罪刑法定原则在刑事司法适用中还存在着种种缺憾,为了克服罪刑法定司法化的障碍,其理想设计即是规则与解释和裁量的平衡适用。塑造其坚持在罪刑法定原则实际代价中的人权保障与罪刑法定原则框架下的社会保护相统一的刑事司法品格,从而树立起罪刑法定原则在刑事法治领域内的权威,使其名符其实地成为刑事法律中的帝王规则。  相似文献   

15.
客观处罚条件 ,是指犯罪成立之后 ,国家对犯罪进行刑罚处罚必须具备的某种客观事实条件 ,其实质是以某种客观条件的具备与否来限制国家刑罚权的发动。我国刑法应当引入客观处罚条件的概念 ,以完善犯罪构成 ,消除目前理论中的混乱。我国刑法引入客观处罚条件的概念应当解决四个理论问题 :1 .客观处罚条件与犯罪社会危害性的关系 ;2 .客观处罚条件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关系 ;3.客观处罚条件与过失犯罪中危害结果的关系 ;4 .客观处罚条件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处遇——刑事政策视域下的学理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处遇是我国刑法适用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基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主体身份,产生了与之相对称的以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理念,并在刑事立法和刑事解释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中学理解释在弘扬该刑事政策的基础上,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处遇上倡导:对刑法典第17条第2款的解释和适用,应坚守行为说+罪名说的限定方式;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处遇上,预防是刑罚适用的正当化依据,应从刑罚种类的限制性适用、刑罚裁量制度的扩张性适用及刑事和解等方面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社会秩序对于一个国家的存在与发展来说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人们过度崇尚用刑罚的强制力保障秩序,忽视伦理在预防和控制犯罪方面所起的广泛的、深远的作用,那么再严密的刑事法律和政策在犯罪浪潮面前,只能力不从心。因此国家刑罚权的实施应建立在伦理价值的基础上,做到最少的刑罚维护社会秩序,并最多地保留个人自由领域,力求自由和秩序的合理平衡,实现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于十六国的刑事法制,由于史料的散佚和缺失,至今无人专文论述,本文从统治者的刑事政策、刑罚适用原则、刑罚制度、刑事罪名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十六国的刑事法制,认识其特点,概括其成就,发现其在中国古代刑事法制发展道路上留下的足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封建社会的刑罚 ,由于其相同性质的社会制度 ,不同朝代可以传抄、沿用。而社会主义必须彻底废除旧刑罚 ,创立新刑罚。但是 ,不管旧刑罚还是新刑罚 ,作为法律文化 ,它们之间必然有着历史的联系。社会主义的刑罚适用在法律文化方面对封建社会刑罚适用有批判地继承和创新 ;社会主义“法德并举”的治国方略对封建社会“刑礼并用”治国方略有批判地继承和创新 ;封建社会严惩贪官污吏为我们反对腐败提供了历史经验 ;封建社会对死刑的慎用对我国改革死型制度也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霍布斯是资产阶级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刑法思想十分丰富。他认为,犯罪的概念为以言行犯法律之所禁或不为法律之命令;一切犯罪源于无知、谬误和激情;罪与非罪应以法律为依据;刑罚可分为人罚和神罚,人罚包括体刑、财产刑、名誉刑、监禁、放逐等;刑罚权的依据在于人民的放弃而非授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