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贞观初年,有人上书唐太宗,请求清除朝中奸臣.以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太宗非常重视,亲自接见上书人.问他:“我所使用的大臣都是经过反复考查的忠贤之士,你知道谁是奸臣?”上书人说:“小人不在朝中,自然也不知道谁奸谁忠,但小人有一妙方,只要陛下一试,谁奸谁忠便泾渭分明了。”太宗问:“什么妙方?”上书人答:“陛下与众臣讨论问题时,故意坚持一种错误意见,  相似文献   

2.
忠奸之辩     
如果在中国众多皇帝中排定名次的话,唐太宗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毛泽东曾要各级干部学习《贞观政要》。 唐太宗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唐太宗李世民清除奸臣。太宗问道:“我所任用的都是贤良忠臣,你知道谁是奸佞之臣吗?” “臣请陛下假装发怒,以此试验群臣。如果谁能不怕陛下的震怒,仍敢直言进谏,就是忠正之臣;如果只是顺从陛下旨意,一味阿谀奉  相似文献   

3.
川人多好吃亦擅吃,创造出多味脍炙人口的历史名菜,在此,小编奉上几个民间流传甚广的美食故事,以飨读者 适口者珍 北宋时期,四川出了第一位状元苏易简,官至翰林学士.宋太宗曾问他:"食物称珍,何物为最?"他回答到:"臣闻物无定味,适口者珍."又说:"臣止知齑汁为美."太宗问他为什么这样说,苏易简于是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我饮了很多酒后回家倒床睡去.半夜酒醒了,觉得全身燥热并且口渴.  相似文献   

4.
江华 《领导文萃》2022,(1):40-42
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在一次召见元帅叶剑英时,口述了一句诗相赠:"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一来评价叶剑英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果断,二来道出自己百年之后对国事的隐忧,希望叶帅能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不想此言一出,却让一位宋朝人名扬当代.这个人,便是北宋太宗时的宰相、曾任蔡州知州的吕端.  相似文献   

5.
部下的责任     
景公问于晏子:“忠臣之事君也何若?”晏子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公不悦,曰:“君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其说何也?”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奚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出,臣奚送焉?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也。故忠君也者,能纳善于言,不能与君陷于难。”  相似文献   

6.
邹纪孟 《领导文萃》2010,(12):48-50
<正>陈桥兵变与抑制武臣纵观赵普一生的功业,与治国平天下有关的,主要有两件事,一是参与策划了陈桥兵变,二是提出了抑制武臣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吕端,字易直。宋太宗任他为宰相。 宋太宗病倒在床的那段时间,吕端每天陪同被太宗内定为继承人的三太子赵恒去问候太宗的病况。 太宗病危的时候,宫中内侍  相似文献   

8.
有人诬告魏征包庇犯罪的亲属,太宗让御史大夫(掌监察的官员)温彦博调查,结果并无其事。温彦博对皇帝说:“事虽无存,但空穴来风,都因为魏征不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所以才被人诽谤。他也有可责备之处。”太宗同意温彦博的话,让温彦博转告魏征,  相似文献   

9.
据宋史记载,宋孝宗曾抱怨伏节死义之臣难得。右文殿修撰张栻回答:"当于犯颜敢谏中求之。若平时不能犯颜敢谏,他日何望其伏节死义?"意思是说,这样的臣子当从犯颜敢谏之人中去找。一个人如果平时连冒犯上司提意见的勇气都没有,又怎么能指望他危难时刻舍生取义呢?孝宗又说难得办事之臣,张栻回答:"陛下当求晓事之臣,不当求办事之臣。若但求办事之臣,则他日败陛下事者,未必不是这样的人。"办事之臣好懂,那么,何谓晓事之臣呢?  相似文献   

10.
权术与艺术     
提起“权术”二字,在我脑中不禁浮现出两个人来。一个是中国古代的商君成汤。夏朝的末代君主桀荒淫无道,被原先的臣属商国所灭,商因而代夏。但商君成汤怕落下“天下言己为贪”的话柄,于是就  相似文献   

11.
<正>北宋的吕蒙正是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状元宰相,他有敢于顶撞皇上的胆量,也有唯才是举的气量。皇帝虽然生气,但还是舍不得弃之不用,最终成了太宗真正信赖的股肱之臣。吕蒙正有个同窗学友叫温仲舒,两人都出身社会底层,从小一起长大,彼此相互仰慕,两小无猜,亲如兄弟。太平兴国二年,双双考中了进士,走进国家公务员序列。从政后,这哥俩  相似文献   

12.
三利三益     
正唐代吏部尚书唐俭因下棋触怒太宗,被贬为地方官。太宗余怒未息,又想让尉迟敬德指控唐俭有怨言,以便找借口杀了他。次日,当庭对质,尉迟敬德连连否认。太宗气得将袖子一甩,进了内宫。过后,太宗宴请三品以上官员,并当众表彰尉迟敬德所为有"三利三益":唐俭免于枉死、自己免于枉杀、尉迟敬德免于曲从,此为三利;自己有改过的美名、唐俭有再生的幸运、尉迟敬德有  相似文献   

13.
正长孙无忌是初唐政坛上位尊权重的人物,历仕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先后辅佐太宗、高宗父子登上皇位,为相三十余年。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显赫一时的宰相,却被高宗贬于黔州,最终自缢而死。分析长孙无忌的仕途生涯,可以很明显地发现长孙无忌在太宗和高宗主政期间分别表现出"有忌"与"无忌"两大不同特点。一、太宗朝"善避嫌疑":"有忌"助其高居相位长孙无忌是唐太宗李世民之长孙皇后的长兄,"少与太宗友善",常从太宗征讨,武德年间,累除比部郎中,  相似文献   

14.
孝庄文皇后继续贯彻太祖太宗以来与蒙古诸部通婚结盟的国策,这些政治性的婚姻一则巩固并发展了满蒙关系;二则稳定了顺治帝的统治。充分肯定了满蒙联姻对清初政治的影响,特别肯定了孝庄文皇后这位蒙古民族杰出女性的“突出”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奴到臣     
正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的分水岭。"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国力蒸蒸日上,一派盛世景象;"安史之乱"之后,国力迅速衰退,国内藩镇林立。而与此同时,在不经意中,唐朝的皇宫内部也在发生改变,最典型也最致命的便是宦官完成了"从奴到臣"的转变。以前,宦官仅仅是皇帝的家奴,现在,宦官已经从奴摇身一变成了臣!"从奴到臣"的发端,应该说是从李隆基时代开始。在李隆基  相似文献   

16.
唐太宗从谏如流,留下下少千古佳话。 贞观四年,太宗因想修复隋朝建在洛阳的乾元殿,遭到大臣张玄素的反对。玄素在上书中尖锐地指出,这种做法,比起隋炀帝走得更远。太宗  相似文献   

17.
相传,唐太宗率兵30万远征辽东。大军到达海边,太宗举目远眺,但见沧海茫茫,水天一色,不禁焦急,且生退兵之意。适时,大将薛仁贵请太宗入海边的一座彩色营帐,命文武百官饮酒作乐。一时笙歌四起,美酒飘香,此情此景顿使太宗忘记忧愁。酒酣之际,太宗忽闻帐外有波涛汹涌之声,急忙揭开帐幕,竟发现自己与30万大军正在乘船渡海,且马上要到达彼岸。原来薛仁贵担心太宗因大海阻隔而放弃东征,便瞒着他指挥大军渡海。因为皇帝贵为"天子",后人将这一策略命名为"瞒天过海"。这不过是兵法上的一个策略。然,抛开万里沙场不谈,在商业上,此策略依旧奏效,且不缺乏经典之作,如北京长城饭店。其巧施"瞒天过海"之计,首瞒记者,再瞒美国驻华大使,然后让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兴高采烈地为其充当了形象代言,一举突破广告经费不足的瓶颈,以极低的付出达到了扬名世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选贤为官的事情上,是人荐还是自荐,魏征的办法有独到之处。最初,太宗这样向自己的大臣提出问题: “我听说,国家太平过后一定要出现大乱,大乱之后一定要出现太平。这是天下气数所定,能够安定天下的人,在于能得到贤才,并为所任用。  相似文献   

19.
小歌 《领导文萃》2010,(2):116-118
<正>身为部下,如何向领导提建议呢?古代谋臣的案例,给了我们无数值得学习的"建言"智慧,值得揣摩。唐朝宰相魏征,辅佐太宗长达17年,进谏数百次,且多被太宗采纳。他的说谏技巧,自有不可忽视的能耐。依笔者看,他的建言多  相似文献   

20.
河之洲     
智慧之巅是德行老子送给孔子临别赠言。老子说:送别嘛,有钱的人送财物,仁德的人送教导。我没钱,就冒充一下仁德的人,送你几句话吧。老子送的第一句话是: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一个人聪明,明察秋毫,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