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谣言,会产生极坏的社会影响力,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攻关危机的爆发。在众多学科中,所关注的一个共性的课题,就是怎样才能有效的治理和防范网络谣言。本文以危机角度为切入点,重点探讨的是网络谣言的传播方式和结构,指出了如何治理网络谣言攻关治理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网络谣言,即通过微博、BBS、博客、电子邮件、手机等基于web3.0的网络平台,传播未经证实或无充分根据的信息活动及其内容,即“无根之言”。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谣言”这一概念更频繁地出现在各类群体性事件中,并且在群体事件中发挥着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等进行研究,将有助于相关网络媒体完善信息传播规范,对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周高琴 《领导科学》2022,(11):122-125
根据情绪感染程度、情绪疏导效度等因素,恐慌性谣言的传播层级可分为轻度级(Ⅳ级)、警示级(Ⅲ级)、严重级(Ⅱ级)和危险级(Ⅰ级),最后常常演变成盲从式、偏见式、抵御式和暴力式四类恐慌形式。网民的谣言情绪传播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关组织情绪疏导的效度,而有关组织情绪疏导的效度则取决于其对于网民情绪性传播谣言行为的重视程度与了解程度,以及网民对有关组织的信任程度,两者情绪博弈的胜负则取决于双方沟通的结果。应对突发事件中恐慌性谣言的网络情绪传播,要以网民的关切为导向进行共情化信息传播,促成建设性的风险意识;在共情对话中达成话语平衡,提升网民的群体效能感;在合作中建立积极信任,推动网络共识,实现负面偏好的正向转换。  相似文献   

4.
以社交网络、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为大学生求职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与此伴随着网络谣言传播事件多发,网络谣言影响着大学生求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就业指导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自律与社会监督并重,才能破除网络谣言对大学生利用新媒体求职的危害,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5.
黄小茹 《决策与信息》2011,(11):106-106
互联网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然而网络谣言也给政府的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谣言的传播特性以及指向都有章可循,四而政府应当从多个角度进行防控,主要可以通过建构谣言预警机制、政府自律以及加强网络知识教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耿东锋 《经营管理者》2013,(8X):293-29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对企业经营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其中网络谣言无疑也威胁到了企业形象,网络谣言的危害不容小视,企业必须都对此进行正确的预防、识别和处理。本文通过从网络传播的原因、新特点及对企业的影响分析出发,探讨了企业应对网络谣言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陶鹏 《领导科学》2012,(20):59-60
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逐年增高,网络文化的受众群体日渐庞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这就构建起了一个新的公共领域。然而,网络文化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近年来网络谣言愈演愈烈,使社会的整体公信力受到重创,也成为困扰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媒介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信息。网络谣言与传统的谣言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作为网络文化的负面产品,它有着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潜伏性、破坏性、扩散性、变异性等特点,类似于计算机病毒的部分特征,可以将其称为网络环境中的"文化病毒"。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在社会信息传递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成为一部分人获得信息的首选途径。但是由于网络存在着自身的缺陷,以及由于一些其他原因,使得网络谣言出现,而网络谣言区别于传统谣言有着自身的特点,使其能够对于社会秩序造成更大的破坏,面对目前治理不力的局面,我们需要找到更多方法来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信工具和微博等新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传播呈激增之势。放眼世界,网络谣言危害已成为具有共性的社会问题。美国网络曾热传奥巴马并非美国公民无资格竞选总统;韩国著名女主播宋智善因不堪网络谣言而轻生自杀;墨西哥2005年网上谣传沿海城市帕亚尔塔港将发生大地震引发民众惊恐和大逃离。可见,泛滥的网络谣言传播,对上至国家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并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我国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在社会化网络时代,网络空间治理既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网络谣言这一为害甚广的社会毒瘤,以其极强的隐蔽性、炒作性、攻击性等特点,成为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从贵州瓮安事件到湖北石首事件,再到浙江"钱云会"事件,都离不开网络谣言的鼓动和伴随。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1.
网络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重要方式。社会发展的好与坏,社会矛盾的缓和与激化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表现、推动、甚至放大,而对于网络的管理水平从一方面也体现了政府的执政水平和履行职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网络谣言的危害越来越大,必须下大力量治理。网络正在成为我国公民反应社情民意的重要媒介,但我们在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网络舆论也逐渐呈现出无序、失范的趋势,网络谣言就是典型之一。但是,网络传播的快速、没有国界、隐名等特性,其危害更是与日俱增。因此,要下大力量治理,使之尽快规范化。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1.网络谣言产生的客观原因很多人将万维网的"word wide web"解释成无性别、无身份、无年龄的"三无",不难看出,虚拟性和匿名性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谣言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象,对于社会稳定具有相当的破坏作用.由于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校内外谣言通过各种媒介在校园中传播,不利于构建和谐校园.通过探讨校园突发事件中谣言的传播范式,进一步提出可行的对策方案,以应对谣言在校园突发事件中的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3,(25):16-17
6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报告披露,在统计的100件微博热点舆情案例中,事件中出现谣言的比例超过1/3。微博是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兴媒体之一,但它同时也是谣言重灾区。原因何在?6月25日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相似文献   

15.
胡诗妍 《领导科学》2012,(23):29-31
近一时期,各种骇人听闻、影响广泛的网络谣言一度愈演愈烈,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引发了人们的深度思考:网络谣言为何层出不穷?社会管理部门该如何科学决策、高效治理这种社会乱象?从综合治理的角度来看,只有深入剖析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受众、社会危害机理,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决策,达到预防预控、综合治理的目的. 一、网络谣言及其社会危害解析 1.网络谣言及其现状 所谓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媒介——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工具、社交网站、博客、微博等广泛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组织机构、名人隐私等内容.由于网络传播迅捷、影响广泛,网络谣言从形成到高潮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声势浩大地跨越地区、国界,加之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致使近年来的网络谣言除具有谣言的一般特性,即臆造性、易传播性、非正式渠道传播性、攻击性、信息变异性、社会危害性以外,还呈现出广泛性、隐蔽性、知识性、炒作性、宣泄性等新特点.目前,网络谣言已经成为互联网信息领域必须正视的公害.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4月8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对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民生活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同时应当看到,网上不良、不实信息仍然存在,影响社会健康发展,特别是最近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复杂网络在社会经济管理领域应用研究的发展,信息扩散或谣言传播及相应的传播控制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定义了边赋权网络中的控制行为--弱化免疫,即通过降低免疫节点所关联的边的权值,同时保持免疫后网络节点间的连接畅通,可使整个网络保持一定效率下的正常运行的免疫策略;其次,建立基于病毒传播SI模型上的弱化免疫模型,给出加权网络中弱化免疫下的谣言密度演化规律. 最后研究加权网络中基于弱化免疫下的目标免疫策略,并分析弱化免疫网络同步性能, 对加权网络中谣言传播和免疫策略等相关参数进行数值模拟,表明理论模型的可行性以及免疫策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谣言的大量传播,谣言在众多群体性事件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群体性事件中的谣言的特点、产生基础、传播途径等方面的分析,进而寻找到群体性事件中的谣言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宋石男 《领导文萃》2011,(Z1):92-95
谣言的历史太古老了。秦始皇在位期间始终为"亡秦者胡也"一类的谣言困扰,他缔造的帝国在其儿子手中葬送,导火线同样是一句谣言:"陈胜兴、吴广王"。古罗马的皇帝也被谣言折磨得很痛苦,以致不得不任命公共谣言监察,每天到人群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