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审美感知的政治、文化、经济潜力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以听觉审美目光,跟踪世界自然遗产城市——盐城的声音景观构建实践,归纳其声音元素开发利用的实践和不足,建议以“打造国内听觉名片标杆,增厚城市文化底蕴”为目标,系统整理盐城红色文化、湿地文化、海盐文化以及四大主导产业背后的声音元素,将不同领域的审美经验整合到听觉领域中,重塑大众听觉审美感知,从听觉/声音角度赋能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影响力,实现美政与美学经济的充分融合。  相似文献   

2.
听觉系统是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的要素之一。听觉具有信息识别、心理体验、情感表现等功能,声音的悦耳与否,关系着人们对城市的评价与认可;城市中自然界的声音、人工的声音、人文的声音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些声音随时随地地影响着城市的人们,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城市特色音符,构筑城市听觉载体,营造城市听觉环境,是创新城市听觉系统,提升城市形象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和声听觉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训练学生的听觉注意、听觉识辨、记忆声音、理解声音等,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辨别判断力十分必要。在和声训练中,对于和弦音响的积累亦非常重要。键盘和声的应用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的思路更是最要遵循的原则。教师可自编一些基本的和声连接练习,让学生在不同调性上弹奏,从理论上加深学生对和声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体系。可通过比较、借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声音、和弦、和声的辨别能力。训练必须不断重复,加深大脑中的记忆痕迹,只有听觉刺激到一定深度,大脑才有可能形成长期记忆而终生不忘。同时也有助于下一步对音乐作品中和声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不同和弦、不同曲式、不同终止式的听觉对比,分析和弦细微的听觉变化。通过实际音乐作品训练和声听觉是最为重要和有效的。任何训练只有将它付诸实践才有应用价值,这也符合视唱练耳的教学宗旨—通过视唱练耳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并积极服务于学生专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无论用语言怎样来形容和描绘也代替不了音乐.因此,应通过多听音响资料和钢琴演奏实践,借助听觉感知,从而增强乐感和声音鉴别能力,积累各种听觉表现,激发音乐想象.培养内心听觉能力,首先要加强听觉的要求与训练,要培养学生有音乐再造想象能力,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培养其联想和想像能力,还要增强乐感和声音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5.
歌唱艺术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同时也是一门个性化极强的感觉艺术。我们从歌唱速度的快与慢,声音的"明与暗",音量的大与小,声音的"远与近"等感觉,可以感受到作品的大致内涵及风格特征。本文以不同风格的作品阐述了歌唱声音的远近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媒体技术下,声音的分类有人声、音响、音乐三种。声音的组合形式包括声音的组合、声音的并列、声音的遮罩、声音的交替、声音的转换、无声等。在影视作品中,这几种声音组合形式根据影片需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叉使用,它用一定的节奏来引起观众的共鸣,赋予影视作品新的灵魂,给观众提供不一样的听觉效果,提高了影片的观看价值,为观众提供强有力的听觉冲击,达到影片声画并茂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听觉是人获取声音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它具有许多不同于视觉的特点.音乐与听觉都具有物质的与精神的双重性,自然听觉是音乐听觉的基础,但音乐听觉还必须要有意识等心理活动的参与.要成为优秀的音乐欣赏者,必须锻炼、提高自己的音乐听觉能力.  相似文献   

8.
何军 《南都学坛》2001,21(5):111-113
辩证法是认识事物、全面地、运动地看问题的一个法则。运用辩证法来看问题或分析问题会使人看问题透彻 ,把辩证法则运用到声乐学习中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一、主观听觉和客观音响的关系学声乐初期 ,歌者大多是靠自己的听觉来指导发声方法 ,具体地说 :就是从唱片资料、电视传播和教师示范中听到声音而去模仿 ,这个阶段往往去追求声音明亮 ,追求音量大 ,总认为自己的听觉和客观音响应是一致的 ,可录下音来听到自己的声音和想象的声音相差甚远 ,有时还怀疑这不是自己的声音 ,这种现象就是自己主观听觉和客观音响的矛盾。从物理和生理学上解…  相似文献   

9.
丁磊 《山西老年》2011,(8):60-60
不少老年人发现自己的视力逐渐下降,看东西越来越模糊,为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视力下降严重的老人,听觉受损往往也较重。科研人员分析认为,这是视觉和听觉相互作用的结果。原来在生活中,我们识别声音,不仅仅依靠听觉,视觉信息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听到的声音。人脑可以借助视觉,  相似文献   

10.
文学研究“视听失衡”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探究其他感官因素,其中听觉研究首当其冲。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一种特殊的文体,对于文本声音的再现有着比其他文学作品更高的需求。以往对艾青诗歌的研究,鲜少立足于听觉视角来分析其叙事功能和意义。在此背景下,采用挖掘艾青诗歌中的声音景观书写类型、归纳文本声音的再现方式、总结声音景观构建的意义,以期最大化还原诗人在文学创作中拟建的听觉空间,让艾青诗歌更立体更多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1.
对和声音响的听辨,是视唱练耳教学中极为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它直接关系到音乐听觉水平的提高与发展,特别是对于多声性音乐听觉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对和声音程、和弦以及和声功能的连接等听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的表现手段如旋律、和声、配器、复调等都是一种有组织的乐音,都是由声音构成的,而声音需要我们用听觉去辨别,凡是优秀的音乐家都具有敏锐的听觉能力,这种敏锐的听觉不纯粹是天生的,而是通过长期的钻研和训练获得的。因此,对于学习音乐,特别是学习钢琴演奏的人来说,训练出一双有着高度审美力和鉴赏力的敏锐耳朵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上古文学中的神怪描写在注重体貌的同时,亦有诸多声音书写。作为早期声音书写的集大成之作,《山海经》描绘了众多动物的声音。这些声音多为动物对人与兽类声音的简单模仿。依据模仿对象的不同可将声音分为模声禽兽、鸟兽自鸣、模声人类与模声自然四种类型。声音赋予动物旺盛的生命力与超乎寻常的功能,我们可将其视为一种写人艺术,把这些动物看作具有人的情感与言语特征的神怪,并纳入人的范畴进行审视,这体现了中国文学以声见物的神圣叙事传统。其中,山穴深泽和暮夜是神怪声音存在的时空场域,蕴含着先民的山川崇拜、巫术信仰等文化意义。神怪声音能产生"听觉冲击力",与视觉冲击形成互补之势,促使倾听者构设正负两种音景(soundscape)。研究这些声音及其音景,可弥补以往的神怪研究中重视体貌与视觉而忽略声音与听觉的偏颇,这既能丰赡神怪定义的内涵,拓展神话研究的范畴,纠正当前神话研究的"失聪"现象,补证《山海经》的成书时代,也能窥测汉赋中动物声音与六朝志怪小说中神怪声音的书写模式,有益于相关领域交叉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王蒙作为一个感官型作家,在其小说中呈现了大量感官书写,其中听觉书写尤为显著。听觉元素在王蒙小说中的积极参与对人物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聆察”王蒙笔下人物形象开辟了一条新路径。王蒙通过对人物“语音独一性”的摹写表征了人物的性格、身份和地域等个体标识。在声音的现代性叙写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意识流淌也与听觉感知紧相连属,表现为人物的“心声”、联想的听觉化和与视觉结合的听觉印象。同时,人物内在的生命状态与外部世界的声音景观同频共振,展现了在历史与时代浮沉中虽经历坎坷却仍充满坚定意志与希望的“王蒙式”艺术生命形象。  相似文献   

15.
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文学与电影艺术的相关性特点,是文学研究的一个方面。文章以爱伦·坡《泄密的心》为分析对象,考察文学叙事的电影特点及文学叙事与电影叙事的异同。文学叙事所构成的视觉画面和听觉声音是文字的,它通过读者用想象的眼光去逼视文字的描述,从言语视觉和言语听觉中看到它的图像,听到它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情调营销是以情调为卖点的营销,它关注的是顾客的消费体验、生活方式和情感共鸣。与视觉语言相比,听觉语言具有有声、无形、主观、开放、慢效等五个显著特点。影响听觉语言效果的主要包括音量、音调、节奏(或语速)、曲风、性别和文化等六个因素。当然,企业的听觉语言在情调营销的应用中还需注意与其他四种语言的配合、不同声音的冲突、快效与慢效的调整、与品牌属性的契合、跨文化的差异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们生活在虚实共生的知识和感觉时代,感官的平衡、互动和延伸在麦克卢汉的指引下与数字化生存共舞,听觉或者听觉文化成为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维度。听觉的延伸、声音的同步性和整体场等特征,不仅演绎着麦克卢汉的传播观,而且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不断被印证和实践,成为跨时空的指引和对未来的想象。  相似文献   

18.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声乐艺术是将听觉表象、视觉表象等通过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去塑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的过程.表象的性质特征为想象提供了生动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表象作用于想象,使想象的表现更准确.想象在声乐艺术的发声、呼吸、吐词咬字、歌曲处理等过程中的充分运用,能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声音形象,掌握发声技巧的规律,获得美妙动听的声音,塑造成功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9.
声乐演唱是一门听觉艺术,它是靠人的心灵去感悟和体味的。良好的内心听觉可以使声乐演唱者提高声音的辨别能力,音乐的理解能力,提高演唱者自身的歌唱水平,因此培养和建立良好的内心听觉对声乐演唱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育良好的内心听觉需在听、背、想三方面进行有效的训练,多听是培养良好内心听觉的前提;多背是其形成的关键;多想则是其发展的动力所在,三者相辅相成。演唱者如果具备了良好的内心听觉能力,将会更加完美的表现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20.
听城市     
就感观而言,听觉与人的思想最接近,只要通过倾听,我们就能做出即时的反应,喜怒哀乐,尽在其中。但我们的听觉已显迟钝,因为城市有太多的喧哗和骚动,变化快过计划,让人迷失于困惑的观察,变得盲无聊赖。但我们非强调自己的听觉不可,因为,有太多需要我们细心去听的声音,决策者要听,普通人也不敢漠然。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