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丽君 《经营管理者》2009,(23):231-232
在我国一裁终局的仲裁制度下,仲裁员一经选定并承担起仲裁任务,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仲裁立法上还有着许多的不足,例如,仲裁员在仲裁活动中享有的权力无疑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要大得多,而我国仲裁法及相关解释却对仲裁员责任制度这一重要环节一带而过。因此,本文通过对仲裁员责任的分析,结合国际上的有关理论和立法与我国现行《仲裁法》中的规定,试对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的不足和完善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临时仲裁是国际上较为盛行的纠纷解决机制之一,然而在我国却并不承认临时仲裁的法律地位。对于临时仲裁的引入和具体制度的构建国内外多有论述,对于临时仲裁的优缺点也有很多学者关注,但是学者们都从宏观的角度展开,没有深入到某一角度研究。本文从仲裁在解决纠纷中所体现的服务属性出发,通过对服务特性和临时仲裁制度的比较,来具体分析临时仲裁制度在我国引入的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赵丹 《决策与信息》2009,(11):22-23
临时仲裁是和机构仲裁并行的仲裁方式,受到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青睐,但是我国目前没有承认其合法地位的原因何在?未来建立临时仲裁制度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试对这些问题做理性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际仲裁的基本范畴,接着分析了其渊源和仲裁协议,然后对国际仲裁的仲裁员进行了论述,最后对国际仲裁的新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娜 《经营管理者》2013,(24):237-237
仲裁作为一种争端解决方式,由于其方便快捷的审理程序,尤其对于仲裁员的自主选择,使其越来越多受到当事方的青睐,而仲裁协议是仲裁机构依法享有管辖权的重要依据,仲裁协议属于民事契约的一种,但是仲裁协议又区别于民事契约,尤其在协议的有效性上面,本文主要针对因为主体不适格的情形而导致协议无效,以剖析仲裁协议和民事契约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6.
随着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一是理论上违背了普通仲裁的基本原理,二是实践上存在诸方面的冲突。相关对策为:实行裁审自择,两裁终局制;进一步完善劳动立法的配套工作;加强仲裁员的理论基础培养,提高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通过对金融仲裁与诉讼的比较分析阐明金融仲裁是解决金融争议的最佳方式。在对我国金融仲裁历史作了简单回顾和评析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金融仲裁规则》后,指出我国金融仲裁己经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国际商事仲裁中重新仲裁制度进行论述,重新仲裁已经为一些国家的国内立法、司法判例和示范法所承认,但是在我国重新仲裁尚不为人们所熟悉,急需促进我国重新仲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1995年9月1日起实施的《仲裁法》通过立法的方式确认了仲裁作为解决民事、经济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我国仲裁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目前的仲裁制度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在某些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国际通行的做法存在着一定差距。因而我们必须尽快克服这些弊端,弥补不足,以促进我国仲裁制度的完善和仲裁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的金融仲裁制度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制定了《金融争议仲裁规则》,很多地方仲裁委员会也都相继制定了相关金融争议仲裁规则,但是我国的金融仲裁发展时间不长,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如何正视中国金融法制建设中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加大金融法治建设力度,优化金融执法环境,使之成为维护我国金融业安全、稳健运行的可靠屏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仲裁法》对仲裁协议的失效情形并无明确规定,但从其条文内容可见仲裁协议的失效的身影。学界一般认为我国仲裁协议失效的情形主要表现为当、事人合意放弃仲裁协议、仲裁裁决得到履行或者强制执行、仲裁裁决被法院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附期限的仲裁协议因期限届满而失效四种情形。笔者认为,其中第二、三两种情形并不能导致仲裁协议失效。我国对默示放弃仲裁协议在立法上有所冲突,应以《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为标准。  相似文献   

12.
王金辉  方捷 《决策探索》2011,(12):88-89
河南洛神律师事务所于1993年创立,原为大型的国办律师事务所,2000年,按照国家司法部要求改制成功。合伙发起人贾安,1987年从事律师工作,曾在《洛阳律师》杂志、河南省《中原崛起论坛》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现任洛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顾问,洛阳市律师协会常务理事,洛阳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洛阳市律协医疗、行政、劳动委员会主任,2007年被河南省司法厅授予“河南优秀律师”称号,  相似文献   

13.
仲裁机构是仲裁程序运行的载体,因此它的性质将影响整个程序运行的方向,而仲裁是依照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选择而启动的仲裁权,因此它本身具有民间性,但在我国虽然在法律中明确了其不具有行政性,但由于传统行政仲裁的影响,造成在实践中仲裁的行政性依然存在,这将阻碍我国整体仲裁的发展,并导致当事人对仲裁公正性的质疑。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立法并没有确立撤销涉外仲裁裁决裁定的上诉制度。 对于撤销涉外仲裁裁决,我国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确立了报告制度,从法院系统建立撤销涉外仲裁裁决的报告制度,一方面表明了司法实务中对撤销涉外仲裁裁决的慎重,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我国撤销涉外仲裁裁决制度本身的不成熟。 建立撤销涉外仲裁裁决裁定的上诉制度, 对于维护程序正义,保障当事人获得公正审判以及仲裁制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各国对仲裁及可仲裁性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趋势是:各国对可仲裁事项持较为宽松的态度,某些传统上被认为涉及公共政策或公共利益而不能仲裁的争议事项,现在已经在许多国家可以通过仲裁得到解决或正在向可仲裁的方向演变。本文分别从知识产权、破产等问题入手展现国际上对可仲裁事项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我国的有关规定,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仲裁和调解作为当代社会最为基本的两种非诉争议解决方式,他们有着各自的程序规则与运行模式。随着社会争议的大量出现,二者在解决争议上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成为各自发展的瓶颈。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则充分融合了二者的优势。本文就仲裁调解相结合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仲裁中调解的实务问题研究及我国仲裁中调解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立法完善建议,使其在实践中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刘洋 《经营管理者》2009,(17):182-182
仲裁制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民间的纠纷解决机制.由于其具有及时、保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权、管辖权确定性等优点所以既符合了经济和效益的价值目标,又有利于实现公正和公平.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仲裁制度备受关注.争议事项具有可仲裁性,是仲裁合法的前提。将不具有可仲裁性的争议事项提交仲裁解决,会导致仲裁协议不可执行、仲裁裁决被撤销或被拒绝承认和执行的后果.本文将在争议事项可仲裁性问题产生的法理和现实依据基础上,对可仲裁性在适用标准上的变化进行分析,最终归结到我国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上。  相似文献   

18.
李奇洲 《决策与信息》2011,(12):47-48,177
本文从仲裁协议的效力分析为出发点,对我国仲裁制度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9.
丁莹 《办公室业务》2020,(6):165-165
近年来,我国劳动人事纠纷事态越发激烈,这充分表明我国已经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各阶层的社会矛盾都逐步开始涌现并不断呈尖锐化,这更加表明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正确把握劳动纠纷的特点和积极预防劳动纠纷的扩大化,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仲裁档案管理工作是劳动争议仲裁的重要工作,涉及不同分类的档案信息,若想让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庭审过程以及劳动争议仲裁案件调裁结果有相关的信息支持,就要对劳动争议仲裁这些案件档案从受理-立案-排庭-审理进行妥善保存与管理。  相似文献   

20.
作为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仲裁性质的界定直接关系一国法律对仲裁的态度,具有突出的理论指导意义,因此,尽管理论界争议颇大,但仲裁性质办公室的统一却是势在必行。本文围绕仲裁性质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认证,认为仲裁性质应界定为民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