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对其自身未来的关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可持续发展就是人类对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和理想架构。如果说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主要是通过历史反思,那么它的付诸实施则需要有超前的教育作为牵引。超前性是教育的一个本质特点。通过教育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专门人才,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工作,开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承担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宣传,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 可持续发展是整体的、综合的,除了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外,还应包括人与人、人与组织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是人。1994年3月,我国政府发布的《中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民技术教育越来越重要。当前农民技术教育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发生了新变化,概括起来,为四大转移:(一)教育对象大转移。据不完全统计,湖南每年南下东征的农民在200万以上,这些农民95%以上是中青年,几乎100%的农民是技术教育的对象。他们中相当一部分还是昔日的科技示范户,是接受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后天努力改变社会地位,成为社会阶层分化的主要特点。这种社会分层极大地强化了农民对教育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教育价值观经历了沉睡期、苏醒期、困惑期和理性期。当前,应树立职业农民教育观,完善教育体制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参与竞争和向上流动的能力,促进阶层结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的推动下,“人的价值”这一“文革”时期的“禁区”引起了哲学界的广泛探讨,成了伦理学的中心议题。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探讨改革中我国人们价值观的变化现状、更新特点,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行历史观、人生观教育,有针对性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保证和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熊跃敏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意义和作用、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以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在人们的观念体系中,价值观处于基础层次,它影响着人们政治观、道德观等观念的形成,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生价值的实现。随...  相似文献   

6.
当今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不同的价值标准之间相互冲撞,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随之产生,个人失去人生航向,国家、民族冲突此起彼伏。正如杜威所言,生活中一切困惑的境况归根到底都是由于我们难以形成关于境况的价值判断,归根到底都是诸善之间的冲突。在这一背景下,确实有必要探究这一问题: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里需要宣扬和倡导何种价值观,要怎样进行价值观教育,使得无论个人还是群体在面临抉择的情境时能作出明智的判断,选择正确的道路?现就杜威的价值观教育思想予以粗浅的分析,以期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还存在着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等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 ,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 ,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弱点等。为此 ,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人所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个人利益应得到保障 ,但同时必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以英雄人物为榜样 ,弘扬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激励人们特别是青年无私奉献 ,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9.
交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在社会系统中交通具有突出的经济功能。通过调查发现,长沙县黄兴镇大多数农民对农村道路交通条件影响市场信息收集、农产品销售、外地商品输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等问题的判断上是正确的。该镇农民的正确的交通经济价值观成为当地建设农村道路交通的社会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对农民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在革命与建设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培育新型农民、弘扬农民的主体意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我国历史长期积淀下来的小农价值观,至今仍然阻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消解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领农村思想阵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键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造和克服农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小农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彝族传统道德价值观主要有尊君敬长、以孝为重、重义轻利、集体意识、吃苦耐劳等。在现代社会中,它们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因此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它们必然要得到更新和发展。然而又因为它们在彝族的社会和历史中,具有深厚的民族性,广泛的群众性,相对的稳定性,因而更新和发展彝族的道德价值观,只能在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既要继承和发扬彝族的优秀传统道德,又要使之经过更新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由5000多万党员组成的执政党。它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其先进性既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中,也体现在每一个党员的具体言行之中。实践证明,党风正,民风淳,事业兴。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的具体言行对党的先进性和社会风貌影响极大。因此,在部分党员的价值观出现混乱之际,从理论上探讨一下共产党员的价值观问题,对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使新老党员进一步思想入党,从而加强克的自身建设不无裨益。一、共产党的价值也是双重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指主体和各体在需要和满足中发生的关系。在价值关系中,价值的受益者是主体,价值的载体是客体。主体和客体相互规  相似文献   

13.
一历史总是向人们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求人们去认识它,解决它。当前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显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要求我们通过研究寻找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毋庸置疑,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善了农村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振兴了农村的经济;而农村经济的振兴,推动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家知道,随着生产的发展,农村的物质财富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民手里有了钱,就有利于去兴办满足自身对科学文化需要的事业。现在许多农村的农民集资兴办了一些学校和文化事业,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不仅如此,由于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改善,农民在自觉积极生产的同时,对自  相似文献   

1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历史新课程的目标之一,代表了学生情感发展过程中3个相对独立又依次递进的水平层次,它的形成和发展依附于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之中,并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有遵循上述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逐渐发生了从一元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从整体价值观向个体价值观、从理想价值观向世俗价值观、从精神价值观向物质价值观的变迁.这一变迁的轨迹表现为:20世纪80年代价值观的深刻反思;20世纪90年代价值观变迁的基本完成.新世纪以来价值观变迁向两个方向发展,即价值观上述变迁的延续和深化与科学发展价值观和和谐价值现的形成.价值观变迁对大学生价值现教育产生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也要对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作出回应,即大学生价值现教育要实现在教育内容、教育主客体关系和教育目标上的三大改变.  相似文献   

16.
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对于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发展,起着宏观控制作用。离开了教育思想的更新,任何教育和教学的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要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究竟以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根据国际科技和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并针对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会主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党在新形势下对高校提出的新任务.伴随社会的发展,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现、道德观、婚恋观、择业现等价值观念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高校应该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全过程,以科学发展现为统领,充分发挥"两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渗透到相关制度建设中,使我们国家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育价值观虽然得到了有关学科的关注,并进行了一些有建设性的研究,但还没有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育价值观的主体有社会、学校和个体三个层次,三个主体相互影响,但各自的影响力和对其他主体的影响方向是不一样的,其中学校和教师这两个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比较特殊.对教育价值观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思辨的水平上,有必要进行实证研究,从不同的维度揭示教育价值观的特征,从而促进不同主体合理有效的教育价值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教育价值观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邓小平教育价值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科教兴国是邓小平教育价值观的社会性取向 ,是其教育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价值观的发展性取向 ,是其教育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四有新人”是邓小平教育价值观的功能性取向 ,是其教育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下半叶的西学东渐之风,使中国许多开明人士在传统与现实之间徘徊,表现出既对将出现的新事物向往,又对将失去的旧传统留恋的矛盾心理。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严复对中学进行了严厉批判,大力提倡学习西学,并提出“教育救国论”,希望通过“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教育兴国强民,以求在“物竞天择”中立于不败之地。严复这一教育价值观实际上是完全服从、服务于其保守的政治立场的,这就决定了“教育救国论”的最终破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