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凡治北魏史者,莫不存有此一困惑:经“太和改制”而达于鼎盛之北魏缘何在孝文帝死后便迅速分崩离析?对此,历来论者甚多,其说纷纭。但遍观众说,少有人从社会生活史角度着眼,其实北魏统治集团生活的奢侈化为害甚烈,是造成北魏衰亡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就此略作论述,以期有补于陈说。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问题,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和出发点。五十年代学术界关于中国近代历史分期的讨论和近几年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讨论,从根本上说来,都是围绕讨论者各自对这两个基本问题的不同认识而展开的。因而,重新探讨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很有必要。近期读得钟兴瑜《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定性辨析》(载《河北学刊》1988年第6期)和王志远《也谈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兼与钟兴瑜商榷》(载《河北学刊》1989年第3期)二文,颇受教益,对二文中某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论点,却又不敢苟同。笔者并非要在二文的意见分歧中寻求某个折衷点,而是就二文的有关论点分别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权当引玉之砖,以就教于钟、王二先生及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3.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问题,最近在史学界出现了一些新的观点。《河北学刊>>1988年第6期上发表的钟兴瑜的《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定性辨析》一文(以下简称“钟文”),就很有代表性该文认为毛泽东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论述是不科学的,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说法也是不确切的。我认为,钟文所涉及的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有必要加以进一步的探讨。所以,笔者不怀浅陋,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4.
康文斌同志的《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载《晋阳学刊》1986年第1期;以下简称《康文》),是篇开拓性的文章。它从历史观的高度研究社会改革,提出应建立系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并为此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本文,仅就社会改革的研究与现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改革谈些看法。现行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基本上是传统的、即苏联三十年代形成的体系。我国哲学界部分同志认为它尽管存在一些缺陷,只是如何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的问题。更多的同志则认为它基本上是板块式的,存在着严重缺陷,诸如没有贯彻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范畴之间缺乏严密的有机联系,内容庞杂,没有反映现代实践提供的新鲜经验,等等,从而主张建立新的体系。然而新体系如何建立,观点也很不一致,光是新体系的逻辑起点就有劳动、实践、人类社会等十几种看法。看来问题相当复杂,涉及的面很宽,改革难以短期内完成,比较切实的办法是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逐步进行。就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和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来说,最迫切的就是要提高社会改  相似文献   

5.
祝力  罗芳  胡玥  王平 《理论界》2005,(8):80-81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同时,也存在制度转型和理顺体制等诸多问题。在当前中国社会处于整体转型期的大背景下,体制改革首当其冲。本文就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障碍发表了一些看法,详细阐述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改革所遇到的难题,并分析了改革措施,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经历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向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第二次是由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矛盾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化。这种演进有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它是以《矛盾论》阐述的主要矛盾观点为哲学基础、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阐明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为逻辑起点的,而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全新论述,则是其转化理论的逻辑发展和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论诗词语言的改革丁芒传统诗词的创作近年出现繁荣局面,诗词改革成为热门话题。我认为当代诗词的改革,语言是最直接也是最起码的一个问题。无论怎么高妙的诗意、结构等等,最终都要通过语言来实现。在旧体诗坛,关于语言审美观的主要矛盾,我认为就是对雅与俗的看法极不...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存在着两对重要矛盾:一为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即所谓民族矛盾;一为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即所谓阶级矛盾.史学界一般认为这两大矛盾均为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按照毛泽东《矛盾论》的观点,“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即是说,事物发展的一定过程中,主要矛盾只能有一个.那么,究竟哪一对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呢?有学者论证,在“近代历史的总过程”中,上述两对矛盾都是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民族矛盾较阶级矛盾居于更主要的位置”.这种观点实质上是把民族矛盾视为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这种看法是否正确呢?确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是否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问题,过去许多研究者认为该文没有说明何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实际上,毛泽东在文中已明确指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在当前中国社会中引发的主要矛盾,是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而对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未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原因,长期以来流传着毛泽东对党的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判断不甚满意、有所保留的说法。这种说法有违史实,毛泽东未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对矛盾体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北齐“干禄制”释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禄制,或谓食干制,孕育于太和,创制于武定,乃北魏爵禄制的变种,为北齐所仅见.北周亡齐,随即废除,首尾不及三十年.由于《北齐书》、《北史》没有明确的阐述,《隋书》也只有点滴散记,以致三史成书的当世,就说不清  相似文献   

11.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们解决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这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前南斯拉夫是改革搞的比较早的国家,在前东欧国家中是改革步子迈得最大的,在企业问题也进行了重大改革,曾提出了把企业变成“工人自治联合体”这样的模式,这在当时是重大创新。但是,由于前南斯拉夫改革没有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他们曾提出市场社会主义,但后来又批判市场社会主义,这就导致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有很大局限性。这种联合体是由《资本论》第一卷所论述的未来社会自由人联合体所引伸过来的,未来社会自由人联合体是存在着一…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尚药局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东汉的尝药监、曹魏和西晋的尚药监还不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北魏太和新官制在门下省创设了尚药局,这是一个专门为皇帝提供医疗服务的机关。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革官制时,将尚药局划归新设立的殿内省,最终完成了皇家医疗事务与国家医疗事务分离的过程。尚药局的创设是北魏后期进行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分离的趋势,同时也是顺应这种趋势进行改革的标志,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北魏由平城迁都洛阳后,铸行“太和五铢”、“永平五铢”和“永安五铢”钱,但谷帛依然是通用的支付工具。从而形成了北魏以谷帛为主,金银,铸币为辅的独特货币流通方式。北魏在平城建都长达97年,长期通用谷帛,遍及一切公私收付;计价、借贷、俸饷、税收、计赃、赏罚、军用,都以布帛作价,有时还用牲口。太和八年(484)颁布官司员俸禄以帛、桑、丝、粟四物发放。“魏初至太和,钱货无所周流”(《魏书·食货志》)。北魏还规定了“三匹绢抵两匹布”交换办法。北魏王朝在平城“营宫室,建宗庙,凿石窟,立社稷”。胡太后还在平城建…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贫富差距的心态影响和治理对策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 ,已是一个得到经验研究证明的不争事实。但是 ,对收入差距是否已超过社会可以承受的合理区间 ?是否严重影响了收入分配的合理秩序甚至激励机制 ?贫富分化是否对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产生巨大的威胁等等 ?实际工作部门和学术界都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我在 1 996年以前 ,一直认为中国改革以后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引入市场经济激励机制的正常现象 ,尽管分配秩序存在着种种不合理的方面 ,但仍属于渐进式改革的过渡性问题 ,而且体制内分配缺乏激励的“大锅饭”问题仍然是主要矛盾。但近几年来一些实际情况的变化使我的…  相似文献   

15.
南北尚书制度是太武帝统一北方后,为适应新的统治需要由南北大人制转化而来.南北尚书职权广泛、 位高任重,是北魏前期最重要的职官制度之一.南北尚书曹不是胡汉分治机构,分置南、 北二部尚书体现了北魏对国内两大异质文化生态区域的重视.太和年间,随着北魏由二元型政治体制向封建国家转型的完成,南北尚书制度失去了存在意义,于是在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的官制改革中被罢废.  相似文献   

16.
一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作为80年代我国社会的一个主旋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社会经济活动。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也受到了一个严峻的挑战。这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所指出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当然这种变化发生在我国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中,但因本文的题目是《改革开放与少数民族观念习俗的改革》,所以探讨的问题也只涉及这个范围。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社会,作为整个中国和整个中国社会有机的一部分,它目前的状况基本上是合于整个中国社会改革开放这一发展态势的。但由于历史的及自然的  相似文献   

17.
石冬梅 《天府新论》2007,(3):118-122
北魏孝文帝力行汉化政策,创立了一套不同于北魏前期的新官制。太和新官制并不像史学界一般所认为的是模仿的南朝制度,实际上它是以汉魏西晋、尤其是西晋官制为蓝本,而又加以发展创造而建立的,它与南朝官制差别甚大。太和新官制影响深远,它基本上被西魏以及东魏、北齐所继承,而隋朝官制又主要源自西魏以及六官制度,所以也可以说,太和新官制是隋唐官制的主要渊源。  相似文献   

18.
李亚农先生在他所著的周族的氏族制与拓跋族的前封建制后编中说,北魏时期中国北方由封建社会改变成了“前封建制”社会,“这种前封建制”是由“氏族制的土地制度与封建制的剥削方式混合而成的”社会制度。我认为这种看法在观点上很有问题,这里特提出几个问题来讨论,错误之处尚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那种可接受的、具有公正性的社会分化和流动机制,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基石。在改革开放前的30年里,中国大陆的社会分化和流动机制的形成,贯穿着政治身份化和户籍-职业身份化的政治-行政性制度安排,人们的政治-社会身份和地位几乎是固定的,因而附着于这些身份与地位上的经济利益不平等和社会保障差别也几乎是固定的。因此,与许多人关于改革前中国大陆社会是一个平等主义社会的看法不同,本文认为,改革前中国大陆社会是一种制度性不平等的社会,其社会分化和流动机制不具有公正价值,而人们对它的接受基本上也是被迫的。  相似文献   

20.
刘心予同志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社会科学》第三期)一文中,认为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就是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并为此作了不少论证。我认为,该文最主要的倾向就是没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三十年来中国社会所发生的种种重大事件进行分析,然后确定主要矛盾,而是照搬马列词句,罗列社会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