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本世纪七十年代起,台湾海峡两岸的学者先后撰写了有关台湾现当代文学的简史、简述、概观和纲要,但还未见有一部系统的、完整的、通史性质的台湾文学史。因为这些简史、简述、概观和纲要,主要是介绍台湾现当代文学,对台湾近代文学,常常是数笔带过;至于台湾古代文学,更是未见有人涉足。然而台湾的现当代文学史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们是台湾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历史发展的必然延伸。要真正写好台湾的现当代文学史,就必须追本溯源。因此,撰写一部系统的、完整的、通史性质的台湾文学史,已是台湾  相似文献   

2.
由福建省台湾法研究中心、法学会台湾法研究会和台湾法律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台湾法研究中心成立一周年暨台湾投资法律问题研讨会”于去年底在福州市召开。与会学者回顾总结了中心成立以来的研究成果,着重分析、评估了台湾投资法律及其对台湾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台湾法研究中心、省法学会、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台湾法研究所于1988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福州联合召开“首次台湾法律问题研讨会”。研讨会着重探讨了台湾法的性质与地位、台湾吸引外资的法律制度、台湾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台湾刑事法律制度以及台湾少年司法制度等问题。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关于台湾法律的性质,与会代表们认为,台湾法律是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而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从阶级本质上看,它集中反映和体现了台湾当局所代表的大资产阶级的根本意志和利益。从法律内容上看,台湾当局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仍然承袭旧中国“法统”一  相似文献   

4.
目前有许多地方和许多人都在研究台湾,台湾学者从各个学科的角度又是怎么研究台湾问题的?也许从台湾刊物的某一论文或某一位台湾学者的意见中,我们可能感觉不到台湾学者探讨台湾问题的特殊之处,但是我们若从宏面的历史的角度来看,台湾学者的台湾研究自有其观念表述的特定指谓、有其生存环境影响下的特定思想脉络、有其分析体系建构上的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5.
中国台湾的杂志事业发展了近一个世纪,杂志事业的发展与台湾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状况无不相关,从一段杂志史我们可以管窥台湾社会的发展史。台湾的杂志事业发展速度快、类型丰富多样、市场化程度高、国际合作密切,这些成功经验都值得国内业界借鉴学习。本文将台湾杂志事业史分期为报禁解除前的台湾杂志事业、报禁解除后的台湾杂志事业、新世纪的台湾杂志事业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与台湾问题渊源很深。在国民党中央的筹划下 ,直属台湾党部成立 ,要求建立台湾省党部、台湾省政府 ,建言收复台湾 ,与台调会筹划接管台湾发生矛盾 ,导致党政失和。 1945年 10月台湾光复 ,台籍志士积极参加台湾接收与重建 ,为台湾回归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方兴未艾的闽台文化研究中,作为省城的福州与台湾的历史关联,至今仍论述不多。本文试图从福州人移民台湾、福州地区民间信仰在台湾的传播及其社会功能等方面对福州与台湾的种种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指出福州历史上虽不曾有过大规模移民台湾的浪潮,但也有各种类型的人员———工匠、幕友、教职、商人、游宦等不断地进入台湾,在台湾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民间信仰,这些民间信仰在台湾的福州移民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简析抗战时期的台湾调查委员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 4年 3月 ,蒋介石下令成立台湾调查委员会 ,作为负责筹划战后收复台湾的职能机构。蒋介石任命陈仪主持台湾调查委员会 ,主要是因为陈仪熟稔日本与台湾事务。台湾调查委员会也充分吸纳了当时客居大陆的台籍人士参与。台湾调查委员会在光复台湾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工作主要包括搜集、翻译、编辑有关台湾的资料 ,训练各类专业人才 ,制定《台湾接管计划纲要》 ,初步拟订战后台湾的重建政策等。台湾调查委员会在设计政策的过程中 ,对台湾同胞复杂而敏感的心态缺乏足够的洞察与关照 ,结果导致一部分政策失误 ,引起岛内民众的反感与抵抗。  相似文献   

9.
陈名实 《东南学术》2011,(2):219-228
清朝割台以后,中国的仁人志士都希望有朝一日光复台湾,这种愿望在台湾民众中尤为强烈,民众在认同清朝的基础上自发进行武装抗日斗争。同盟会成立后,受到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台湾隐存于民间的反清复明思想逐步演化成汉族反满复仇、共和抗日、光复回归的民族革命思潮。辛亥革命的爆发,使台湾民众受到鼓舞,一些台湾革命志士参加辛亥革命,并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回台湾发动抗日起义,谋求光复台湾、回归中华民国,把台湾抗日光复思潮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1683年(康熙22年),清朝政府统一台湾。清朝政府管理台湾后,在台湾先后设置郡县,其中尤以改台湾为行省,可谓大事。清廷于1885年(光绪11年)决定建台湾为行省,但台湾建省之议始于何时尚存疑点。本文试就这一问题提供一得之见,以就教于同志们。关于清代提出台湾建省之议(即朝臣提出台湾建省奏议)的时间,旧志皆称始于清代末季,近人著述也往往沿用此说。如《台湾人物志》载称:“先是,同治十三年,钦差大臣沈葆桢奏请台湾建省,廷议不从,至是左宗棠复言。”连横的《台湾通史》、李震明的《台湾史》等均主是说。连横说:“光绪十一年,秋七月初八日。钦差大臣左宗棠奏请台湾建省”,李震明说:“中法战争之际,法军封锁台湾,清廷感觉台湾建设之重要。内阁大学  相似文献   

1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二战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其后,台湾与大陆虽然由于内战而处于隔离状态,但就战后台湾历史地位来说,台湾与大陆一直处在同一祖国的怀抱之中,是祖国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员。那种所谓战后“台湾地位未定”、“两个中国”或台湾“游离于祖国之外”的说法是完全违背历史事实的。任何分离台湾的阴谋活动必将遭到可耻的失败。  相似文献   

12.
地域历史人群研究:台湾进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毅夫 《东南学术》2003,(3):120-127
本文就台湾进士这一地域历史人群之成员总数、名录、佳话、义举、轶事等钩沉索隐、取证考据 ,并就清代科举制度和科举文化有所介绍和评估。认为 ,台湾进士是一个于今不在、于今不再的人群 ,宜以“地域历史人群”视之 ;台湾幕友、台湾班兵、台湾塾师、台湾教谕等亦各是一“地域历史人群”、各是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事实与共识     
这几年,台湾文学界出现一种值得警惕的倾向:有的作家、评论家在谈论台湾文学时,总是不适当地强调所谓“独立性”、“自主性”,而否认“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1988年,羊子乔先生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我们自己来》的文章,对我的《台湾现代文学简述》一书提出“质疑”。他认为:“台湾文学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性”,在台湾,“中国、日本文学是台湾文学的一部分”,而我却站在“有利于‘中国统一’的立场,来从事台湾文学的研究”,“视台湾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视台湾文学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因而是“大中国沙文主义”。  相似文献   

14.
台湾是我国的神圣领土,自古以来,就与大陆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两岸人民很早就开始了频繁的通商贸易往来。本文就清代台湾与闽南三角地区经济交流作些探讨。 1.台湾经济的繁荣得力于大陆移民的辛勤开发。明末清初郑芝龙、郑成功对台湾的开发,掀开了台湾地方史的新一页,谱写了福建与台湾关系的新篇章。此后历时二百多年  相似文献   

15.
《台湾历史与高山族文化》一书是张崇根同志三十年来勤奋攻读、苦心求索的成果。该书最为引人注意之处在于,它在关于台湾地方史实的考证与论述以及有关台湾的几种古籍的考订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驱散了长期笼罩在这些问题上的迷雾,很值得一评。 一、关于台湾的历史,作者着重研究了台湾历史上与大陆祖国的关系问题。在《怎样说明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三国孙吴经营台湾考》、《台湾古称“流求”探源》、《毗舍邪——宋代台湾之别称》、《南宋已在台湾地区建置说》及《也谈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的年份问题》等论文中,作者根据国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我拜读了台湾著名文学评论家叶石涛的《台湾乡土作家论集》、《台湾文学史纲》等著作,对叶先生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客观公允的批评风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又读了他发表于5月13日台湾《自立晚报》上的《总是听到老调》,对叶先生观点的变化,感到十分惊讶。叶先生一向善于将台湾文学置于台湾近四百年特殊历史际遇中加以剖析,不同在于,叶先生过去在着力揭示台湾文学的殊相时,从未忽视与中国文学血脉相通的共相。比如,叶先生在《台湾乡土文学史导论》中云:“日据时代的文学始终是和台湾的现实环境息息相关的,它属于中国抗日民族革命运动不可分割的一环。”在《台湾的乡土文学》中,还将台湾乡土文学定性为“真正属于中国文学一环的乡土文学”。在《日据时代新文学的回顾》中,叶先生更明确地论述道:日据时代的台湾文学,“反映了全体台湾民众的共同意愿,那便是  相似文献   

17.
范泉:大陆研究台湾文学第一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6年 1月刊发于《新文学》创刊号上的范泉的《论台湾文学》 ,是大陆学者研究台湾文学的开山之作。范泉长篇论文在台湾文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其主要观点和意见为大多数台湾作家、评论家所支持 ;范泉在台湾文学研究中作出的贡献受到台湾作家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台湾特殊的政治和历史、地理条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割断台湾和祖国大陆的联系,以达到台湾“独立”的险恶目的。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这种认同日积月累,形成以后就很难改变。李登辉和陈水扁在台湾当政的十多年问推行的“文化台独”以“本土意识”、“台湾意识”做包装,采取一种隐蔽、渐进的方式,既不容易引起台湾民众的警觉,又能冲击台湾民众文化认同,还可以直接影响台湾民众对国家认同,而作为文化事业一部分的图书馆,也受到“文化台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赵朕  赵焱 《学术研究》2000,7(3):101-106
本文认为,台湾微型小说崛起的外因是“报禁”,内因则与台湾社会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因而,本文以台湾社会为背景,进而深入分析、揭示了台湾微型小说的审美取向、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20.
论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侵占台湾,但中国人民从未承认这个不平等条约。收复包括台湾在内的失地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否定《马关条约》对中国政府的约束力,将对日清算追溯到1895年,坚决反对战后国际共管台湾,驳斥美国部分人士染指台湾的设想。中日间军事实力的差距决定了国民政府难以派军队攻克台湾,如何收复台湾考验着蒋介石的政治智慧。在开罗会议中,蒋介石促成美、英支持中国在日本战败后收回台湾,而台湾的军事由占领军负责。日本突然宣布投降打乱了美军占领台湾的计划。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中国政府恢复对其行使主权,不但以“盟军代表”身份接收台湾军事,更是以中华民国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接收台湾行政。“中国代表盟军占领台湾论”完全是对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策略的无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