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俊臣  王娟 《职业》2012,(36):70-71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21世纪,要想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备现代的职业观。本文详细叙述了现代职业的特点和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阐明了就业中应该具备的职业观,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大学生同样经历了职业意识的发展阶段。大学生职业选择受到了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的影响,主体因素主要包括个性、能力和价值取向,客体因素主要包括社会评价、经济利益和家庭。职业选择对于每个大学生的一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市场经济环境和严峻的就业压力之下,大学生如何不断地提升自身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素质培养过程中,职业适应性是一种重要的就业能力,也是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影响着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更影响到了长远的职业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从大学生就业体系、职业适应性培养内容、课堂教学实践等多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形势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的首次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中从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内涵、意义及培养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而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5.
黄倩 《职业》2013,(2):43-4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招生与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为目标。高职英语教学不再成为孤立的基础课,而是着眼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体现职业定向要求的职业教育大家庭中的一分子。应真正把英语教学和职业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实现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军 《职业时空》2005,(16):44-45
职业意识是大学生在职业问题上的心理活动,是自我意识在职业选择领域的表现,是在职业定向与选择过程中对自己现状的认识和对未来职业的期待和愿望。因此,职业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态度和择业方式。职业意识的形成是一个由浮浅趋于深刻、由幻想趋于现实的发展过程。大学生正处于职业意识成熟阶段的前期,处在职业社会边缘地带,但已经开始向职业社会过渡,进行着低层次的职业选择。学校应把握大学生职业意识的现状,从而归纳其特点,帮助学生学习职业知识,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意识引导,以达到大学教育、大学生择业与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和谐统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择业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问题入手,探究了财经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其就业过程产生的深远影响,着重研究了职业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最终落脚点在如何正确引导财经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促进职业生涯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就业难等问题不断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大学生职业认知能力偏低是其中原因之一。本文把大学生职业认知分为对自身的认识、对职业的认识和对职业环境的认识三个方面,并从这三个方面出发论述了培养大学生职业认知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是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求。当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大批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受各方面客观因素影响,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不得不面临巨大的就业竞争。本文从职业自我效能感应着手,分析了其对于高职学生的影响,提出培养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应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素质的全面和有效提高并实现就业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作为职业指导重要环节的职业信息采集,是大学生就业的硬件和基础。文章针对就业工作中职业信息采集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职业信息采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乔沐 《职业》2011,(27):27-2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统招统分的招生分配体制已经打破,学生参与职业选择的主体意识正在逐步苏醒与增强。因此,高校职业指导肩负着育人和服务的重任。它既是教育活动,又是帮助就业的实施过程。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面向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出自己合理的职业选择呢?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群体是我国高素质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其价值定位和人生取向必须争得以认真对待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以及价值取向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但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倾向也比较明显。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必须从学生入学开始进行目标教育,尤其是较早地设立职业目标,根据人才需求不断完善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把学生就业作为检验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崔岩  黄永亮 《社会学研究》2023,(5):112-133+228-229
本文重点讨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民工就业质量高度异质性背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农民工就业质量的高度分化可以从农民工劳动技能的结构性变化、行业间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差异化特征、新职业新业态所带来的职业高度分化等角度予以解释。在行业技术升级和新职业规模扩大的背景下,有效提高中低技能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对于促进我国在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覃海逢 《职业时空》2009,5(12):44-46
在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的今天,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由此而生。开展职业心理辅导能帮助高职生确定一个良好的职业心理,形成正确的职业理念。文章就高职院校职业心理辅导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职业时空》2005,(5):1-1
在"革命工作"一统百业的年代,人们的职业意识模糊化了。当市场经济无情的潮水汹涌奔腾时,人们突然发现,人生都是凭借着一定的职业生涯来行进的。培育职业意识,强化职业观念,这是现今时代社会的或个体的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个体来讲,生存和发展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职业。职业意识已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谁的职业意识强,职业能力强,谁就能在成才、成功的道路上迈出坚定的步伐。不管你是否愿意,历史的进程必然将沉睡多年的职业意识唤醒。因  相似文献   

16.
张翠英 《职业》2016,(18):138-138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其就业,也影响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本文分析了90后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并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变90后高职学生不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布俊峰 《职业》2014,(17):137-138
在高职高专职业指导中正确认识职业信息的作用,科学地采集与应用职业信息,有效引导学生根据社会需求状况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求职信息、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增强就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高职高专学生顺利就业、优质就业。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用人要求提高和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多,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显现高职学生特色与优势,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学生的职业观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职业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职业能力的界定和构建是问题的核心。文章以财经专业为例,提出了职业能力1311模型,并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严贤仕  李会林 《职业》2011,(15):75-75
一、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 所谓职业就是个人在社会中从事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素质是从事职业的劳动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养,一般包括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与职业态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