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近几年来,由于“块块经济”的形成,各地区之间以争夺原材料为特征的各种“资源大战”频频出现,究竟根源何在?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地方政府的“利益观念”、“地方经济行为的不合理”所造成的。我们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与地方经济利益有关,而更为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即地区产业同构化。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只停留在调整地方利益是无济于事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高度化。产业结构调整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以及“八五”计划的一个重要课题,逐步实现产业高度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整个中国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各个省或地区也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其规模、重点和任务并不相同,主导产业和衰退产业也不相同,因而其政府发挥作用的途径和行为模式就不可能一样,所以有必要就地方政府在调整本地区产业结构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一、地区战略产业的政府导向问题地区战略产业是地方政府有意识扶持和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它决定了地区产业结构的性质和特征。政府之所以要制定战略产业,并进行保护与扶持,其目的是为了以它们为动力并逐步扩大其它产业的投资和增长,尽快实现总体结构上有重点的倾斜式发展。当前,我国…  相似文献   

3.
孟庆红 《天府新论》1998,(1):21-25,47
经济增长不仅仅是一个总量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结构转换的动态过程。因此,产业结构政策已成为世界各国乃至一国各地方政府的基本政策之一。一个完整的产业结构政策,一般应包括支柱产业尤其是主导产业的选择与认定,衰退产业的调整以及关键性产业的培育与扶植等方面。其中,首要目标就是主导产业的选择。就一国或一区域而言,什么样的产业才能作为主导产业?这就需要考察主导产业的特性,并以此为依据合乎逻辑地建构主导产业的评判标准。可以说,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的确立,是产业结构政策的先行步骤,是制定正确的产业结构政策的关键。一、…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产业结构"软化"过程中出现的产业资本"离本土化"和"离制造业化"等问题,本文提出产业要素误置说,用以解释中国城市产业过快空心化的原因。文章运用制度变迁和财政分权理论,探讨财政体制演变、政府土地出让策略性行为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产业空心化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府际关系的核心,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调整,势必影响地方政府的行为,进而对地区间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不同产业的发展环境产生影响,最终改变产业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作为中国财政制度变迁的内生性结果,地方政府越来越注重通过积极拓展预算外财政收入和非预算收入来源,解决自身事权财权不对称的问题。地方政府为了最大化获取预算外和非预算收入,借助对土地供给权的垄断,努力在低价工业化和高价城市化之间寻求平衡点,促成了近年来土地要素扭曲加重。土地要素扭曲主要通过拥挤效应、虹吸效应、循环因果效应三个渠道,作用于产业空心化。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组织方式,产业集群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正因为如此,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谋求通过催生产业集群成长的方式来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而政府促进产业集群成长的有效性,则要以政府角色与功能的正确定位为前提;而政府功能定位和政府的具体行为又要视不同区域、不同制度环境中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所产生的客观需求而定。换言之,产业集群成长过程中的政府功能定位与具体行为,要视产业集群成长过程中的内生需求而定。企图设计出一种或数种政府行为的具体模式.是不切实际的;产业集群成长中的政府行为具有内生性。  相似文献   

6.
地区工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更是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结果。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在调整地区工业结构过程中,应当在战略产业的选择、企业资产重组、企业治理改革和产业技术进步等四方面发挥其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调整与地区利益障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趋同和低度化问题,从地方政府追求地区利益最大化入手,分析了地方政府与其他政府之间的博弈行为,揭示了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根本原因是地区利益障碍,认为要解决产业结构的趋同和低度化,消除地区利益障碍,必须采取综合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产业集群发展理论分析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行为,提出了"主导产业激励"是地方政府发展产业集群的动机的分析观点.并以此分析了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生长和根植性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理性经济行为,另一类是非理性经济行为。地方政府非理性经济行为主要表现为违法违规越权审批项目、违法征用和占用土地、设立贸易壁垒、热衷于投资等等。非理性经济行为增加了交易成本,引致了市场发育缓慢,导致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破坏了宏观经济发展。所以,必须矫正地方政府的非理性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0.
外资流入陷阱产业效应与政府引资行为扭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是属于数量扩张型的 ,总体上表现为利用外资规模较大 ,但技术含量不高 ,产业层次较低。在短缺经济时代这种利用外资方式有一定合意性。但是随着过剩经济出现与产业结构战略转型 ,必然要与以数量扩张为主要特点的利用外资方式产生较大的冲突与矛盾 ,造成外资流入陷阱 ,这是我国产业结构低度化与同构化的重要诱因 ,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引资行为扭曲。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0月互联网搜索公司Google以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网络视频公司是典型的基于数字信息的产业融合案例。越来越多的融合事实让我们在关注产业融合这一现象的同时,也在思考政府如何对这些跨行业融合行为进行规制,如何更好地促进基于数字信息的产业融合。本文旨在明晰产业融合对政府规制政策影响的基础上,寻求政府规制改革的有效途径,以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完善。  相似文献   

12.
预算约束、地方政府偏好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对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行为选择.预算软性约束放大了地方政府的自利性偏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地方经济增长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阻碍.改革方向在于通过完善地方政府代理人角色、确定合理的激励方式、加强预算监督机制以及提高区域间协调等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  相似文献   

13.
刘泰洪 《人文杂志》2007,64(4):71-75
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与制度环境密切相关,具体的制度安排决定了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在微观层面上,政府官员职位晋升标准的政绩化、晋升路径的淘汰制以及政绩晋升合同的不完备性,为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提供了激励;在宏观层面上,地方政府辖区内利益的共容性和上下级地方政府目标任务的同构性,使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得到了强化。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本质上是一种协调经济活动的制度形式,它虽然兼顾了企业与市场的双重优势,但在公共产品提供、负外部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政府作为规制经济活动的外部力量,应承担起弥补其不足、推进其发展的重任。"推进者"角色是政府在产业集群成长运行中的理性定位。通过对政府策略选择的博弈分析,认为积极的基础设施投资行为,不仅为地区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同时能使政府获得更多的税费收益。出于对本地资源优势及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考虑,政府的理性选择应是不实施地方保护。政府对集群成员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可使集群成员在追求更高收益的过程中选择帕累托最优行动,最终有效降低集群成员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杨洪刚 《南方论刊》2014,(4):36-38,60
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角色错位的主要根据在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等行动者或者说主体之间的关系结构,其中地方政府基于其自资源、价值取向、制度规则和利益关系扮演着的不同的角色,但在不少的环境公共事件和环境保护行为中,地方政府经常呈现出角色错位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体制的束缚,而社会力量不够强大和环保认知观念出现偏差则是地方政府角色错位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资源城市老化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对发展这一概念认识的局限性和政府决策指导的历史局限性 ;解决和防范城市老化问题的对策就是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要立足于现实 ,实事求是 ,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调控 ,要改造传统产业 ,建立大企业集团 ,要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产业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与过度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在我国市场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产业的过度进入及其由此而引发的产业集中度低、规模经济实现差、生产能力过剩(开工不足)、企业亏损面宽、地方间产业结构趋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过度竞争①和一些产业买方市场的形成②。本来,这纯粹是市场经济下价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市场机制的调节过程会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地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介入使得其又不完全是市场机制作用的表现。因为地方政府不同于企业,不是优胜劣汰规律作用的对象。本文拟就探讨我国产业发展中…  相似文献   

18.
金融深化程度的差异是我国地区产业结构效益差距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在对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从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视角来分析我国地区金融深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理论框架。研究表明:由于外部约束与目标函数的差异使得地方政府在金融资源的控制方式、程度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特别是分税制的实施,使面临财政困境的欠发达地区政府加大了对金融部门的干预,从而制约了产业结构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母爱英  武建奇 《河北学刊》2007,27(2):163-167
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在分析京津冀都市圈政府行为博弈背景的基础上,将京津冀都市圈管治中的政府间行为关系抽象为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行为关系,通过建立相应的博弈分析模型,得出各级政府在博弈的不同阶段的最适策略选择,因而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演艺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对演艺产业的政策支持,包括税收减免优惠、设立专项资金和政府性基金等行为,可以有效缓解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帮助优化产业结构,能够为社会资本的进入起到引导和带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明确政府行为的目的,合理利用政策工具,谨防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的"挤出效应",谨防企业对政府行为产生过多依赖。随着演艺产业投融资体系逐步走向成熟完善,政府的行为模式和思路需要转变,从直接干预转向间接管理,为投融资市场提供法律体系、制定行为规则、优化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