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这里说的简化汉字是指1955年《汉字简化方案》及1986年《简化字总表》所涉及的汉字。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简化汉字的主要功劳是:减损笔画,于普及教育功不可没;不乏传神之作,于理解大有好处。同时,新的简化字也仍然有一些不足,表现为:识别上,可能造成新的混淆;数量上,没有减轻识字负担;字形结构上,进一步破坏了表意性;传承上,带来了古籍阅读的困难。汉字规范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汉字源远流长,是世界古老文字之一,在历史长河中,它在发展和传播汉文化方面有着巨大的历史功绩。汉字有优点,也有缺点,缺点主要是笔画多,不少字结构繁杂,难写难认、在数千年的汉字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了各种简化字,虽然这种简化不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但它却是汉字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汉字本身发展的特有的规律。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汉字进行简化是新中国以后大规模展开财。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了正确方针,并具体着手研究简化汉字问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成果就是《简化字总表》(以…  相似文献   

3.
文字改革包括文字制度的改革和文字内部的整理、简化两个方面的内容。汉字的改革也包含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于整理和简化汉字我国语言学界的认识比较统一,而且在整理和简化汉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于是否从制度上改革汉字则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主张从制度上改革,废除汉字,实行拼音文字;另一种意见只赞成进行文字的调整和改进包括简化汉字和整理汉字,推广普通话,以汉语拼音方案为汉字的辅助工具,但反对拼音文字。我赞成后一种意见。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改革汉字制度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大家都普遍认为汉字属表意体系的方块文字,汉字不是音素文字,但汉字表音的方式仍是十分明显的。它用特殊的形式来表现读音,这就是汉字里占80%以上的形声字。汉字这种形声化的取向从甲骨文开始就表现得极为清晰,经金文、篆文、隶书到今天的简化汉字,汉字表音的取向已经发展成为汉字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两组汉字的研究,发现汉字的结构中存在一个核心———字核,它具有简化汉字结构、沟通若干汉字的桥梁作用。据此,笔者提出在汉字的结构中普遍存在字核的假设,再依此假设对《辞海》的全部汉字(14872个)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其中的14582个汉字的结构中存在字核,占被研究汉字总数的98%以上。全部汉字中共有字核900余个,列于字核总表中。结果表明:字核在汉字结构中客观而普遍的存在,它具有简化汉字结构、沟通同一字核的若干汉字联系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汉字特性出发,从简化汉字、汉字教学等层面入手,指出了汉字难教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失误,以期引起人们对汉字教学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汉字发展的历史看异体字的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文字的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汉字始终在演变着,而在这演变过程中字形的简化与繁化也同样贯穿始终,成为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目前所进行的简化汉字包括两方面的工作:汉字的整理和汉字的简化。对汉字的整理是汉字字数的简化,不是限制或减少汉字,而是废除一部分异体字。但汉字整理和汉字简化义是一个工作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本文将从汉字发展的历史谈谈建国后对异体字的整理在汉字改革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及不足之处,以求总结经验以利于今后的语言文字工作。  相似文献   

8.
信息处理用海峡两岸简繁体汉字自动转换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盛玉麒一、概论海峡西岸同源同流的汉字累积字数将近6万,由于1956年大陆推行简化汉字政策,将历史上民间沿用以及社会上流行的汉字简化方法和简化字加以总结归纳,先后公布3个简化字表,即《不作简化偏旁用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汉字简化的回顾与思考张其昀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性质相反的两种运动:形体的简化和繁化。汉字是书写符符号系统,由于人们追求书写便捷的原因,它就朝着简化形体的简化方向发展。汉字作为书写符号系统是用来记录汉语的,由于它要适应汉语日益精密化的演进,因...  相似文献   

10.
应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简化汉字的发展历史:(1)当前社会上实际存在着一个简繁并存,二元互补的用字现实;(2)"简繁同堂"是一个难于跨越的汉字发展的阶段;(3)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看待"简繁同堂"的问题,避免采取过激的做法;(4)以退为进,促进汉字更加合乎规律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许多商店将家具写成“像俱”,这是不规范的。社会上写错这两字的情况不在少数.我们可从汉字演化的趋向上分析其原因。从汉字演化的历史来看.有两种趋向:一是简化.二是繁化。现在我们推行简化汉字,  相似文献   

12.
汉字构形方式:一个历时态演进的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将汉字结构类型和构形方式作了明晰的区分.通过对汉字系统的历史考察,分析和论述了不同发展时期汉字构形方式的互补更替及其构字功能的发展变化.认为汉字构形方式是一个历时态演进的系统.系统内部不断调整优化,这种调整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汉字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汉字简化与拼音化 文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在实现拼音化以前,首先必须简化汉字,以利目前的应用,同时进行拼音化的各项研究工作和准备工作。——这是毛主席在一九五一年就汉字改革问题所作的指示(见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社论)。这一指示为我们规定了汉字改革的总任务、总方针,也指明了汉字简化和汉字拼音化之间的  相似文献   

14.
汉字的演进体现为字体的演进和字形的演进,其中前者贯穿于整个过程,而后者直接影响着汉字的表意:其一,它使汉字在由形表意逐渐向符号表意过渡中,失去了造意;其二,它使汉字在以简化为主流的过程中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三,它使汉字在表意形声化的过程中增强了表意功能.  相似文献   

15.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同于写字。它是借助于汉字的书写形式;抒发书家的性情,创造出美的艺术品来供别人欣赏;而写字就是书写出工整、规范的汉字来,用于交流思想。但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首先就独特在它必须借助汉字的形式,不能舍弃之.书法作为与汉字有着必然联系的艺术,当然随着汉字书写工具的改进,汉字构架以及时代文明的演进而不断向前发展.而这种发展同样应从哲学的高度加以界定.首先,从书写工具看,经历了一个由硬笔(早期人类使用坚硬的东西作为书写工具,属广义硬笔范畴)到软笔(主要指毛笔)再到…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人们对于汉字简化是实行有限类推还是无限类推,说法不一。有些人认为,汉字类推简化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没有必要在辞书中给予位置,而有些人认为,汉字简化符合现代实情,有利于汉语学习与交流,应当在辞书中恰当处理类推简化后的汉字。但是,类推简化汉字,在辞书中具体如何处理,讨论的还相对薄弱。笔者从无限类推给规范性辞书编纂造成的三方面具体困难进行阐述,从而肯定有限类推在规范性辞书编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异体字与汉字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体字对于汉字的规范使用、信息的准确传递从来就有负面的影响,但作为巨量堆积的异体字,不仅是汉字演进发展的见证,并在汉字文化学研究上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异体字、俗字的多变性、多选择性和充满活力的特征,又在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中,起过变革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汉字看中国的原始农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以形表义,蕴涵着丰富的时代信息。透过汉字,结合考古发现,探索中国原始农业的发生及农具的演进、农作物的培育生产情况,反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生农业文明的国家之一,对世界农业发生、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糸”字汇,从“糸”字汇的演变发展分析了汉字的发展规律———以形示义、形兼音义。而类化则是汉字以形示义的重要手段,凭借各种类化方式使汉字成系统、有规律演进。“糸”字汇的类化反映了汉字构形的认知思维理据———具相思维,以及汉字的文化镜像功能。  相似文献   

20.
汉字作为字形、字音和字义的结合体,它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简化和拼音化的发展道路。文章在探讨汉字本质及其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对关于汉字学习和改革的"新说"提出了质疑,以期引起对这一问题的注意和更多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