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强制吞并朝鲜后,以《朝鲜教育令》为基本法令推行殖民主义教育。为了培养殖民地统治的顺民,日本统治者对朝鲜人民进行了泯灭其民族性的同化教育以及低级简易的愚民教育。然而,殖民者的最终目的是对殖民地人民进行奴役和剥削,培养下级劳动者的实业教育也受到殖民当局的重视。面对残酷的殖民教育,朝鲜人民在国内外开展民族教育,向朝鲜青年传播爱国思想和民族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2.
满清政府在征服外族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剃发易服政策,通过强迫汉人改变发式和衣着,顺遂满人的风习,确立满族政治文化的主导地位。其中,作为官方政策与意志的主要载体,剃发令的颁行状况是体察清初政治传播机理与特质的关键。通过梳理剃发令之颁行轨迹,辨析剃发易服所具有的政治文化意向,对清初政治传播的媒介形式、受众与效果及其局限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明朝与朝鲜的和亲外交方式是高丽对元代贡女制度的延续。明初朱元璋为了缓和与朝鲜的关系提出和亲外交方案;明永乐时期,永乐帝改变洪武帝朱元璋"做亲不成"的不利外交策略为有利的贡女制度,即永乐帝以宗主国皇帝的身份向藩属国朝鲜要求贡女补充后宫。贡女事件的起因和发展都与当时形势密切相关,既是明朝与朝鲜朝贡关系的一部分,也是明代和亲外交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进入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朝鲜为了进一步提高外资引进力度,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根据本国国情先后制定了规范外商投资的法律,确立了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原则、国家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秘密的原则,并明文禁止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国有化。同时,为了及时、有效地解决外商投资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纠纷,朝鲜制定了涉外经济仲裁法,确立了外资企业在朝鲜纠纷的解决机制。这些制度的确立为朝鲜引进外资提供了法制保障,具有积极意义。但这些制度中仍存在一些需要细化和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上的华夷关系中,以华变夷是"常",以夷变华为"非常"。在少有的几次"非常"当中,对汉人知识分子影响最大、伤害最深的莫过于满清入主中原。清初"薙发令"的强制实施,触及汉民族文化的集体无意识,严重伤害了汉人的自尊,特别是对于以文化和思想的传承为中心任务的知识分子来讲,更是抹不掉的痛。但另一方面,这种强制又促使人们反思与质疑所谓"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观念是否合法,也体现出了"薙发令"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6.
许筠的诗歌理论深是中国诗论影响下的产物,许筠更承传了中国古典诗学的批评方法,尤其是摘句批评朝鲜诗人诗作,在其诗学批评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出了他的尊唐诗学意识。  相似文献   

7.
在朝鲜古代乐府文体批评中,除了李睟光明确以"古乐府"来命名、研究之外,其余研究者如洪万宗、许筠、李翼等大都称"乐府新声"、"乐府"、"乐府诗"、"歌词"、"歌曲"等来标识和品评。李睟光注意到乐府体制的演变、发展与衰亡以及乐府文体批评中的辨体意味等;洪万宗所注重的是乐府及其变体中的音律的不同;李翼重在乐府探源,并且从唐代"新乐府"的声调、格制、色彩的文体角度,区别了朝鲜乐府模仿创作与中国乐府创作的差别以及不足。这些朝鲜古代文学批评家所进行的乐府文体批评,标志着朝鲜汉文学的发展已经进入到"自觉"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清初,在朝廷的提倡和学者的反思下,思想界兴起了一股“尊朱辟王”的风气。但在关中地区,以李二曲、王心敬为代表的关学学者不避非议,力图用“本体工夫合一”的方法来融会贯通程朱、陆王之学,并在“全体大用、真体实功”的思想基础上提出“明新止善”的为学宗旨,强调向《大学》回归,从而为清初的“朱陆之争”指出一个新的学问方向,同时又使关学在此后的发展中避免了走向单纯的“道问学”,而是在强调心性之学的同时又重视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9.
朝鲜进献贡物和清敕使问题是清与朝鲜朝贡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清朝对此两项实行“蠲弊”,反映出各时期两国外交关系的变化,其目的和效果各有差异,因此“蠲弊”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两国关系顺和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10.
碧蹄馆之战后,壬辰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明朝和日本不断就议和条件进行交涉,最终日本答应撤军,明朝遣出册封使至朝鲜,准备待日军尽数撤退后渡海赴日。在此期间,朝鲜对于封贡议和极其厌恶,对遣使参与议和的提议更是强烈反对。然其迫于压力,不久动摇,同意遣使。再后议和失败,朝鲜则迅速遣使赴明请兵,积极备战。这些反应及态度变化,既反映出“自我中心”思潮影响下,朝鲜王廷诸多心理、举措与“事大”传统的冲突,又反映出军事受挫情况下,朝鲜在面对日本时更为强调自身文化优越性的心态。黄慎出使日本,记录了册封议和的种种细节。通过这一视角,我们可以了解封贡议和活动中朝鲜层面的详实状态,进而揭示当时多重且多变的东亚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清代后期治理台湾的“开山抚番”政策与历代统治阶级所采取的民族隔离政策相比 ,是一个重大突破。本文分析了这一政策实施的原因、背景和过程 ,认为“开山抚番”政策的实施 ,有利于促进台湾的开发 ,打破民族壁垒 ;有利于加强我国东南沿海和台湾的防卫力量 ,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资本主义对台湾的侵略。  相似文献   

12.
半个世纪前,在中国历史最为关健的时刻,以刘少奇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纵观世界和中国战争风云的变幻,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及时地提出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伟大决策。这个决策的形成,主要原因有抗战胜利后美苏对华的策略、中国国内政局的多变和东北特殊的战略地位等三方面,为三大战役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分众传播时代,个性化的媒介成为一种趋势。DM杂志在城市化进程与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蓬勃发展,为中产阶层的身份建构提供了一种认同作用。它通过富有诱惑力的画面和文字,刺激并激发读者的消费欲望,为广告主最大化地创造利润。以《写字楼》为代表的DM杂志一味彰显消费主义,并逐渐沦为标榜中产阶级文化身份的工具。若DM杂志能克服其在编辑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它一定能获得更为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在明清时期徽州村落的主要居住者均为同姓宗族,少有他族,但在徽州市镇中表现出诸多宗族共生的生活状态.以岩镇为例,有多达十数个宗族在一地同居生活,这些宗族和谐共生,形成稳定的社会生活状态.宗族共生状态的形成与稳定不仅受到了当时徽州宗族社会整体的影响,也有岩镇地区独特商业氛围的作用.从这种状态本身探寻其中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可以从另一角度阐述宗族间复杂的社会关系,并管窥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15.
研究姜夔词作的众多学者中,对其《淡黄柳》一词的"小桥宅"句往往有不同见解.如夏承焘先生等诸位学者认为"小桥宅"指"合肥词事"中弹筝之妹所居,"桥"为姊妹姓氏;郑文焯先生则认为是"赤阑桥"姜夔客居处,"桥"为"赤阑桥",但语焉不详.而通过结合各种文本及史料的传统文史研究方法,从姜夔诗词及史籍中互为引证,以郑解为是,认为"赤阑桥"为解读姜夔"合肥词事"之要.  相似文献   

16.
朱子学在朝鲜半岛发展过程中,朝鲜朝的儒家作出了较突出的理论贡献,河西金麟厚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在宇宙本体论上,金麟厚继承了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作《天命图》,对宇宙生成论及理学的基本范畴,作了系统并且直观的说明;在太极与阴阳的关系上,坚持朱子的观点,提出"太极阴阳非一物";在人性学说方面,坚持儒家性善说和以及程朱的气禀说,并就人性修养问题提出独到的看法。金麟厚还用诗的形式传承和弘扬程朱理学,为理学的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朝鲜朝正是有了像金麟厚这样的一批儒家,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韩国朱子学。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三部影视作品《狮子王》、《王的男人》和《夜宴》是基于弗洛伊德学说对《哈姆莱特》进行的改写,它们由弗洛伊德对哈姆莱特“俄狄浦斯情结”的精神分析式阐释生发而成,旁证了弗洛伊德观点的影响力,并为我们重新考量弗洛伊德的哈姆莱特阐释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机会。  相似文献   

18.
汉末道教的产生与道教知识人生逢乱世重建治世的企图有关,他们希望以"老子"的神学政治代替儒教谶纬神学,重建政教之基以立太平。其应对乱世而作的"治道"方案根源于神性世界本然和谐的神学信仰,人世太平靠每个人守善尊道,通天地之和气达成。这与儒家选贤任能和复三代之制的"有为"政治形成极大分野。儒、道在神学视域下的"治道"差异,在天师道圣经《老子想尔注》对"中贤之君"与"上圣之君"的评判中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从儒家"和"哲学看晚清的"和戎"外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哲学范畴,其主要内涵为"和为贵"、"中和"和以礼节制与补充"和".儒家的"和"哲学对晚清外交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晚清外交的"和戎"策略就是基于儒家"和"哲学的影响和当时晚清政府面对的形势,最终形成了爱国与误国并存的外交事实.从晚清"和戎"外交策略的制定来看,儒家"和"哲学是其产生的主观条件,但从该策略的实践来看,却又是对儒家"和"哲学真实含义的偏离.  相似文献   

20.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对东北朝鲜移民实行两种不同政策:1931年至1937年实行限制朝鲜人移民东北的政策.最根本原因有两条:一是为了稳定在东北的殖民统治;二是防止朝鲜移民与日本移民争利.1937年至1945年实行积极鼓励朝鲜人移民东北的政策.最根本原因就是利用朝鲜移民加强粮食生产,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无论那种政策,都是为其对外侵略扩张、掠夺并奴役东北人民和朝鲜人民服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