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古”双璧雅俗共赏———《中国古代格言》《中国古代谚语》总序景克宁《中国古代格言》和《中国古代谚语》,合称“二古”。两书各近百万字,词目各近万条,相对成书,联袂出版。“二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堪称中国语言文化的双璧,一雅一俗,双璧合成,组成...  相似文献   

2.
谚语形成于大众社会生活,口耳相传,通俗易懂,高度凝练地体现着人类生活中的感悟和智慧。从描述日本人生育礼俗的谚语群中,归纳分析反映日本生育礼俗的谚语,考察日本民族的生育观念,揭示日本人在生育礼俗中的生育观念、生育崇拜和产神信仰、妊娠禁忌、产污信俗和生育礼仪等。通过谚语研究日本生育礼俗对了解日本民俗文化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汉语谚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对汉语谚语的历史与定义作了概述 ,说明谚语与格言、成语、歇后语等的区别。分析了谚语如何从开始的大众口头形式而后与书面小说和散文相结合的演进过程。像在世界各国一样 ,汉语谚语具有传送传统共同价值观念的功用。在西方国家 ,由于个人主义的兴起 ,谚语逐渐消亡 ;但在中国 ,谚语继续广泛使用 ,因为它仍然起着传送在社会中被视为重要的传统价值观念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英语格言谚语是英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语言中的精华,其言简意骇、寓意深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果把英语格言谚语合理有效地运用到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去,不仅能够扩充学生英语背景文化知识,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本文对英语格言谚语与大学英语教学融会贯通的五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论《易经》卦爻辞中格言和谚语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言和谚语是早期的文学样式 ,完全符合文学的基本性质。《易经》卦爻辞中格言和谚语以其内容的丰富性、思想的深刻性和语言运用的艺术化形式 ,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作为议论文学的源头 ,先秦格言和谚语直接影响形成箴铭、哲理诗、寓言等文学体裁 ,并且对先秦议论文学基本特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先秦格言和谚语及《易经》卦爻辞中格言和谚语在先秦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汉英格言、谚语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是语言大宝库中一块灿烂夺目的瑰宝 ,具有非常强大的语言感染力。笔者认为这与汉英民族语言、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格息息相关 ,也与大量运用修辞格密不可分。通过对汉英格言、谚语进行对比分析 ,探讨了它们的民族风格 ,修辞手段及翻译处理  相似文献   

7.
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对英语谚语的产生、发展进行了阐述 ;分析了英语谚语与成语、俗语、格言的相似及不同之处 ,指出只有在全面准确地理解英语谚语的基础上 ,才能忠实于原文地翻译出英语谚语。  相似文献   

8.
英语谚语是英美语言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折射出一定的英美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念。具体体现为时间价值观、个体主义价值观、拜金主义价值观以及开拓进取价值观。在接触和使用英语谚语时,注意自觉区分其文化价值观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9.
谚语指的是那些常见的人们用来表述众所周知的真理、社会准则或反映道德主题的固定句式.谚语被人们广泛地用来表达他们对信仰、价值观以及周遭环境的理解.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谚语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达人类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本文通过对英汉谚语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谚语表层文化关系以及深层文化关系进行对比性分析,并用大量实例,以探索两个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谚语大都形成于民间,反映大众的智慧,包含朴素的哲理.就英语谚语的汉译技巧作了归纳,特别指出了在谚语的翻译过程中,必须结合语言目的国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英语谚语的历史起源。指出英语谚语按来源可以分为六类:即长期的社会实践;长期的生产实践;长期的生活实践及经历;源于名著、寓言及格言;译借外国谚语;源于《圣经》。从语法、修辞、文体三方面论述了英语谚语的特点。并阐述英语翻译时应注意其民族性和口语性。  相似文献   

12.
谚语是语言的精华,其特点是简炼概括、押韵、对称、比喻生动、寓意深刻、含蓄幽默、回味无穷。这可以说是世界各民族各语种谚语的共同特点。翻译英谚,译文也应尽量具有这些特点。最近学习了《英语格言菁华》,读后感到这本书内容丰富,它包含了一些国家的谚语、格言及民谣。还收集了一些中国的格言、名人名言及谚语。这是这本书的特色。但此书的译文,以谚语的语言来衡量,许多地方值得斟酌和探讨。现将其中的某些译文提出商榷,以就  相似文献   

13.
宋元南戏最初来自民间,其曲词、念白广泛吸收了当时社会通行的成语、谚语及格言、警语等,不仅有力增强了戏曲舞台表演效果,更向基层民众巧妙传授了切于实用的生活伦理,有效发挥了戏曲社会教化的功能。宋元四大南戏《荆》、《刘》、《拜》、《杀》频繁引用民间谚语、格言的现象颇具代表性。南戏中这些通俗且警拔的语句又见于宋元以来的一些道德教育读物如《名贤集》、《增广贤文》、《事林广记》等。对照考察宋元南戏中谚语、格言与《增广贤文》等读物内容相同相近情况,可以从一个独特角度梳理、归结出宋元民间社会所推重的一些生活伦理价值,进而探讨民间生活伦理与戏文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谚语主要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谚语的本质、谚语的主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语言财富。它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自然而真实地反映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的历史沉积与印记。本文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对傣族谚语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剖析,目的是让人们对傣族现存的或曾经存在过的文化现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讨论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与谚语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认为谚语是文化价值观的外衣,直接体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价值观,因此学习谚语也就是学习谚语国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英汉谚语的异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谚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果实.谚语渗透了各民族的文化,表现了各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对谚语的学习有助于语言和文化的习得.  相似文献   

17.
<圣经>就像一把开启西方文化的钥匙.东西方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是广阔的跨文化对话的核心.其中的故事、格言、典故、传说等构成了"圣经文学".人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习语、谚语和文学作品都源自<圣经>,因此,对代表性的圣经文化--<箴言>的文体特点的研究,有助于对西方文化有一个更为准确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8.
桐城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了大量的谚语,它包涵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从文化语言学角度研究桐城谚语所反映的生活状况、民风民俗和思想观念.通过分析发现,桐城人重文尚读,敬祖尊亲;在为人处世方面他们尚礼贵和,珍视名誉,提倡自强,地域特征十分明显.研究不仅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桐城文化,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安徽文化,对发展繁荣安徽文化,构建和谐、学习型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彝族谚语或格言(彝语称“乐比”),在彝族女性的传统教育中具有哲学意义,而且至今仍然活跃在现代彝语中.从彝语涉及女性内容的“乐比”中,能够探究出其在彝族传统社会中的重要教育作用,并折射出彝族社会女性性别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雅俗既是道德裁量的价值标准,又是文学批评的审美范畴。雅与俗分别对应着中心与边缘、古与今、上层与下层、精英与大众,既二水分流,又兼摄交融。随着中古文化向近世文化的转型,晋唐时期带有贵族色彩的传统雅文化观念,逐步被带有平民社会底色的雅文化所嬗代。宋代文人一方面以复雅归颂相号召,另一方面又难免随俗波靡,但是崇雅黜俗始终是其主流。宋代文人所建树的新雅观念,既有古典传统的因承,又有化俗成雅的新机。作为时代口号的"以俗为雅",其目标追求在雅而不在俗;不能简单地将宋元以降的文学发展轨迹表述为由雅向俗的倾斜或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