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巴托克最为典型的思维方式与和声特征都是以一个“轴心”体系为支点,该体系的产生是用普通的五度循环圈来实现的,是对传统各调性音级功能的引深和发展。在“轴心”体系中有主音轴、属音轴和下属音轴三种轴功能,而每个相对的轴音揭示了以减七和弦形式出现的四个不同调性的亲属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巴托克音乐和调性关系是把传统音乐中纯五度关系的调性音下属、主属发展成以三全音对映体的调性关系体系,为拓展音乐理论中的调性体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和弦结构、调性观念、调式思维三个方面论述了二十世纪和声表现出来的观念与特征。20世纪的和声理论发展是对传统的继承与突破,形成了"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飞跃,20世纪和声理论又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是对传统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夏威夷歌曲《告别夏威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曲创作本体中的曲式结构、旋律线条的结构型和旋律的发展手法、和声、织体、调式调性布局以及钢琴伴奏部分的双旋律层所构成的二声部对位等方面的系统分析,揭示作为本岛的原住居民作曲家在歌曲创作中所运用和借鉴的西方音乐作曲技法。  相似文献   

4.
调性的确立,为多调性的产生带来了可能,奥尔加农呈现两个调的平行运动为多调性的产生埋下了种子,交替功能为多调性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调的分裂终于导致了多调性的诞生.多调性的产生是技巧发展的必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李斯特艺术歌曲的调性发展手法凝聚着作曲家的缜密思考和精心设计。本文以李斯特艺术歌曲为研究对象,从调性呈现方式、转调手法与调性布局等角度探究李斯特的调性发展手法,从而管窥作曲家个性化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6.
舒曼作为一个集文学、评论、作曲为一身的艺术家,其创作除了逻辑严谨、寓意深刻,更兼具浓郁的文学色彩。"文学性"一词,不仅作为评价指针体现于舒曼对他人的创作评述中,在其自身创作中,更是贯穿于作品的构思立意、调性布局、和声语汇、声部织体等各个层面,体现着早期浪漫主义作曲家独有的创作风格。本文以声乐作品《莲花》为例,从构思立意、和声紧张度布局以及伴奏织体所隐含的文学隐喻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以找到音乐中的文学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读谱方法同调性调式思维方式一致,无论对于音乐理论的学习运用,还是对于包括声乐器乐在内的表演技能的学习和演绎活动,都有极大便利。读谱方法同调性调式思维方式不一致的情况,对于乐器演奏教学来说似无大碍,但是对于传统的大小调式和五声调式的音乐理论教学和音乐创作活动来说极为不利。鉴此,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理论教学,应该提倡运用同绝大多数接受教育者的调性调式思维能力一致的首调读谱方法进行,改变用定调读谱方法学习音乐理论,用首调思维方式进行音乐创作和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两相矛盾的被动局面。当然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建立在传统音乐的大小调式和五声调式的调性调式系统的基础上的。对于无调性无调式的诸如十二音序列音乐等流派的现代音乐来讲,自然不存在首调思维与首调读谱的问题,也就不存在着读谱方法同调性调式思维习惯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诸艺术流派争鸣之际,亦是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发轫之时。作为文化交融的产物,中国专业音乐一方面在探索不同于西方音乐体系的道路,另一方面试图从中国传统音乐模式中推陈出新。在跨文化语境中,中国专业音乐成为“中国乐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世界呈现艺术自信和文化自强。这些音乐作品能够跨越不同的国家与民族,在各历史时期、多元学科中进行跨文化书写。尤其近年来专业音乐创作推进了大众文化与学院派之间的融合,凸显出当代作曲家独特的文化观念与基于跨文化对位的“文化书写”。以跨文化视角梳理当代专业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并提炼经典作品中人文与音乐本体对位之特征,探寻其音响空间构成的文化属性,从而彰显当代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9.
音阶、调式、调性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它们在本质上有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建立调性实际上是确立调式和主音的音高位置 ,不能以常见的几种调式来代替调式的整体 ,不能脱离活的音乐运动来看待调式调性  相似文献   

10.
对巴托克《小宇宙》作品的多调性多调式、调性种类划分方式、调性确定的手法,和声思想、轴心体系、和弦构成,以及集合截段音级集合数目与音程含量的关系等作曲技法研究进行了疏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巴托克《小宇宙》中153首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调式音阶入手,将其调式音阶构成分为五声音阶、六声音阶、七声音阶、八声音阶、人工调式音阶等多种音阶,进而对这些不同音阶在作品中横向上与纵向上的重组、分配、安排进行探讨,以窥探《小宇宙》创作思维"大世界"的主旨。巴托克这种运用音阶多样性的创作手法可以给作曲创作带来新思路、新技法。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上半叶,钢琴这件西洋乐器传入中国,20世纪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蓬勃发展时期。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划分为五个阶段:萌芽期、初创期、发展期、沉默期和探索期。以民族音调为创作源泉探寻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和运用现代作曲技法不断开拓新的中国音乐风格,是20世纪钢琴音乐创作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2.
音乐表现通过人的心灵感受所产生出的内视感 ,其意境具有多面化、多视角、多层次的特点 ,从而使音乐形象的建立在具有随意性与丰富性的同时 ,其内涵力饱满深远 ,并有着广阔的无止境再创造特性 ,体现了音乐表现的多维性、无限定性、立体性、空间透视感等综合性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二胡是中国当代民族乐器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它在今天的音乐创作和音乐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一件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乐器,直到20世纪才得以极其迅速地发展。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五四"文化运动的推进,在刘天华、刘文金等人为代表的音乐家的推动下,二胡在音乐创作、音乐演奏、情感表达、社会地位等方面都获得了全方位的提升。回顾二胡在20世纪中几个阶段的改革,思考其人文内涵,对我们进一步研究二胡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到20世纪后期,是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大破大立、反叛求新、引人关注的特殊时期。随着政治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音乐的创新理念也呈现出一种离经叛道、五彩纷呈的“万花筒”现象。这一时期的作曲家们热衷于拒绝传统,破除束缚,挑战禁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求新欲望,从而给大量的传统音乐元素带来了深度的变革。尽管20世纪音乐常常因为过于“标新立异”而显得“曲高和寡”,令人迷茫,但它毕竟在音乐创作与作曲技法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给人们带来了众多的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西方20世纪音乐是西方古典音乐大树上的一个特殊的枝干,它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也是人们不断地追求"新音响"的产物.对20世纪和声技法的产生和发展,很多作曲家们的看法都是不同的,并形成了两个"派别",即,鼓励派与反对派,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人认为无关紧要.但不论怎样,它无法阻挡地影响着我国音乐的发展.而对于中国,在音乐文化方面如何选择其发展的方向是我们必须冷静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此文中从哲学、美学以及文化角度出发论述西方20世纪和声及其对我国音乐创作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舒伯特是德奥艺术歌曲创作的杰出代表,他创作的声乐套曲《冬之旅》取材深刻、结构严谨,音乐创作手法独特.本文从和声与调性、织体与音型、音乐语言以及民族性特征四方面对《冬之旅》进行了宏观的探讨和研究,揭示了其独具魅力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17.
德沃夏克·安东宁是19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作曲家之一,他是捷克乃至全世界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具有典型的德沃夏克民族写作风格,从舞曲节奏、歌谣等风格上,以及曲式、和声、调式调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为这首作品演奏风格的把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