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保护文化遗产,发展先进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遗产传承的理论内涵有两条:一是遗产继承,二是遗产创新.所谓遗产的继承是指遗产由历史积累而来,它具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性,有着历史根基.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为先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多样性文化原型及其构筑材料.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演进的历史,其核心是礼与法的融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演进是以礼文化和法文化的冲突、整合为主线的.史广全先生的力作<礼法融合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演进>,正是建立在礼与法融合的基础上,论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演进的历史.史先生将全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礼法融合的理性透视.史先生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了回顾与反思,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另一部分是礼法融合的历史进程.史先生提出了礼与法融合萌芽、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的新分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史先生在成书说理上有着水的品性,把礼与法关系梳理得圆润稳妥.其作是哲学和史学的高度契合,是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佳作.  相似文献   

3.
钱宗范  李敏 《创新》2015,9(1):63-66,127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元素,随之形成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球热潮。如今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对儒家思想的总结、概括和发展,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总结和发展,是中华民族构建思想体系与价值系统,因此,赋予其"华学"的名称能更正确、科学地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同时,学习华学,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蓝武 《创新》2018,(2):37-44
2015年中国"土司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昭示着中国土司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各土司文化资源富集区在积极推进土司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将在更大范围内、更深程度上推进土司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资源与经济优势,实现土司文化价值的最大化.新形势下,市场引导,品牌引领,创新驱动,差异化发展,无疑是实现土司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汪介之 《阅江学刊》2010,(6):108-113
俄罗斯学者米.巴赫金的治学领域宽广,对人文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俄罗斯本民族的文学和文化遗产是巴赫金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孕育、生成和发展的主要资源,但他对于中国文化和文学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这集中体现在他撰写的一份题为"中国文学的特征及其历史"的提纲中。巴赫金看到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确认从事一般文化与文学研究、探索人类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规律离不开对中国文化与文学的把握,这其实是他在观照东西方文化关系和思考世界文化发展问题时必然形成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王凌宇  方晓伟 《探求》2015,(6):97-101
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开发的题中应有之义。扬州地名文化遗产是呈现地域的文脉、传递扬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认同感和历史感、承载扬州地域所特有的民俗文化和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及理想信念等的重要载体。健全完善扬州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组织机构、加强对扬州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利用,加大扬州地名文化遗产在国际上的弘扬与传播,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有利于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批城市文化遗产被破坏,以全球化为背景的中国城镇化呈现出同一标准的“化城镇”态势.趋同的城市风貌与日下的社会风气使城市与人均陷入了自我的迷失,从而诱发了城市发展的文化安全问题.新型城镇化提出了怀乡范式的建设目标,其实质是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安全守卫整合为一体两面,通过文化遗产维护城市特质与市民认同,实现城市文化安全,进而达到文化自信自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总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东北亚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由于受到汉字、儒家思想和"中国化佛教"等中国文化要素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以日本和朝鲜半岛为边缘,有着丰富的同质性内容和鲜明的共同演进逻辑的"文化圈",亦决定了以东北亚文化传统为基石构建面向未来的"文化共同体"的可能性.面向这一远景,同质性文化传统提供了东北亚文化未来发展的价值坐标,也指明了东北亚各国以共同文化为基础的文化对话与合作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丁文 《学习与探索》2001,4(1):122-127
同许多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社会及其向工业社会转化过程中,有着自己特殊的发展道路,这主要是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造成的.中国有着特殊的社会经济结构与经济模式,特殊的国家政治体制与政治规范,特殊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民族精神.中国的这种特殊的发展道路也决定了我国必须选择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和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北京是世界上著名的古都 ,它融汇着中国各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世界多种宗教文化 ,凝聚着中国辉煌的建筑文化艺术 ,体现着古代东方城市完美的文化氛围。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北京作为古都名城凝聚的宗教文化 :城市与宗教文化 ;宗教符号与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 ;“和”的宗教思想对北京文化的影响 ;最后 ,着重研究宗教与北京人文空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亚光 《社科纵横》2005,20(1):8-10
国务院两次批准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甘肃共有 5个城市 ,天水、酒泉、武威、张掖、敦煌。为使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进一步深入 ,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切实保护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武威为例证 ,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甘肃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这四个方面是 :丰富的文化遗产 ;时代的必然要求 ;名城的保护规划 ;经济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吴艳冬 《社科纵横》2012,(4):214-215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的整体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多样性的价值。本文从非物质文遗产的概念出发,简要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价值,着重探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拟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蓝武 《创新》2013,(2):119-124
绵延近千年的土司统治,给南丹县留下许多珍贵的土司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对深化南丹县地方史与民族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对当今南丹县域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利用价值。南丹县应加大对土司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利用力度,依托土司文化打造县域旅游品牌,强化县域旅游的文化特色,丰富县域文化旅游的内涵,增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促进南丹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天义  张涛 《社科纵横》2008,23(12):54-57
地域文化的差异导致区域间经济的差距.处于中国西部河西走廊的张掖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差异造成的.虽然张掖在科教、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有其特有的区位优势,但张掖并没有把这些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张掖要发展,就必须引进和学习先进文化,继承河西文化的"博大"风范,利用丰富的文化遗产搞好张掖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同时,依托丝绸之路,利用丝绸之路支撑点的地位,大手笔构建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建设生态城市,把张掖纳入河西走廊城市群,从而推动张掖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术交流》2013,(2):1
"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是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发挥学术报刊理论探索和舆论导向功能,促进我国旅游文化产业科学有序、繁荣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历史学版)、学术交流杂志社研究决定,联合开展"旅游文化产业研究"征文活动。一、选题范围1.旅游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外延;2.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与历史遗存保护;3.旅游文化产品品牌打造与历史遗产的挖掘和整理;4.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5.旅游文化产品生产与消费;6.政府管理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7.发达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借鉴;8.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9.旅游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乡村文化振兴,就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繁荣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梅州客家山歌是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同时也是梅州客家人的精神文化载体,其思想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是客家精神之所在.在梅州地区开展了以客家山歌为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调查研究,从而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当地客家山歌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试图对当地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出有效建议、探寻客家山歌传承和发展的阻力.  相似文献   

17.
与年代久远的古代文化遗产相比较,近现代文化遗产的历史较短,只有百余年甚至几十年,但是它们也同样是社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物证,同样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日本人的认识观具有多重性。日本文明与天皇制及东亚儒教文化、西 方文明和本土的武士道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不同于大陆国家中国和半岛国家韩国的日本 岛国文化特征。日本也因此形成了不同于中韩两国历史认识的日本人认识的特质。本文从 上述日本文化特质出发,分析了日本人对天皇制、日本战犯远东国际审判和靖国神社等历史 认识问题的层次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9.
莫法有 《浙江学刊》2001,(1):177-179
本文概述了中国历史上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的若干片断;指出处来文化能否在中国生根,关键在于它能否适合中国政治社会的需要,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文章论述了兼容并蓄传统对于建设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处"中西"、"古今"关系问题提出有关主张.  相似文献   

20.
当下韩国学界的中国学研究过于强调学术性,因此时效性和务实性便成了问题。众多主题的分析焦点都放在过去的内容上,即使是现实性问题也都慢一拍;中国学研究领域偏重于语言文学,而忽视了更为广阔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国学研究需要加强对中国地方的研究,不要只关注中国的中央和中心城市,更要加强对地方的现实问题研究。这些问题不仅在韩国的知识界存在,在中国的知识界同样存在。中国学者在面向西方,包括面向近邻韩国时,也同样缺少对对方当下问题的了解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研究视野。因此,韩国学界的中国学研究不能简单地直接照搬西方的研究模式,而是要建立自己的研究范式,将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上升到学理层面,这样才能准确理解中国社会及其制度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