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占有一席重要位置.她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沉重的身世感和感时伤世的情思结合在一起使她的整个作品中充满了阋尽世事后的沧桑与苍凉,充满了洞穿人生况味的冷静与思索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2.
“苍凉”是张爱玲小说永恒的主题。张爱玲凭借对感官敏锐的感受力,细腻地捕捉生活中触觉、视觉和听觉元素,运用通感策略将不同的感官互相交织起来,具体表现为触觉上的疼痛与压抑、视觉上的艳丽与阴郁、听觉上的热闹与凄清,三者互通照应,建构了一个独特的、立体而又可感的苍凉世界。  相似文献   

3.
说不尽的苍凉——论张爱玲小说苍凉人生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策略为我们构置了一幅乱世生存的悲凉图景,"苍凉"是张爱玲对生命、人性和文化的言说方式,也是其小说独特的美学标记.张爱玲的小说穿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全方位、多视角地勘探凡俗人生、体味世事变迁和人生的苍凉,得益于她古今杂揉、中西兼备的叙事技巧.张爱玲小说已经超越了世俗的陈述,成为不失大气的关注人类生存本相的经典,这正是张爱玲小说苍凉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小说的底色是荒凉。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人物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更没有爱,有的只是因利益而联系在一起的男男女女,他们生活在一个荒凉的世界,体验的是苍凉的人生,摆脱不了的是悲剧的命运。研究张爱玲小说中的情感缺失,可以真实再现她笔下的都市人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使她对“苍凉”有着深刻的体会,她把自己的苍凉情怀写进了小说,把苍凉诠释于亲情的无情,性爱的无爱,用笔为世人描绘了一个无情无爱的苍凉世界。  相似文献   

6.
7.
张爱玲的小说往往蕴涵着一种直触人心的悲剧意识,而"苍凉"、"悲凉"也成了其小说风格的最佳代名词,同时,也是小说的核心所在。然而,其苍凉感的产生并不仅仅是由于故事的悲剧性,也来源于整个文本的字里行间以及作品之外的作者的个人因素。从文本和作者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张爱玲小说苍凉感产生的多方面原因,从而可以展示张爱玲及其小说的独到之处与美之所在。首先,从篇名的距离、故事的距离、世俗的贴近、人物的不彻底性、意象的暗示、创作者的隐匿六个视角探讨张爱玲小说苍凉感产生的文本技巧。其次,从中西文化的积淀和苍凉的人生体验两个方面揭示张爱玲自身的遭际在形成其作品苍凉基调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苍凉”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主体风格。张爱玲以她对音乐与色彩的独特理解和完美运用,使其成为一种意象,是表现人物心理、暗示情节以及揭示人物命运、感悟人生、反映社会的重要手段,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了她的“苍凉美学”。  相似文献   

9.
苍凉在张爱玲的文本中拥有多种指向和生成方式:不仅指时代氛围和身世感受,更指向个体生存状态和人类命运,不仅体现为一种主观情绪体验,更承载着作者的存在之思.张爱玲的苍凉呈现出对庸常人生及传奇的消解和对丰盈生命的召唤,刻画了人类存在的易逝和恒常性,具有独特的现代性特征.同时,张爱玲对人性的深切关注和深刻透视,对于当下"人被遮蔽"的普遍现象及文学创作的日益物欲化和庸俗化具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张爱玲小说,带有浓厚的创作主体的情感,笔下人物的精神世界,正是张爱玲本人对家庭、时代的无奈、无助和无望情绪的再现,是她自己"内心的现象".在这种情绪之下,作品中引人注目的失落和苍凉感,读来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她的作品深含中国文字的独特韵味,既有国色天香的华丽之美,又有西风秋霜的萧瑟之悲;既体现着通俗文学的故事性,又融汇了西方文学的现代性,直逼人类生存的困境,揭示了人生的悲观主义的本质。双重的边缘身份正是她的小说创作呈现苍凉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苍凉是张爱玲小说风格的主要基调。有别于古典时代的苍凉感,苍凉不仅是一种文体风格的书写,还是现代人生存图景的隐喻。人生和谐、柔和维度的强调拓展了张爱玲人性理解的宽度,构成张爱玲小说苍凉背后的悲悯情怀。从生活的日常性、细节当中读解历史人生,苍凉是生命悲剧体验的隐喻。人在时代生活面前的软弱无力所造成的人生悲剧是形成张爱玲小说苍凉意识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跟张爱玲对五四运动的复杂接受有关。由于对五四精神接受的游移与不定,历史与人在张爱玲那里就成为一种在现实当中无法达到和解的悖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张爱玲的身世经历为切入点 ,探寻其文本中所深蕴的悲剧感的成因 ,并对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作了概略的勾勒。  相似文献   

15.
在张爱玲的作品里,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在于她托起对物质生活和物质细节描绘的基石是“苍凉”的底蕴。她借助于“现代鬼话”,借助于“在传奇时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的叙述意图及其具体展开,在“日常生活”和“时代的梦魇”之间建立起了有机的现实联系。因此,“苍凉”,与其说是张爱玲出于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不如说是源自她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层感悟。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的小说以悲剧故事见长,而"苍凉"是其悲剧叙事风格的内核。文章以具体分析她的长篇小说《半生缘》为基础,借鉴小说叙事学及有关悲剧美学思想,发掘作者独特的叙事技巧,从而展示张爱玲精到巧妙地处理内容与形式之间关系的才能,达到她对"苍凉"意味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小说独树一帜、不同凡俗。文章从题材、人物、意象、视角、手法、语言等六个方面对其风格进行了阐述 ,认为“苍凉”是她小说风格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生存悲剧的苍凉书写--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以对生存悲剧的苍凉书写,传达了对个体生命的生存寂寞、生存痛苦、生存恐怖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悲剧性的理性认知,并由此标示出一种苍凉悲怆的审美风格。张爱玲的悲剧意识以人本主义为基本出发点,既与叔本华、尼采等人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悲剧理论有一种内质的契合,同时又深受传统文化泽被和民族审美风格规约。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独特景观。她始终以一种疏离的态度对待时代和世俗的一切,在文学创作中用艺术的眼光描写人生和取舍生活,从女性的角度探讨和追求作为人的女性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女性言说的作品虽远离了伟大和崇高,却处处透射出市民文化的精髓,饱含了市民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20.
苍凉是张爱玲小说风格的主要基调。有别于古典时代的苍凉感,苍凉不仅是一种文体风格的书写,还是现代人生存图景的隐喻。人生和谐、柔和维度的强调拓展了张爱玲人性理解的宽度,构成张爱玲小说苍凉背后的悲悯情怀。从生活的日常性、细节当中读解历史人生,苍凉是生命悲剧体验的隐喻。人在时代生活面前的软弱无力所造成的人生悲剧是形成张爱玲小说苍凉意识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跟张爱玲对五四运动的复杂接受有关。由于对五四精神接受的游移与不定,历史与人在张爱玲那里就成为一种在现实当中无法达到和解的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