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文学史的"新"与"旧",大致以文学观念作为区分.中国"旧"文学史以叙述经、史、子、集为主要内容,持雅文学观念,贬抑小说、戏曲等俗文学.中国"新"文学史则以纯文学为主要内容,同时重视小说、戏曲等俗文学的价值与地位.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学史的产生与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输入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新的文学文献的发现紧密相关."新"文学史的写作在三十年代形成一个高潮,并产生了诸多代表著作,这些中国"新"文学史著作对文学史走向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这些"新"文学史著作的写作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充分肯定当代西方文论对中国文论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的同时,有必要对当代西方文论本身进行辨析,考察其应用于中国文艺实践的有效性,并最终思考中国文论的重建问题。当代西方文论的主要局限有:脱离文学实践,用其他学科的现成理论阐释文学文本、解释文学经验,并将之推广为普遍的文学规则;出于对以往理论和方法的批判乃至颠覆,将具有合理因素的观点推延至极端;套用科学主义的恒定模式阐释具体文本。当代西方文论生长于西方文化土壤,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语言差异、伦理差异和审美差异,这决定了其理论运用的有限性。中国文论建设的基点,一是抛弃对外来理论的过分倚重,重归中国文学实践;二是坚持民族化方向,回到中国语境,充分吸纳中国传统文论遗产;三是认识、处理好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的关系问题,建构二者辩证统一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在世界东方和西方的流传播扬迄今已逾千百载。20世纪随着文艺思潮的繁盛、学术思辩的深入以及科研手段的进步,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在这个世纪末叶的数年间,从总体来看,它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目前“中国文学乃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说,已成为不可移易的定论。国外中国文学研究正日益壮大、乃至形成了若干堪与国内研究相媲美的学术实体,也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本文拟就西方、日本和俄罗斯三个典型的学术板块,对1995年以来的有关研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马燕红 《社科纵横》2009,24(12):176-178
互文性理论是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是一种广泛运用的文学手段,而中国传统学术中的互文则更偏向于修辞手段。将互文性运用到翻译领域中可知,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互文活动。在翻译实践中运用互文手段,可以为"戴着镣铐跳舞"的翻译提供一种新思路。本文将探讨文学中的互文体现、翻译中的互文运用及其与文学互文的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对20世纪以来中国世界文学史教材编写的演进轨迹历时性分析的基础之上,在国内"重读经典与重构世界文学史"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全球化语境中的世界文学史重构应从有利于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层面出发,编写者应该突破文化交流和文化研究中的"视域限制",从西方思维与东方思维的互相契合来研究世界文学,在整合的时话性文明中提升对世界文学普遍性的认识.这种"对话性对话"最终置世界文学史编写在比较文学视野和整体性思维的立场下,进而又推进世界文学史编写的深度.  相似文献   

6.
据苏联《社会学研究》杂志1991年第4期报道,1990年5月25日在莫斯科召开了题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流派及发展前景”的学术研讨会。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博士N.赫韦希揭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并解释了这一概念本身。他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作为与新斯大林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苏联的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7.
潘丹 《学术交流》2007,(1):192-193
中国古代小说在20世纪时来运转,其地位由原先的"不登大雅之堂"跃升为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拥有了一支庞大的学术队伍.20世纪的西学东渐不仅提升了古代小说的地位而且决定了古代小说的研究模式.但是,东渐的西学是在西方语境中提炼出来的,用来指导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尤其是文言说部的研究时却出现了令人困惑的局面.如用虚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这一西方小说的三大要素来研究中国小说的起源、界定中国小说的范围、分析中国小说的特质时无可避免地陷入了众说纷纭的局面.近些年来,学者们开始从中国自身的文学语境、文体特征和文化特点探询中国古代小说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后,内地出版了大量的文学史著作。其中,地方性的文学史,包括区域和地域文学史,占有相当的比重。对于这类著作,目前学界在总体上评价不高,主要存在视角和观念缺乏新意,以及低水平重复等问题。但是,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长线课题,区域文学史毕竟是区域研究中的一个专门领域,也是"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学术增长点。因此,为了提高区域文学史的研究水平,有必要对区域文学史的现状加以考察,并充分认识其独立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也试图为情况较为特殊的北京区域文学史、特别是当代部分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学界重写《中国文学史》呼声甚高,然而从大多数新编写的有关论著来看,仍在60年代流行的三部文学史的影子下徘徊,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80年代兴起的宏观文学研究为摆脱这种危机作出了可贵的贡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张碧波先生的学术论文集《中国文学史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就是一部酝酿着突破的力作。 探索中国文学史的特殊规律是作者长期的苦心追求。他在先秦段系列论文中反复强调中国文学特殊规律决定于中国历史的特殊道路,充分注意到运用马克思关于亚细亚方式理论研究中国历史的成果,去观察中、西方在进入…  相似文献   

10.
文学史观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它决定文学史著述的著史态度和体系建构,决定对文学史目标的任务的阐述,决定对文学史发展原因、规律的探寻。本文以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中国文学史》著述作为考察对象,根据中国文学史学科发展的实际,将建国前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期,并依次对各个时期中中国文学史观的发展变迁进行描述,力图清晰地勾勒出这一流变过程的运行轨迹,探讨文学史家们在中国文学史观方面的优长和不足,着眼于21世纪文学史观的发展与建构,力求做出客观的总结和公正的评判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语境"已经成为今天许多学术会议的热门话题。20世纪的中国文学面临着"全球化语境"下学术话语的重新清理和调整,同时也表现出积极应对中的焦虑和困惑。问题的关键是,对全球化时代现代文学本体意义要有正确理解和认识。首先,现代知识结构的话语分析与现代人生存空间精神情感分析相结合的主体建构了"文学现代性"。其次,从追求文学意义、学术立场的价值评判转向大文学整合、学术积累的文化思考,"全球化语境"带来了学术研究指向的转变。再次,"全球化语境"创造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文化时空,可以深度探寻作家个性、文本现象的经典性及其文学史整体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降,文学研究逐渐逾越了"文学"的界限,仅仅充当着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分析材料。进入21世纪以后,"文化研究"的范式更是蔓延于学术研究领域,连同西方文艺理论的大量引入,文学研究中文学本质的探究成分越来越稀缺。近年来,在文学研究领域,回归文本的呼声已渐渐浮出水面。魏耕原《盛唐名家诗论》,就是一部以充分的文本分析为基础的文学史研究著作,也是现阶段以文本研究见长的文学史研究方面的典范之作。概而言之,魏著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明显的问题意识、将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潮的研究置于文学发展的进程中,而这两大特色的形成,都离不开作者对相关文本的细致入微的解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13.
任传霞 《学术交流》2005,(10):150-154
20世纪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的产生、发展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来自中国古代文学及文论自身的母体给养,二是西学东渐以来西方文化思想的外来冲击。就后者来讲,进化论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得以合法存在的基本内核。对进化论在中国的接受、理解进行梳理,反思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性、文学革命的关系以及文学进化观在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追求中的历史作用,是当前文学史及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谈中国语境下的日常生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秀梅 《求是学刊》2005,32(2):39-43
当前日常生活问题是中国学界关注的学术热点。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 2 0世纪的中国曾经经历了几个曲折的阶段 ,它最早在 2 0世纪 2 0年代由一部分温和的启蒙知识分子提出 ,在建国后又因为政治意识形态的干扰而成为学术禁区 ,直到新时期以来才得到充分的关注。同时 ,与西方世界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语境相比 ,中国的日常生活问题还有其特殊性 ,这就决定了它极其复杂的问题结构和西方理论在解释中国问题时的有限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文学经典的"文化权力"问题首先起于比较文学,涉及种族、地域、性别、殖民、古今等诸多领域."文化权力"给出了考察文学、文学经典、文学史等问题全新的角度,以之观照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众多与经典相关的文学史事件、文学现象,就会产生很多文化研究的特别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庆本 《求是学刊》2003,30(6):98-103
本文试图突破将中国等同于传统、将西方等同于现代的学术范式,以中国近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为主要考察对象,从浪漫主义与审美现代性的密切关联入手,揭示了审美现代性在汉语语境中产生的文化渊源、具体内涵、历史意义。以此说明审美现代性问题不仅仅是西方独特的文化现象,而且也是内在于中国美学发展的历程之中的。而在考察中国审美现代性问题的时候,就不应该仅从西方着眼,还应该考虑到中国文学自身因素,不仅要看到中国浪漫主义作家所受到的外国文化的影响,还应该注意到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性在现代作家身上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所表现出的文化姿态。  相似文献   

17.
口语崇拜是一种与写实主义、个性主义、大众化等思潮相互呼应的现代文学观念,它的产生与西方的语音中心主义语言观对中国的影响有关.由于五四新文学的领导者及以后的理论家主要以语言变革的逻辑为其口语崇拜主张立论,当现代语言变革特别是"汉字革命"的合理性受到质疑时,文学中的口语崇拜观念便面临理论危机.口语崇拜观念还面对着从文学自身出发而产生的质疑,这种质疑的声音在现代文学史上虽不是时代最强音,但却切中要害.  相似文献   

18.
鲁迅文学史思想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潘亚 《学术交流》2004,1(1):148-151
鲁迅的文学史思想深刻而独特,以1927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天才主义为核心,具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后期努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规律研究文学史,注重对文学史自身发展规律的探寻,敢于冲破儒家正统观念,在文学史研究中贯穿强烈而深刻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现代意识,重视作品的艺术审美研究。在文学史研究方法上将中国传统学术方法与西方现代研究方法相结合。这一切均对我国新世纪的文学史理论与学科建设具有深刻的启迪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冬梅 《学术交流》2005,(8):131-133
姚斯接受美学的核心就是要以尊重接受者为中心,从强调"读者中心"到"为什么要以读者为中心"以及"如何实现和突出读者的中心地位",最终推导出文学史不应该只是作家史、作品史,而应该是包含读者接受的历史和社会性的接受美学史.文学史不仅仅是作家的文学史、批评史,也是文学接受者的文学史、批评史;文学史不仅仅是人类创造的思想史,也是人类的艺术史;文学史不仅仅是属于历史的文学史,也是当下时代的文学史.推倒文学的围墙,让文学接受者与文学本身对话,让文学艺术与文学思想对话,让当下时代与历史对话,应重新编写我们当下时代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20.
桦桢 《唐都学刊》2008,24(3):108-111
本文选择了一直难有定论的"意境"概念界定问题为考察对象,对"意境"的解说是在20世纪以后才真正成为一个学术问题的,在"意境"概念界定问题上的争论本身源于现代学术场域内的权力斗争,这种概念狂热不但偏离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论述思路,而且根本不可能得出一个最终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