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洵 《经理人》2008,(4):58-58
银行业的开放往往被看成是本地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但是我们并不这样看,竞争当然存在,通过竞争,本地客户和外资银行博弈,但是任何一家外资银行都不可能竞争过中国的国有银行甚至主要的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希望和中国本地金融机构拥有同样的渗透率是不现实的,因为需要太多的资源投入。另外,在大众零售市场中,除了庞大的网络优势以外,本地银行正在改善风险管理系统和管理水平,对外资银行来说,市场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供更多元化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相关承诺,2006年12月11日起中国内地金融市场全部对外资开放。目前,在我国183家外资银行中,已有10多家外资银行有意从分行注册为法人银行,届时,世界一流的外资银行将与中资银行形成激烈的竞争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中国加入WTO时承诺5年之后就全面开放金融市场,传统业务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中间业务无疑是未来金融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中间业务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具有明显的经验优势,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受到来自外资银行的冲击,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竞争中获胜是当今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即将加入WTO,外资银行将进入我国参与金融市场竞争,若不重视对工作经验的保护,势必使自己在与外资银行的较量中处于下风,下面,以农行为例,就如何加强银行内部工作经验的保护问题谈一点自己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外资银行争夺优质客户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银行业60%的利润来自10%的优质客户。尽管我国加入WTO的时间不长,但外资银行进入的步伐却明显加快,与中资银行展开业务竞争特别是在争夺优质客户方面已日趋激烈。据麦肯锡公司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约有20%已将其最主要的银行关系转移至其它银行。分析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竞争优质客户的策略和手段,有助于中资银行制定应对策略。策略一:外资银行帮助跨国公司实现全球一体化经营和管理,吸引优质客户。某外商投资企业原在中资银行开户。从2001年下半年起,由于美国总公司…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业对外资银行基本上已完全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已经进入我国,它们在金融产品、经营管理、规模实力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面对日益激烈的金融竞争,我国商业银行只有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才能保持其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加入WTO,金融领域逐渐对外资银行开放,尤其在2006年取消对其开展人民币业务的领域和对象限制后,中外银行间竞争范围和程度正在全面扩大与深化。本文从探索外资银行在华业务发展状况入手,重点分析其在中国的发展策略与竞争优势,并从国内商业银行自身及监管层面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8.
曹欣 《决策导刊》2001,(6):20-22
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将直接面对外资银行的全方位冲击。当前,切实有效地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应是增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能力、应对国内和国际银行业激烈竞争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关耳 《经理人》2007,(6):20-20
4月20日,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率先取得了中国本地注册的法人营业执照,成为首批获得全面经营人民币和外币资格的外资银行;自此,外资银行开始享有中资银行一样的国民待遇,中、外资银行间直接竞争的序幕缓缓拉开了。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将日益激烈.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分析,提出适合的竞争战略,指出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赵勇 《领导文萃》2006,(11):12-18
随着2006年底中国金融业保护期限的来临,外资银行将加快抢滩中国的步伐,从而使中国银行业呈现出多元竞争的格局。 为了应对金融业的全面开放.我国银行业必须实行根本性的转型。 能够在未来5年国内银行业领跑的,一定是避开了体制困扰而实行专业化经营的专业化银行。 面对外资银行的攻守策略,中资银行应保有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审慎姿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入世的过渡期的结束,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将对国内银行业带来诸多影响。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银行体制的完善,有利于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进入我国商业银行,有利于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也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冲击,比如市场份额难免会在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中有所减少,还有中间业务丧失、专业人才流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2月10日,我国加入WTO后的保护期结束,我国向外资银行开放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为全面兑现承诺,2006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银监会发布了这一《条例》的实施细则,并于2006年12月1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从2007年开始,内外资银行的同台竞争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可以绿地投资或作为本地银行的战略投资者两种模式进入.本文考虑本地银行具有老客户和甄别能力带来的信息优势,外资银行具有信贷成本优势,首先在银行不损失优质老客户利润的竞争规则下,将单期信贷模型扩展到多期,然后利用多期竞争的结论对两种进入模式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与单期信贷竞争中本地银行信息优势来源于老客户和甄别能力两方面不同,在多期信贷竞争中,本地银行信息优势主要来源于甄别能力,并成为外资银行绿地投资的进入壁垒;在少数股权政策的限制下,为了消除信息劣势,外资银行倾向于入股因拥有甄别能力而具有长期信息优势的本地银行,因此少数股权政策可以保护本地弱势银行不被外资并购.  相似文献   

15.
刘春志 《决策》2007,(10):46-48
一向瞄准高端客户的外资银行转身进军农村金融市场,一方面凸显了其老牌银行抢占竞争先机的远见卓识,另一方面也释放了中国金融业多元竞争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11日起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中国全面履行入世的基本承诺,结束5年的过渡期。面对外资银行的冲击,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如何,能否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是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着手分析金融业开放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基于开放条件下我国银行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薛艳丽 《决策探索》2004,(12):63-63
2003年9月.第四届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在国内金融行业竞争加剧和WTO脚步临近的严峻形势下.本次大会主题“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我国的网络化金融服务”的提出显得尤其重要和及时。在这种环境下,利用信息科技迅速增强竞争实力已成为我国金融行业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我们可以想到,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由于其具备比较完备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8.
陈振烨 《经理人》2007,(9):78-78,80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热衷于深讨外资银行威胁论。对于中资银行而言,这种兵临城下的竞争压力固然存在,但更大的挑战则来自于银行内部,是其如何转变经营观念和提升服务意识的问题。悉尼理工大学教授邱永强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外资银行竞争的核心是客户的保有率和新增率。谁能挖掘到高价值的客户,并且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谁就能够胜出。  相似文献   

19.
使用2013—2020年间我国129家银行的财务数据,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外资银行凭借其优势对新兴市场渗透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给本土银行业带来冲击,加剧了东道国金融市场竞争。外资银行资产在我国银行业总资产所占比例提升,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银行盈利能力削弱、运营成本增加,但对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开放与控制相结合、发挥自身优势提升竞争力,以及增强创新与合作能力等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世界银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方式、经营理念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非银行高科技产业和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巨大冲击.中国加入WTO后,面对拥有先进技术,雄厚实力及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外资银行的挑战,中国银行业的当务之急就是通过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网络技术来增强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