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回顾社会发展进程,女性主义对西方各国的女性文学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经不断的创新、挑战、质疑与突破,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和思想活力。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教育批判——一种后现代主义教育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介绍、分析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女性主义对教育中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的批判,揭示出女性主义的教育观不仅从认识论、知识论基础上,而且从批判的、质疑的手法上都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是一种独特的后现代主义教育观.  相似文献   

3.
对知识的诉求是为了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阶级分层与性别结构变动同步发生,错综复杂。这一状况的出现需要我们从知识的源头出发回顾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的发展脉络,并简要梳理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只有对知识与社会的关系具备深刻的反思,才有可能让一定的知识从现成的社会束缚中解脱出来,才有可能实现知识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随着西方社会步入后工业化时代,涌现出对现代主义分析批判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这种思潮的推动下,女性主义从颠覆性较强的解构主义获得了消解男性中心思维模式的理论武器,试图摧毁现存的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化霸权。解构主义的代表首推雅克·德里达和米歇尔·福科,通过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这种关系,从而也看出女性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传入中国,在中国文坛引起了较大的轰动,使人们以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文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而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化进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推动中国女性文学的研究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奠定了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拓展了中国文学研究的新视野,突出了女性文学的新视阈与新风貌,对女性意识和女性文本的独特关注,也促进了中国女性写作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妇女是社会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问题的古代缘起和当代症状;女性问题的本质和女性解放的判据与途径;女性问题的研究方法等,已成为西方女性研究的重点问题。因此,对西方女性问题的系统性分析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视域来解读艾丽斯·沃克作品中所展现的女性主体建构思想,可以看出,沃克的理论是对后现代女性主义关于女性主体建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沃克也认为女性身体救赎是女性主体意识复苏的基础、女性掌握话语权是女性成为主体的关键,但沃克并不认为女性成为言说主体是女性主体建构道路的终端,而是发展了这一思想,具体体现在三方面:首先,言说自由无法保证女性主体性的实现,女性必先成为经济主体继而才能取得主体地位;其次,女性主体性的建构应超越种族和性别的界限,发展人道主义,通过种族和性别和谐巩固女性主体性;再次,主体作为有意念的个体,还需保持自身精神的独立和自由,成为精神主体。沃克认为,只有实现这三方面的建构.女性主体身份的重构才能真正完成。  相似文献   

8.
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女性主义在文学批评领域的成果,其发展过程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即“女性形象”批评、“女性中心”批评、“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多元文化身份”批评。在文化多元的当今时代,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将在尊重差异与个性的基础上走向融合,不断完善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丰富文学批评的视域。  相似文献   

9.
作为始自西方的文学流派和批评方式,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虽然在中国通过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概念、内涵、特征等的研究,拓展了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新视野,且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它却面临着理论与现实脱离,传统与当下的模式等问题。本文从女性批评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面临的现实语境,以期在此领域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就已经开始出现,女性主义在文学批评领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有了新的成果。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历经包括"女性形象"批评、"女性中心"批评、"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及"多元文化身份"批评在内的四个发展阶段。而今的文化趋向于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尊重特殊与求同存异的前提下,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开始融合发展,其独特的理论得以完善,同时也为文学批评领域注入新元素。  相似文献   

11.
回顾与反思: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阿特伍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加拿大当代著名作家。从女性主义角度来阐释她的作品,一直是阿特伍德研究的重要方面。其写作历程与加拿大本土乃至全球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一致的,这是她的作品与女性主义理论有着天然契合之处的原因之一。但传统的女性主义视角不是阿特伍德研究的唯一途径,后现代语境下的女性主义思潮已经呈现新的趋势,衍生出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等新的理论建构,值得我们在解读阿特伍德作品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叙述学角度看,18、19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家与读者有一种亲和关系,作品被认为是现实生活的延续;而现代主义小说作品则对现实世界产生怀疑,作家与读者和现实相脱节,小说叙述向客观化、非个人化方向发展.后现代主义小说与现实的距离更大,作家将多元、破碎的文本迫使读者介入,由于本文神秘、不可解读,读者往往望而却步.后现代主义小说要走出误区,就必须建立文本与读者的联系,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3.
对影视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观念,可以说,它体现在影视文化方面,目前已经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文章回顾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影视艺术涉及的女性意识,并期望以后的影视作品能够反映出更加进步与完美的女性观念。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教育视野下的师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它脱胎于信息化后工业社会。后现代教育思想作为整个后现代思潮的一部分,它强调个人选择和参与,崇尚创造性、差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建构性,主张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这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研究及教育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的背景(女权主义运动)及其理论成果对中国女性意识的崛起和女性文学的发展有着或深或浅的影响作用。通过梳理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的兴起和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指出这种影响作用是相互的,它不仅对促进中国文学创作的发展、审美价值观念的更新和批评话语的重建,乃至中国的妇女解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世界范围内的女性主义文论的成熟和进一步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以激进的文学话语与自恋式的退守、自虐的抗争等表达方式来宣泄情感,感受世界,给人一种独特的全新的视角,使女性写作红遍文坛.但女性文学的积极意义在于为女性争取应获得的各种权利,从而达到男女双方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女性写作究竟走向何方,这无疑是一个值得继续讨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浅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翻译不可避免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 ,本文从文学翻译中译者与原著、翻译过程、译著、译著读者以及审美活动等几个方面的关系探究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西方的女权主义话语在上世纪60、70年代之后有了某种逆转,一种更强调政治倾向温和性的后女权主义潮流正在形成,并且它与世界范围内的男权回潮还有了一定联系。对中国女性学界而言,消费性伦理形态在性别领域内也有深刻的投影。呼唤女性主义研究的深度追问与实践性品格。  相似文献   

19.
进入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在各个领域造成影响。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大潮中,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其鲜明的政治姿态和独到的理论见解在翻译界掀起一股浪潮。本文就翻译研究中的重要理论——等效论的几个具体层面进行了女性主义的批判,从而支持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