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了許多有关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关系問題的文章,我們認为,批評德麟同志所谓人能“消灭客观规律”的論点是完全必要的;强調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結合的精神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不过,我們也感觉到,許多文章有些“矯枉过正”,把主观能动性說的太死了,在理解上有点片面。因此,我們想在主观能动性問題上談談我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一“按劳分配”还能不能发揮积极作用关于“按劳取酬”的問題,近来颇有些爭論;这爭論大体上是随农村开始实行“部份供給制”展开的,等到城市工人也提出要取消“計件論资”之后,对“按劳取酬”的非议就更多了。曾經有一个时期,“按劳取酬”被說得好象是就要完結其历史使命的东西;甚至被說成是从来便不該有的东西;这是片面的看法。首先我觉得应該指出的是:某个制度是否合理和是好是坏,是一个問題;某个制度是否会成为客观存在,又是另一个問題;把“按劳取酬”說得再坏些,也并不等于这个制度就該馬上消灭。  相似文献   

3.
10月5日,广东历史学会召开了一次学术座談会,討論历史观和方法論問題。刘节先生在会上作了多次的发言,反复地說明自己的論点,对其某些重要論点,作了补充和发揮。参加座談的同志,就刘节先生近两年来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提出的錯誤历史观和方法論問題,特别是刘节先生在会上的发言所涉及的一些主要問題进行了分析批判。刘节先生发言的主要内容如下: (1)刘节先生說:我的“天人合一”說,是要以人来統一,而不是以天来統一,也就是以人来掌握自然规律。人掌握自然规律必須是两个方面的:一是如心理学的自然规律,这是主观方面的;一是如物理学的  相似文献   

4.
裴文中先生和贾兰坡先生在《新建设》发表了关于曙石器問題和中国猿人文化問題的两篇文章,以及1961年9月22日两位先生和吴汝康先生在《人民日报》发表对于这些问题的意见,综合起来,大概有如下几个问题:一、“曙石器問題”,二、人的系统从猿的系统分出来的时期問題,三、“木器时代”或“使用天然石块的时代”問題,四、中国猿人石器的性质問題,五、中国猿人的“骨器”問題。  相似文献   

5.
朱光潛先生发表在《新建設》1960年4月号的“生产劳动与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一文,副标題曰“馬克思主义美学的实踐观点”,他說列宁的反映論还不足以完全解决美学根本問題,尚須加上馬克思論艺术时所持的、与“社会意識形态的观点”相并行或相結合着的,“生产实踐的观点”那一論点的补充論証。其中关于“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的解釋,又是他在“美学研究些什么?怎样研究美学?”一文相关部分的进一步发揮。全文处处引証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为依据,不少地方把問題談得相当深入,值得特别重视。但他关于美的基本看法,在这一篇里虽未明言,在前一篇里却依然坚持“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統一”(加了“辯証的”三字),“純粹主观的美与純粹客观的美,都不存在”。正如(?)仪同志所指出的,他仍是保持着旧观点,只是作了新說明。朱先生这篇文章的內容很丰富,涉及不少美学根本問题。其中有些見解,并非都是錯誤的,甚至很精辟,本文不一一分析。只拟圍繞何謂“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及其附带有关諸問題,試提几点质疑,向朱先生和致力于美学研究的同志們求教。  相似文献   

6.
工业企业的規模問題,是工业基本建設中一个带有根本性質与长远意义的問題。我国早在制定发展国民經济的第一个五年計划时,就已明确地指出了大中小型企业的配合問題。1956年4月,毛澤东同志在党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議上做了关于“十大关系”的报告。根据毛澤东同志报告的精神,周总理在党的“八大”第一次会議上所作的“关于发  相似文献   

7.
列宁說过:“可以把辯証法簡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的統一的学說。这样就会抓住辯証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說明和发揮”。(列宁:“哲学笔記”第二一○頁) 但是,列宁所說的这个辯証法的核心,并沒有經常地为研究辯証唯物論的哲学家所掌握;在相当長的时間內,哲学家往往忽視了这个辯証法的核心。列宁在“談談政法問題”中開头就說  相似文献   

8.
这一期,我們除了繼續发表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規律的討論文章外,又发表了关于計件工資問題,关于“两个过渡”問题,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規律問題,两条腿走路与对立統一法則問題,教育上的理論与实践问题,以及心理学和文学的阶级性等問題的文章多篇。这些問題都值得学术界研究和进一步展开討論。关于“两个过渡”問题,实貭上是对不断革命論和革命发展阶段論的理解問题,而这个問題,又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規律問題,两条腿走路問題,理論与实踐問题,都属于唯物辯証法在实踐中的运用和发展的問题,过去一年在社会主义建設大跃进中,生动地发展了唯物辯証法,有待于理論工作者加以总結和闡明,以便进一步指导当前的实踐。这些文章,都是属于探討性、研究性的,可能正确,也可能錯誤。我們发表出来,目的在于經过討論,集思广益,以加深对問題的理解和培养追求真理  相似文献   

9.
在本年“文史哲”第六期上,刊載了郭毅生、湯池安二同志所寫的“论甲午黄海大战与中国北洋海军”一文。該文比较全面的分析了多少年來一直是含糊不清的几个問題,这些問題就是:在黄海大战中北洋艦隊所采用的隊形是否正確的問題,黄海大战究竟是誰勝誰負的問題,以及北洋艦隊最終复滅的根本原因等問題。六十多年來所以没有能够正確的肯定北洋海軍的歷史地位和它的作用,所以沒有能够使人們正確的区分和对待北洋艦隊活动中正確光明的一面和黑暗腐朽的一面,这不能不说是和上述問題得不到正確的解决有关系的。而郭湯二同志这篇文章的最大益处,就在于它  相似文献   

10.
在今年第一期《江汉学报》上,发表了邓翰維同志《对现阶段农村人民公社級差地租問題的初步探索》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不仅探討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級差地租”的形成及其分配問題,而且还涉及到馬克思主义地租理論的一个根本問題,卽:級差地租发生的原因,或者說,級差地租形成的經济条件問題。对这个問題,想談一点极不成熟的看法,井請教于邓翰維同志。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1958年社会主义大跃进中,党中央对教育工作更明确的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級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結合”的方針。这个方針公布后,历史系全体师生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多次学习与辯論,提高了認識,师生一致表示积极拥护这一方針。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历史科学如何为无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哲学界关于邏輯問题的討論,是从一九五六年在党的“百家爭鳴”方針指导下展开的。通过近几年来热烈的討論,大大推进了对于邏輯学中一些基本理論问题的研究。首先引起討論的是形式邏輯与辯証邏輯的关系問題。自从周谷城同志在《新建設》上发表了“形式邏輯与辯証法”一文,对这个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后,很多同志对周谷城同志的看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討論就广泛而热烈地展开了。但是,大家在討論中逐步感到,要解决这个問題,首先必須解决形式邏輯和辯証邏輯本身的一些理論問題。于是,接着就从形式邏輯的对象和客观基础等問題,进而集中到真实性与正确性的相互关系問題的討論,并且圍繞这一問題来探討形式邏輯的对象、客观基础及其認識作用。茲将討論的情况和当  相似文献   

13.
老子的思想     
一老子的身世二十年前关于老子的身世和“老子”这部书曾經有过热烈的爭辯。老子的籍貫和年代有問題;“老子”是一部什么时候的書有問題;老子究竟是誰也有問題。爭辯是有收获的,我們明确了許多問題,虽然不能說大家沒有分歧的意見了,究竟减少了分歧。問題所以复杂,部分由于“史記”老子本傳的离奇,部分由于“老子”一書的內容有問題。关于老子的籍貫,“史記”本身就有不同的說法,今傳流行的“史記”本文是: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而高亨先生的“史記老子傅箋証”說: 孔穎达礼記曾子問疏引史記云:“老聃,陈国苦县賴乡曲仁里人也。”……是史記一書,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問題,学术界已討論好久了。苏联从1951年討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未定稿时就曾討論这一問題,直到現在还未取得一致的意見。但通过几次規模較大的討論,大家对这个問題的認識已深入了很多。我国經济学界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也是一直在不断地探討和研究这一問題,发表了不少有益的意見。最近,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在“关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决議”中,明确指出人民公社无論在工业方面和农业方面,既要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于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的討論,是在1959年《哲学研究》第11—12期轉載了同年10月11日世誠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物主义的原理嗎?”一文开始的。这篇文章对《哲学研究》1958年第一期所載郭月爭“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题是哲学基本問題的第二个方面”一文中的論点,提出了反对意見。世诚和郭月爭在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题上針鋒相对的意見,引起了我国哲学界的普遍注意。到目前为止討論已进行了五个月,先后发表了郭月爭、王若水、周景芳、撒仁兴、世誠、李唯一等的文章,分別刊登在《哲学研究》《紅旗》和《光明日报》的《哲学》专刊上,其它刊物也陆續发表討論文章,着重討論了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并开始討論錯誤的思想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以及对思維和存在共处于一个統一体中如何理解等方面的問題。现将討论以来各方意見,特別是四、五月份以来的討论情况綜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学术月刊》1960年第一期发表了賈文昭同志的《試談文艺理論中几个爭論的問題》,将近几年文艺界討論的主要問題,作了概括介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中有許多论点是正确的。不过,关于典型問題的某些論点,我們有不同的看法,特提出請教。 賈文昭同志說:“共性无論如何离不开阶級性,分析典型无論如何离不开阶級观点”。无疑,这話是完全正确的。但作者又論述了“需要解决典型的种类問題”,却这样說: 典型是否只有阶級、阶层的典型?有没有时代、民族的典型?不少同志一談到典型,总是只  相似文献   

17.
广东历史学会于三月十三日,举行了一次历史主义和阶級观点問題的討論会,与会者就史学界当前討論的历史主义和阶級观点問題,以及对在中国农民战爭史研究中如何运用阶級观点和历史主义这一问题提出的有关爭論的主要問题,展开了討論。关于起义农民有无自己的思想作为行动指南的問題 在发言中,許多人都不同意蔡美彪同志关于历次起义农民“只能以封建的綱紀、封建的理論来反抗封建  相似文献   

18.
一山东是“典型龙山文化”的主要分布地区,遺物丰富而且优美,表現在陶器方面尤其突出,因此龙山文化有首先在山东发現的可能。根据我們最近发現的資料証明:这不仅是現代如此,而且远在二百余年前,龙山文化遺物也早为山东学者所注意。我們发現龙山典型器物陶(?)曾入清初山东名画家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亦自称南阜山人,胶县人,1683年生,1748年卒)画中,我們根据画上的題記,又寻找到了出土这个陶(?)的遺址,互相参証,正可說明这个問題。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和研究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論和社会主义經济运动規律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一些有爭論或疑难的問題。在《关于生产关系的几个理論問題的研究》一文中(載1961年12月18日《光明日报》),我曾对其中的“所有制問題”、“生产关系总和問題”以及“生产关系和經济基础问題”,提出了自己的粗淺認識。本文拟繼續就馬克思主义学者有爭論的“生产力二要素或三要素問題”作一些研究和討論。  相似文献   

20.
今年第二期《学术研究》的“关于学术研究方法論問题的討論”专栏,发表了刘节先生的以《怎样研究历史才能为当前政治服务》为題的討論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刘先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历史研究的方法論問題,而所有的問题又都是围繞着阶級分析方法是否适用于研究孔子及其思想这个中心問題的。刘先生文中还特別声明:这些“虽然是个別問題,也可“以偏概全”,‘一隅三反’”。从这个声明看来,刘先生在这篇討論文章中,显然是試图以孔子及其思想的討論来“概”和“反”及整个古代历史和古代历史人物的究方法論問題,即:阶級分析方法是否适用于研究古代历史和古代历史人物的問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