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避讳语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避讳语是人类语言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但影响到人们语言生活的质量,也影响到语言的变化。避讳语就其内容来看可分成三类:一曰“讳凶”,二曰“讳尊”,三曰“讳俗”。“讳凶”类避讳语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产生。“讳尊”类避讳语是“讳凶”类避讳语的直接延伸。至于“讳俗”类避讳语的产生,则是人类社会进入封建文明以后的事。避讳语的流变主要包括:内容的扩展、形式的嬗变和自身的更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职业名称委婉语是委婉语的一个重要使用领域分支,根据使用动机可将现代汉语职业名称委婉语分为讳卑类、讳丑类和优化类。职业名称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主要为协调人际关系,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美化职业名称,提升职业地位。  相似文献   

3.
委婉语,作为一种间接言语行为,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中。它具有协调人际关系,维持正常交往等重要社会交际功能。正因为如此,委婉语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我国明代学者陆容指出,委婉语“各处有之,是一种普遍现象;其次,委婉语产生于“俗讳”,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有密切关系(束定芳等,1995)。以陈望道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现代语言研究者从修辞的角度研究委婉语,他们突破了在字、词层面上的研究,将委婉的概念扩展到句子,甚至是篇章的层面。  相似文献   

4.
何为"偏讳"?     
何为"偏讳"?古来有两种解释。一说"偏讳"是遍讳之义,即对尊长双名中的每一个字都要避讳;一说"偏讳"是单讳双名之一。从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来看,遍讳说与实际不符,"偏讳"的确切含义应该是单讳其一。偏讳的避与不避因时因人而异。先秦汉魏时期不避偏讳,南北朝以后直至清末一般要避偏讳。  相似文献   

5.
汉英委婉语比较--跨文化交际的一个侧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委婉语的相似性表现在忌凶求吉、避俗求雅、礼貌悦人及美化时政等方面;它们的差异性表现在同一事物,一方婉言,另一方直言,汉语因同音字和谐音字而产生的委婉语多于英语、字面意义相同而文化内涵不同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语域理论中,语域三变量,即语场、语旨、语式,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话语发生的情景。网络交流中的语域与现实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在网络交流中,语场是广大网民共同兴趣的集合;语旨包含参与者的角色、关系和情感因素等;由于传播媒介与渠道相对特殊,语式也不同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7.
“声转”和“语转”,是用以训释语言由于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表现其语音差异的训诂条例。“语转”,在杨雄的《方言》中已见,郭注《方言》中亦用“语转”,并见“声转”。后有戴震的《方言疏证》,王念孙的《广雅疏证》、《释大》等,亦多用“声转”和“语转”的条例,从语音的变转上,求训诂之相通。然而,对郭注中的“声转”、“语转”如何解释,尚有不同的意见。董志翘同志认  相似文献   

8.
起源于宗教的委婉语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某种文化现象。事实证明,委婉语能折射出其使用者的避凶求吉、避俗求雅、避短扬长或粉饰美化事实真相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法,同时还是人们在人际交际时使用的一种语言策略。因此,对语言学习者而言,他们既需要掌握委婉语所表达的真正含义,还要学会恰当地使用委婉语。  相似文献   

9.
一、本文明太祖开科举诏王讳诏曰:朕闻成周之制,取材于贡士,故贤者在职,南其民有士君子之行,是以风俗淳美,国易为治,而教化彰显也。汉、唐及宋,科举取士,各有定制,然但求词章之学,而未求六艺之全。至于前元,依古设科,待士甚优;而权要之官,每纳奔竞之人,辛勤岁月,辄窃仕禄,所得资品,咸居单人之上;其怀才抱道之贤,耻于并进,甘隐山林而不起。风俗之敞,一至于此!  相似文献   

10.
《春秋》记事存在着为尊亲者讳的诗书笔法,后世颇多讥评.或以为史家曲笔之始,或以为史家任情褒随之范例。然则《春秋》的讳书笔法既不是不顾史实,更不是歪曲史实;而只是在记事上或者避实就虚,或者当书不书,于隐约其辞中透露出史事的真实痕迹,具有隐而不避、讳而不饰、微婉志晦、精义藏用之神妙。因此,对《春秋》讳书笔法不能简单否定;相反,倒是一种值得参考借鉴的史籍修辞笔法。  相似文献   

11.
忌讳与专制     
在中国,讳史己久。它自从伴随封建专制主义应生之后,延续于今。封建专制主义一日不根除,讳史一日难终结。 讳者,避也,隐也,忌也。因为有顾忌而不敢直书直言,隐匿得越深越好,生怕别人知道,这就是讳的通俗注释。在封建专制主义社会里,读书做人必须先学讳。否则,书读的再多,不但无用,且连性命也难保。那  相似文献   

12.
避讳古今说     
“避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文化现象。“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不便直接说出,而改他语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就叫做“避讳”。如行船的人避讳“翻”、“沉”等字眼,不辛失去亲人的忌讳直言一个“死”字。陆游《老学庵笔记》有一段记载:“田登作郡,自讳其名,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观游,吏遂书榜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这是一段有关避讳的笑语故事。俗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出自这个笑话,它流传至今,已是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13.
在跨文化语境下,委婉语的使用与理解受到文化差异的制约。西方的未来取向与中国的过去取向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心理,相同的事物被赋予不同的含义以及迥异的委婉表达;相应时代与社会的规约促使交际者在即时语境中选择不同的委婉语;由于基督教的影响,英语中有多达百余种关于死亡的委婉语,而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则受到道教与佛教的影响;封建制度所导致的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与西方倡导的自由平等观念在名讳、疾病与死亡、职业委婉语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交际者在跨文化语境下应正确理解并恰当适时使用委婉语,动态地顺应交际语境、语言语境与文化语境,促使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菜根人生     
前几日,读了一本明代洪应明著的《菜根谭》。仔细品来,颇有味道。古人云:"性定菜根香",菜根者,弃物也,如此书,多不为人知;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能解;如此书,唯静心沉玩者,才可得其旨。书中有持语、涉世语、隐逸语;有忍语、义语、禅语。把个偌大的人生融于弃根之中,无怪乎洪先生有"时人若问君何处,绿水青山是我家"的心境。漫漫人生,少不得有几分不如意之事,宁静淡泊,志远明志,应是我辈立大志、求大智、做大事的人生追求吧!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英汉体育新闻语篇中战争隐喻除了自身语言文化共性之外,由于历史文化因素隐喻还保留着个性和民族特色;大量战争隐喻的运用体现了英汉体育新闻语言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英汉体育新闻语篇中战争隐喻的三大共同功能:语篇功能、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功能学派研究范围在语篇层面,着重于意义表达的妥帖性。由于印欧语言任意性强,所以英语单词词义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由于英语词义灵活,具有无限扩张性,适境性强,所以要使意义明朗化就要依靠语境。意义理解、输入正确信息离不开语篇;意义的表达同样离不开语篇意识。  相似文献   

17.
论宋翔凤以《公羊》解《论语》的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翔凤是清代常州学派的中坚人物,以庄氏真传说<论语>,著<论语说义>.宋氏认为<春秋>微言莫备于<论语>,故<论语>中的"大义"也须从<春秋公羊>中求之.这不但为常州庄氏的<春秋公羊>学开辟了新的途径,也是古往今来众多<论语>著述中最别开生面的著作.本文从著作缘起、研究方法、学术特色等方面作了得失评说,阐述了其人其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土家语俗语是在土家族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并经过锤炼而形成的相对固定的语言形式。由于土家语没有文字,今天已经很难就每一个俗语的来源以及特征进行考证,但从类型学角度看,土家语俗语的形成与土家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生计方式、价值观念密切相关;同时土家语俗语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具有跨越性、在内容上具有民族性、在形式上具有灵活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委婉的比较,可以看出,无论是汉民族还是西方民族都有其各自的委婉语,在人类共同的一些方面,比如死亡、疾病等,他们有相同之处;另一方面,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及社会习俗等差异,在某些方面委婉语的使用就有较大差异.因此,在使用委婉语的过程中,要吸收西方好的委婉语以丰富民族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20.
委婉语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中西方语言中均存在委婉语。语言的顺应性指语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做出灵活选择,满足交际需要。一些英汉委婉语由于顺应了相同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而具有共性,另外一些英汉委婉语由于顺应了不同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语言结构而呈现出个性。通过对英汉委婉语异同的了解,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就可以提高交际能力,减少语用失误,从而促进东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