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向晓林 《唐都学刊》2008,24(4):115-117
音乐思维的过程是艺术家的情感通过可感觉的物质性的桥梁(作品),仍然回到非物质性的精神领域,eP Eh心灵--心灵;而文学思维的过程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依附于具象之上,通过艺术的典型化仍化作作为具象的文学(客体)形象,这种艺术形象则可以唤起读者的情感.显而易见,音乐思维是艺术的"想象"与凝聚而以艺术的联想和幻想为辅.文学思维基本与此相反.两种思维这种特质上的不同,也会影响到文学家与音乐家创造个性的艺术显现和欣赏主体的感受方式.  相似文献   

2.
侵害家庭安宁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雨 《社科纵横》2008,23(7):77-79
现存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赔偿责任主体没有将"第三者"囊括在内.虽然无过错方可以在离婚诉讼之外单独提起侵权赔偿之诉,但对于请求权基础为何--学界和实务中是存有较大争议的.鉴于提起直接干扰婚姻关系有日本案例可导,故从其侵害客体--家庭安宁权的词源、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说明其在中国设立的缘由,并结合中国台湾地区在此问题的流变,期待着提供一种思考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电子媒介必将促进文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亭 《社科纵横》2008,23(10):87-89
从媒介发展史来看,媒介的更新必然带来文学的革新.在当下电子媒介日新月异的时代,诸多新媒介的出现必将促进文学的再一次发展.文学受到电子媒介的影响和渗透,其各个构成维度--世界、文本、作者和读者都发生了改变.世界的丰富化、文本的多元化、创作的多样化、读者的广泛化打开了文学发展的新天地,也为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特别是经典作品是作者个性和人生观的充分表达,是作者对所处时代和生活的一种描述和解释.文学的真实足指作品关于一种人的普遍精神的反映,它体现在作者的文学智力和文学情感之中.所以,文学批评关注的不是作品中生活和人物是否完美的问题,而应该是作品足否有可能成为这种真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赵亚男 《社科纵横》2013,(1):113-115
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著作权法保护的重要客体,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立法保护是一种需要,也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概念和特征出发,论述我国对其进行著作权保护的必要性,列举国际国外相关的立法实践,接着分析了我国对其进行著作权保护的立法现状,阐述本文作者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进行法律保护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教育思想中"平等与对话"的意蕴及实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后现代基础上产生的教育思想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部分,强调个人选择和参与,崇尚创造性、差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建构性,主张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师生对话作为一种实践性极强的对话活动,是在人与文本对话和个体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合作性、建设性意义生成的过程.因此,对话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理解性和反思性的特征.把握这样的特征,实现师生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与对话,应树立关怀生命的教育理念;确立并着力构建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和互惠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教师角色转换;激活对话意识,从而实现师生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后期现代"(Late Modernity)是很多文化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使用的术语,用来描述当今(西方)社会.例如,哈贝马斯、吉登斯、吉恩等."后期时代"与"后现代",不只是两个术语的区分,而是对当代社会性质的两种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8.
作为偶缘性的游戏--伽达默尔游戏观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峰 《求是学刊》2004,31(5):95-99
伽达默尔的游戏概念与偶缘性联系密切。偶缘性首先从文本阐释中表现出来 ,是对不同阐释境域的关注。游戏将偶缘性演化为一种客体性的边缘状态 ,抽除了游戏中的主体因素 ,从伽达默尔阐释学的游戏概念 ,可以演化到后现代主义无主体的观念。实际上 ,正是通过游戏概念 ,阐释学成为后现代主义的入口  相似文献   

9.
边远 《学术交流》2008,(2):153-155
从创作主体与表现客体的关系来重新解读民间,将民间相应地划分为四种表现形态:在且属于、在而不属于、不在而属于、不在也不属于,并以此分析韩少功从创作初期到新世纪之初的文本创作,探究其在四种表现形态间的跨越性,着重阐释韩少功作品中"变"与"不变"的因素:对民间乡土的执著探索和思想维度的不断深刻.  相似文献   

10.
文学政治学作为研究"文学政治"的学科,主要包括四组相对应的概念,分别是:文学政治与政治文学、作家政治与政治作家、文本政治与政治文本、接受政治与政治接受,由此构成了文学政治学的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中国文学作为一种价值性存在,其价值走向经历了戊戌文学革新时启蒙社会、开通民智的文学救国论;五四时期以民主与科学实现人的启蒙与觉醒,文学完成了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形态的整体转换;30年代在救亡背景下的文学社会化转向;40-70年代大众化的政治工具论;80年代在非艺术的轰动中复兴文学之梦,以找回人的尊严和文学自信;90年代在边缘中寻找本位,文学在非轰动的艺术坚守中回到自身等发展阶段.基于历史的逻辑和理论的逻辑,可以对百年中国文学的价值范式作出这样几种判断一是意义认同--社会本位的"世纪波";二是形态复归--构筑价值载体的"同心圆";三是本体认知--价值转型、价值游离、价值接轨的"三级跳"等.  相似文献   

12.
<黑王子>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哲学家艾丽丝·默多克最好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作品.在这部小说里,默多克运用了双重的框架结构、影射和戏拟等元小说的创作模式,将真实与虚构、意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构筑了亦真亦幻的文本世界.作品中多处表现了默多克作为作家的自我意识,以及对艺术虚构性与现实性关系的思索,这就使得小说在具有深刻含义的同时,也得到了普通读者的欣赏和喜爱.  相似文献   

13.
在詹姆逊和我的谈话中,他不止一次说过:不论我们多么想忽视历史,历史也不可能忘记我们. 确实,几年前很少有人想到,历史会如此相似地重演.最近20多年发生的事件,从1989年苏联解体、第一次海湾战争、对索马里的"人道主义"干预、巴尔干半岛的屠杀、9.11事件、第二次海湾战争赤裸裸的虚伪性和令人厌恶的轰炸,一直到跨国公司"富士康"工厂发生的以血汗换金钱的经营模式,已经非常明显地使历史回到旧式的、现代主义意义上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4.
赵薇 《学术交流》2007,(10):168-170
后现代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存在,我们不能企图以某些条条框框来框定这一文化现象。用已经发生来解释目前后现代在中国的状况是负责任的,而基于此站在文学创作的角度对后现代文学进行更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才是文学评论真正的立足点。分析《挪威的森林》这部作品及其人物,探讨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主题,不难看出作品深刻揭示了信息承载崩溃与人人对话关系丧失下的孤独;建立在"荒诞不经"社会生活基础上的坏;物质缝隙中人的病态与变态。  相似文献   

15.
潘萍 《浙江学刊》2001,(3):122-124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时尚效应,对大众,尤其是对年轻人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它使新的青年一代的生活观深深打上了"反规范、反传统"的印记.新生一代们崇尚新的后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差异与多元,拒斥同一,消解中心性,突出边缘化,在新的世纪、新的文化背景下,开辟了一个新的生存空间,创造出新的生活概念.  相似文献   

16.
世界文学这个概念,最早是歌德在与爱克曼的谈话中提出来的,其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又论及到.歌德说:"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1]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了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2]他们在提出这个概念时都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因而后来人们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并参照歌德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只言片语,结合他们的思想主张得出种种不同的猜测和结论.  相似文献   

17.
原子论在自然科学中过去和现在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关于原子及分子学说的一种形式,而且是渊源于原子论学说的方法论的和认识论的一种传统.一切使用分析方法的科学都受到作为研究自然界客体的特殊方法的原子论的影响.这种方法把所研究客体的多样性归结为无限量的比较少的简单的初始形式.这表明原子论与"还原"有着联系,而还原论又常  相似文献   

18.
从<诗经>诞生之日起,关于<关雎>的研究著作或论文众多,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先秦、两汉时期的研究成果被全盘否定了.应该学习谢里曼对待历史的态度--尊重历史,并借助相关的历史文献或考古遗迹来予以论证.研究<关雎>所描写的地理位置重点在于"回归":回归到<诗经>的作品中--以"诗"解"诗"探究出<关雎>的创作地点在黄河岸边;回归到<诗经>作品的时代--以"史"证"诗"将<关雎>所描写的地理位置定位在现在的陕西省洽川县.  相似文献   

19.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韩非子>对历史传说的搜罗和收录近乎是穷尽式的.同时,他运用历史传说的方式又多种多样,把历史传说在作品中的功能尽量发挥到极致.通过对<韩非子>中的"说"字进行辨析,指出以此为篇名的作品与历史传说的关系;总结出<韩非子>历史传说的运用方式、不同文本形态、编排方式和行文规则上的法家特色以及韩非子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文本形态及审美效果之间的疏离与悖反.  相似文献   

20.
周苹 《学术交流》2006,(1):182-184
叙述情境指的是故事和故事叙述者之间的关系,它是叙事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又是最复杂的关系。针对英国作家伊夫林.沃的短篇小说《勒弗戴先生的短暂外出》进行的叙事情境分析以具体的文本细节为基础,探讨了讲述与展示这两种手法在作品中的有机结合以及聚焦模式在文本中的刻意变化,以此来研究叙事情境的各个要素在作品中的使用和调控,说明叙事情境作为一种叙事技巧是如何服务于作品的主题表达和阅读效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