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针对《女勇士》中女性形象刻画上所表现出的自相矛盾现象,解读汤亭亭作为女性作家的女性主义策略和作为华裔女性作家的创作困境。重点分析学界对《女勇士》中女性形象自相矛盾的误读,指出汤亭亭的创作由于受到自身特殊身份和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限制,其创作思想未能摆脱西方二元对立的束缚。  相似文献   

2.
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广为流传,但汤亭亭笔下的“花木兰”虽然借鉴了很多中国传统的东西,却和中国传统的花木兰迥然不同。结合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通过对《女勇士》中“花木兰”故事文本的解读,进一步分析汤亭亭的故事与传统故事所存在的契合与差异,旨在为当代女性面临多种价值观念冲击时的女性观念重塑和自我人生价值展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叙事立场,书中塑造了一系列的中国及华裔女性形象,记录了华人/裔女子在中国传统父权社会和美国白人主流社会里打破沉默、寻求自我的决心和勇气.书中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表现出女性在其主体意识发展不同阶段的各种反映,显示出处于种族和性别双重边缘的华裔妇女构建新型的性别身份的艰难历程.汤亭亭以崭新的美国华人/裔女性形象完成了对白人所持的华裔美国人刻板印象的替代,解构了美国文学对华人/裔妇女的丑化和侮辱.透过汤亭亭笔下的华人/裔女性形象,读者可以看到华人/裔女性建立自我意识和寻求性别身份的蜕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分析指出,《女勇士》作为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表明了双重族裔身份和双重文化背景的华裔女性在寻找个人身份位置时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汤亭亭所塑造的华裔女性形象既是她自身的真实写照,更是华裔女性成长艰辛的真实写照;汤亭亭的《女勇士》既表达了她的女权主义思想,更加表达了为她们争取话语权的渴望,以及在跨文化、跨国界、跨民族的基础上和谐相处、平等交流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作为华裔美国女作家,王玉雪、汤亭亭、谭恩美以及任碧莲深受来自族裔以及女性的双重桎梏。然而,她们先后成功地在白人文化占主流的美国文坛占据了一席之地。文章拟从她们的作品分析入手,研究她们各自不同的言说策略。这些言说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华美群体在跨文化环境下寻找文化认同,确定文化身份的艰苦思索及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6.
汤亭亭在作品中大量误读了中国神话传奇和西方经典故事,构成其写作的一大特色。而正确理解和评价汤亭亭作品中的误读是深入理解汤亭亭本人及其作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借助误读理论透视汤亭亭作品中对中西方神话的改编和移植,认为汤亭亭在其三部主要作品中的误读事实上是其实现文化认同的一种书写策略,这一策略体现了她文化融通的书写动机和超越时立的创作美学。  相似文献   

7.
《金山勇士》是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作品向人们展示了早期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的辛酸血泪史。尽管男性在《金山勇士》中占据了大量的篇幅,但是华裔女性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利用解构男女二元对立的方法,解读分析《金山勇士》中"沉默而反抗"的女性形象,突显女性在种族主义及父权制度双重压迫下的行动和反抗,展现逐渐觉醒中的女性意识,发出女性反抗的声音,重塑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8.
汤亭亭的《女勇士》讲述的是华裔女性在充满歧视的环境中从迷茫到顿悟,从颓废走向成熟的女性成长历程,通过逃离现实的精神成长,反抗中的女性成长,父权社会中的"母亲"成长三部分内容,既反映了中国人在美国创业和生存的艰苦,面对中西文化差异时的彷徨,亦演绎了一个华裔女子成长路途中的艰辛,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女性的精神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9.
华裔女性,是一个重要的海外华人群体。本文以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为文本,以“沉默螺旋”理论为分析工具,重点分析了华裔女性话语权及其表达方式的变迁,力图揭示出华裔女性“柔顺”性格形成的社会动因和“沉默”中华裔女性的精神生活状态。这对于研究中华文化在异域的传播变异和华裔女性社会地住的变迁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是一部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杰出作品。它通过描绘一个失语沉默的华裔女孩寻求自我身份的痛苦经历,揭示了母亲这一祖先文化代言人在华裔女性主体意识建构过程中所起的矛盾的作用.并指出华裔女性最终摆脱在两种文化中所处的边缘状态,具备女性主体意识正是两种力量互动最终达到和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高校知识女性是女性中的高素质群体.然而囿于旧观念和家庭的束缚,以及女性自身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制约,使得她们在自身成才以及权益维护与男性相比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当前高校知识女性成才与权益维护具有新的优势,表现为和谐社会为高校知识女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环境,知识经济为高校知识女性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网络信息为高校知识女性的发展提供了新条件.高校知识女性的成才与权益维护可使用如下策略:更新观念,争做现代知识女性;正视现实,构建和谐家庭关系;利用法律,优化社会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2.
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的多元文化主义与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多元文化主义既是一种社会政治理论,又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正是这种社会政治理论的实践映照。水仙花、黄玉雪、汤亭亭、伍慧明等作家作品中刻画的华裔妇女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华裔妇女的社会地位、生活状况以及融合东西方文化重构文化身份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角度解读了汤亭亭的《女勇士》,认为书中多个女性形象——“无名女人”、“疯女人”、母亲勇兰和“我”——体现了女性与自然在符号上、地位上、象征上和经验上的联系,而花木兰这一形象则体现了汤亭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自然与人类,男性与女性是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平等共存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4.
《女勇士》的性别政治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华裔群体的分裂,而随着地位的确立和写作视野的开阔,汤亭亭在《孙行者》中关注华裔群体的建设。在叙事策略上,《孙行者》用跨性别的复合式的多重叙事声音替代了《女勇士》中个人型的女性叙事声音。在汤亭亭这个自身隐含作者的操纵之下,通过神秘叙事者观音、男主人公惠特曼的声音,《孙行者》既未湮没男性的声音也未牺牲女性的利益,而是融人华裔群体内各种声音。通过跨性别的复合式叙事策略,《孙行者》消解了性别的二元对立,提供了两性和解的想象空间,使男女两性从政治对抗走向政治联盟成为可能。《孙行者》表达了对建设一个兼容并包的和谐的华裔群体社会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5.
女性是中国审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关于女性的审美观念早在先秦时代就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范式。比如对“窈窕淑女”以及“楚宫细腰”的形态美追求,折射出先秦时代男权制社会性别制度文化对女性“柔顺”形象的构建。这些“温柔、顺从”的女性形象,逐渐成为后世社会性别观念中女性审美的理想范式。  相似文献   

16.
在华裔美国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莫过于汤亭亭、谭恩美和伍慧明,而其作品也以其塑造的鲜活的女性形象而引人入胜。本文试图以这三位作家的代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产生的历史因素、文化因素和其成长历程。同时,通过对其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研究挖掘作者在受到来自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边缘身份的压力下力图打破沉默、冲破自我、寻找多元文化融合的心声。  相似文献   

17.
在欧洲,女性观念一直存在于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中。俄罗斯中世纪经历了七百多年漫长的发展过程,晚期深受欧洲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其女性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宗教、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处于从属、规制和斗争中,尤其在古罗斯和中世纪罗斯存在着“双教并存”和“双重文化”现象,因此对女性的观念也有着不同的阐释。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俄罗斯女性逐渐参与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社会对女性的观念和认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其女性传统观念对当今俄罗斯文化的发展仍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小说《孙行者》中的主人公阿新对性别的焦虑、对男性气质的追求,反映了华裔男性在美国主流社会被女性化、被阉割的华裔移民史。在写作策略上,汤亭亭跨越性别界线,以女性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者,正是其颠覆男性叙事者、女性主人公这一传统二元对立,改写女性被书写、被构建的"他者"形象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代作家汤亭亭在《女勇士》第二章《白虎山学道》中以中国传统故事中的花木兰为原型,通过融入中西文化元素塑造了一个现代“女勇士”形象,集中展示了她作为华裔作家的跨文化叙事策略。汤亭亭在《白虎山学道》中通过对于圣经、佛教和道教典故的改编和移植,在文本中建构了融汇东西方不同宗教文化的跨文化空间。跨文化空间的构建和“汤氏花木兰”形象的塑造不但在文本想象层面实现了男性和女性的性别对话,同时也传达了作家对于消解现实生活中以男权主导的性别对立模式的诉求。  相似文献   

20.
元杂剧中塑造了纷繁的女性形象,其间对于女性的价值取向的流露明显是元代文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生活与精神境遇的折射。其言说形式与叙事模式都表明元杂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在相当程度上仍然难以超越传统男性本位社会伦理观念的框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