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住房分配货币化是中国城镇住房制度在现实的历史条件下符合我国国情的重大改革措施。它将改变传统的住房实物分配方式,引入市场机制,形成新的住房分配体制。实现这一转变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把住宅的最终消费者——居民推向住宅市场。 一、对货币化分配制度基本特征的认识 住房分配货币化是指在住房社会再生产中最终消费者以有偿货币方式取得住房,也就是单位将住房的实物分配转化为按照职工工资、工龄、业绩、住房现状等核定并发放的用于取得住房的货币工资(包括住房补贴、住房津贴、住房有价证券等形式),让职工凭个人收入到市场上购买…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一些学者主张从个人的活动出发来建构历史唯物主义,另一些人主张从社会结构的总体上来建构它.这两种做法都容易把个人和社会对立起来.实际上,无论社会还是个人都应被当做关系来理解.所有的人都是社会关系网上的节点,社会就是各种不同关系构成的多样体系.社会历史研究就是对于这种关系网络的解释,人也通过对社会关系网络的解释而对社会关系网络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社会关系一旦形成就会具有超出个人控制范围的虚拟结构,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会破除这种虚拟结构并使社会关系结构得到变迁.  相似文献   

3.
<正> 住宅租金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克服我国现有的低租金体制存在的弊端,为住宅商品化的全面推行和加速解决我国城市住房问题创造条件。具体地说,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 1.抑制过高需求。低租金体制下,个人对住房的需求不受支付能力的制约,有资金  相似文献   

4.
许振明 《社科纵横》2007,22(12):10-13
人与社会的和谐。这既包括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个人与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所以,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关键。同时,人与人之间关系是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具体体现。人是社会的主体,各种社会关系是人与人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生和建立起来的。但是,社会关系一旦被建立起来并被固定化、制度化,就会规范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5.
不同经济地区廉租住房配租机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权是人权的基本内容之一,人人都应享有适当的住房.不断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民生问题.城镇廉租住房制度是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市场化住房分配机制的必要补充.由于我国目前廉租住房的供给主要由地方财政支出,因此,在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廉租住房配租机制.具体体现为廉租住房的配租对象、配租模式及配租标准的差异.廉租住房的供给具有社会保障性质,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地方政府应根据财政状况、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度、城市现有住宅存量、质量与价格、城市二级住宅市场的发育程度及配租对象的偏好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配租模式.同时在未来我国廉租住房保障立法中应给予地方政府选择配租模式的创新空间.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现阶段加大廉租住房房源的供应均是非常必要的.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制定政策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廉租住房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国家治理是国家按照某种既定的秩序和目标,对全社会运行与发展进行自觉地、有计划地组织、协调、引导、规范与控制的活动过程.国家治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体现着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方向,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政治秩序.国家治理体系是由国家治理要素构成的国家治理系统,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主要指国家治理主体的现代化和国家治理方式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主体现代化包括政府治理中的执政党与政府现代化、市场治理中的企业现代化、社会治理中的社会组织现代化和个人治理领域的人的现代化.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主要是政府治理方式中制度,法律法规与政策的现代化,企业治理方式中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方式中社会组织自治机制的现代化,以及个人治理方式中人的现代自觉.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创造出高度先进的精神文明体系,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以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简言之,就是我们祖先沿袭下来的道德、思想、风俗、习惯等,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实践活动中积累而成为稳定的社会因素,体现在劳动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动方式等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涉及到政治、经济、意识等领域,并通过社会心理结构及其他物化媒介得以世代相传.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信息系统,经过多次重复,在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类社会关系实践中得到积累、固定和传播.在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一吃、穿、住是人类生存的三大基本需要。解决人们的住宅问题,一直是整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由于生产力比较落后,劳动群众的住房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 1.现有住房数量不足。旧中国经济十分落后,城市的住宅与人口都比较少。建国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职工人数与城市人口都迅速增长了,原有的住房远远不能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要。到1976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不足3平米。经过10多年的努力,现在城市住房已能达到人均8平米。但与发达国家比,与职工对住房的实际需要比,我们的住房数量还是太少!住房数量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住宅问题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9.
和而不同--和谐社会之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萍 《学术交流》2005,4(12):151-154
和谐社会之和谐是和而不同.从宇观视角观之,和谐是多样性事物的统一,是人、社会、自然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状态,这是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理性选择.从社会视角观之,和谐是差异性事物的统一,是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协调统一,这是我们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理性选择.从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观之,和谐是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社会主义既追求效率又追求公平,公平与效率是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价值.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观之,和谐是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特征之一,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两者是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建设远远滞后于经济建设,这主要是因为缺少一个真正体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政府财政体制.在我国经济转型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社会建设中存在教育、医疗卫生与基本住房等(准)公共产品提供不足、社会保障改革滞后以及社会就业压力上升的突出问题;支撑社会建设的公共财政体制的理论框架,建立一个公众参与为基础、绩效预算为手段的公共财政预算体制,改善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合理配置各级政府间的财权和事权是公共财政体制的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引起了政府、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切和热议.作为政府和社会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行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服务、协调、控制的过程,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而作为弥散、浮动于社会或群体中的、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基调性的社会心理反应和特征,包括社会情绪体验、社会认知和认同倾向、意识和行为意向,等等,社会心态以动态的方式勾连了个人、社会(群体)和历史时代,从而反映、并深刻影响着包括人际之间、群际之间、个人与社会(群体)之间等等在内的各种现实社会关系.因此,如果说社会管理的实质工作是平衡、协调社会关系,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和谐,那么,在科学切实地把握社会心态的基础上,消除不良社会心态、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无疑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题中之意.从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十二五规划纲要》,再到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一再强调指出,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也充分表明,良好的社会心态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在社会服务与管理等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相似文献   

13.
王晓东 《学术交流》2012,(1):104-107
面对中国城镇日益上涨的房价,一小部分人只能默默地承受着高房价带来的沉重压力,而更多的居民则只能是一声叹息。我国政府、金融机构能否加大对个人保障性住房信贷的资金支持、帮助中低收入者买得起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作为我国金融机构的商业银行来讲,应针对个人保障性住房信贷融资的特点及障碍,加大对个人保障性住房的信贷融资规模,建立个人保障性住房资金公库;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实现贷款品种方式的多样化;实现还款方式多样化;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实行保障性住房信用保险制度,分散信贷风险和取得国家的法律法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吴楠  彭波 《创新》2013,(6):60-63
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和国情的原因,当代q-国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出明显的两重性:自发与人为并存、分化与依赖并存、自由与平等并存。当代中国人与社会关系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思想的当代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宪法人权理论以美国的“个人主义”与德国的“人格主义”人权论为两大典型,前者通过“自由的镜头”观察人、后者则以“尊严的镜头”观察人,并在宪法上塑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的形象”.“个人主义”人权论以个人自由为其至高价值,在“个人自治”与“自我决定”、隐私权、行为自由与表达自由等权利保障领域,呈现更为注重防御政府的单一维度;而“人格主义”人权论则以人性尊严与人格自由发展为核心价值,在上述权利保障领域以人格关系为框架建构权利的具体内涵,强调在实现人的固有价值的同时,以社会责任与义务约束个人的自由,寻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融合性.两种人权理论体现了西方宪法上关于自由主义和个人价值两种不同的诠释进路.就中国宪法而言,德国的“人格主义”权利论或许更具“亲和力”和借鉴意义.但由于缺乏个体和权利观念,我国的宪政法律文化若不经过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创造性转化”,为其注入个人权利本位之内核,与人格主义权利论并不具有天然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生命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或是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①。这一论断告诉我们,人是在双重关系中生活的,一方面要与自然打交道,形成自然关系;另一方面要与人打交道,形成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人的自然本性,人的社会关系体现了人的社会性。自然本性指人的生理本能;社会性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又表现为经济、政治、法律、道德、思想、文化、宗教等丰富内容。人的本质就是由人的自然本性和人的社会性共同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说过:“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斯蒂格里茨也谈过:“金融体制是经济的大脑。”“住房改革的成功取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功”。福利分房的取消使广大居民个人成了住宅商品的巨大潜在需求者,同时国家又决定把住宅产业培育成新的消费热点的经济增长点。而由于本身具有价值大、耐用期长等特点,住宅商品的消费在现代社会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今天的中国居民已不能再以那种传统的消费方式即攒足钱再消费的方式去对待住宅商品。那样对个人来说是一种生活质量方面的损失,对整个社会来说,会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青海某村的调查,研究社会资本在土族女性非农就业过程中的作用、社会资本产生与维持方式,以及在对社会资本的运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不同于传统社会的社会关系,分析了在从传统的农业向第三产业转变过程中乡村社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30年来,法国的住房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据1945年所做的统计,当时的住房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是因为:1.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没有建造新房;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五分之一的住宅区被毁坏。1936—1975年的30年间,法国的城市人口从2,160万上升到3,840万。人口流向城市形成了对城市住宅的新要求。由于国家的大力资助,住房业得到迅速发展。1949年新建住房58,000套,1962年增至309,000套。人口的变量对建筑业的变革起决定作用。这种  相似文献   

20.
身份认同具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身份,指个人或群体的出身、特质、自我想象与社会地位;二是指认同,即个人或群体为确证自己的社会身份而在文化上所做的追寻,如价值、信仰、民族、国家认同等.对于郁达夫来说,20世纪30年代可说是波诡云谲、跌宕起伏,从30年代初的“左联”会员,到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的座上宾,再到北上参加“文协”,最后远赴南洋宣传抗战,其间种种境遇变化都体现了郁达夫的身份认同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